第一图书网

中国式调查报道

曾华国 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

曾华国  

页数:

276  

字数:

3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不是一本纯粹的研究调查性报道的学术著作,而是掺杂着“扒粪者”(调查记者)职业体验和传媒研究者双重身份感悟的著作。它主要针对新华社内部报道、《财经》杂志、新华社《新华视点》、《嘹望东方周刊》以及《南方周末》等媒体的调查性报道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了解“扒粪者”的中国特色:既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又要有活动家的周旋;既要有士大夫的礼数,又得有梁山英雄的豪气;既要有文人的悲天悯人,又得有法官的冷静理性…… 本书作者以调查记者及传媒研究者双重身份对中国近20年调查性报道进行总结和反思,书中结合了新华社、《财经》杂志、《暸望东方周刊》及《南方周末》等媒体的调查报道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曾华国,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博士,原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历任《瞭望东方周刊》、《董事会》杂志和某媒体公司总编助理、总编辑、制片人以及总裁等职务。著有《媒体的扩张》等书及论文。研究兴趣为媒体扩张运营、媒体企业管理和危机公关。

书籍目录

前言 为了沉默的新闻第一章 真相的权力第二章 从“揭黑调查”到媒体公审第三章 从“渤海2号”到“事故问责制”第四章 从单一事件到公共事件第五章 记者良知和媒体公信力第六章 调查性报道的细分化和品牌化第七章 危机公关与“舆论工程师” 第八章 媒体产权、议题设置和制度性缺陷 第九章 结论:力能胜贫,谨能胜祸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  笔者与石庆伟等人一起进行的“刘涌案”调查报道也是采用“立体式调查法”。2000年,我们一起调查沈阳的黑社会头目刘涌与当地党政干部勾结的事实。虽然我们知道会有许多采访资源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公开报道,但作为记者,必须尽量掌握全面的情况与资源。  我们通过公安等部门了解到,刘涌原始资本积累问题比较复杂,不知道他开始做买卖的本钱从哪来的,但后期暴富主要是靠暴力手段。1997年百佳集团成立后,他开始频繁用武力打砸砍杀,迅速致富。强租盛京饭店一楼门市房的行为,就是用暴力敛财的典型例子:原店主吴某被迫仅以10万元的补偿价,将花了100多万元装修的门市租给刘涌。  据沈阳公安局的同志介绍,刘涌决不允许执法人员去企业检查。他做买卖后,工商、税务等部门常去企业执法检查,查得刘涌直头疼。于是他寻思怎么办。1998年,省技术监督局接到举报,去百佳超市检查,刘涌一看,省里的都来了,这回可有机会了,干脆来个杀一儆百。在3名同志离开太原街百佳超市十几米远刚要打车时,刘涌派来的几名打手一拥而上,连砍带砸,将郭金喜扎伤,另一人的视网膜被震落。果然,此后再没有执法部门敢来查刘涌的店了。  刘涌在太原街中街等沈阳市最贵的黄金地段开发了几处大型房地产和市场,他发明一个办法叫“砸拆”,即谁不同意动迁就一顿打砸砍杀,逼你搬走,简直就是抢劫,而政府有关部门常常给予他“巨大的支持”。  刘涌团伙猖狂作案,公安机关为何一直未能及早拿下呢?这是我们要揭开的最重要的真相之一。接受采访的人员说,难就难在他是人大代表。有着这样一个护身符,社会地位和政治身份特殊,公安部门不能轻易对其采取措施。刘涌案件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侦查手段需要公开和秘密齐上,但对刘涌这样的市人大代表不能轻易采取秘密措施。1998年,人大分工,刘涌居然负责监督公安局治安支队的执法违纪情况。  笔者采访当时的一些干部时发现,一些领导干部确实跟刘涌交往甚密。1997年时任市中院院长的刘实与刘涌一同去了美国,费用全由刘涌报销。回来后刘实调到市检察院当检察长。时任沈阳市常务副市长的马向东出国,也由刘涌陪同。回国后不久,刘涌便没费一分钱便拿到了中街那块黄金地皮。当时公安部门担心,刘涌一手操纵警察的升迁,然后又利用升迁的警察作为自己犯罪的保护伞。这种黑势力在政法机关培植自己的势力和利益代表的现象,值得警惕。在公安人员的支持下,笔者还采访到被拘留的刘涌及其他嫌疑犯。  这么精彩的素材,如果不好好写一写,确实是浪费。在沈阳采访的时候,正遇上当地几十年未遇的严寒。我们连夜赶写稿件,经过两三天挑灯夜战,一篇初稿顺利地诞生了。(在这篇公开报道之前,我们曾发过一组内部报道,把刘涌案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向中央汇报。)经过编辑,这篇稿件很快通过了审校。2000年1月19日我们正要播发时,石庆伟打来电话说沈阳正在举行新闻会,通报刘涌案件。无巧不成书。这给这条旧闻提供了由头。《沈阳“黑道霸主”覆灭记》可能是所有媒体最早播发的有关刘涌案深度报道。公开报道以大广播的形式播出,国内外几百家媒体先后转载。如《工人日报》、《法制日报》、《北京晨报》等等,都在显要位置刊载全文,从而拉开了媒体与司法界争议时间长达一年多的“刘涌案”大幕。  P46-4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式调查报道 PDF格式下载



作为有志于从事媒体行业的人来说,这本书让值得一看。


如“编辑推荐”里所说,“这不是一本纯粹的研究调查性报道的学术著作”。正因为如此,浅显易懂,但是决不肤浅,是我觉得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没有死板的文字,不会感到枯燥。调查报道、“扒粪者”不是外国的专有名词。通过该书可以看到多例国内出色的调查报道,和其过程中记者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价格公道,质量也很不错,给个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