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媒介大融合

王菲 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

王菲  

页数:

225  

字数:

2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新科技的冲击下,媒体也随着变革。这是一个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面对数字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何去何从?传统媒体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本书在揭示传媒业变革的同时,透析新媒体浪潮,为传媒业、电信业、互联网业、IT业、电子业提供最前沿、最有效的战略指导。

作者简介

王菲,1975年生,云南玉溪人。199-_2001年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系,获广告学硕士学位。2001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执教。2002年赴日本电通株式会社研修。2003—200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传媒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整合营销传播、品牌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引子第一章 “媒介融合”形态的形成 第一节 对“媒介融合”概念的认识  一、几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概念  二、对产业融合的研究 第二节 “媒介融合”形态形成的诱因  一、技术诱因  二、经济诱因  三、市场诱因  四、媒介融合的形成逻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的定义及新的研究视角  一、媒介融合的定义  二、“产业链”的研究视角第二章 “媒介融合”概论 第一节 媒介融合形态  一、媒介融合形态  二、媒介融合动力系统  三、媒介融合集群  四、融合壁垒  五、融合集群中的关联  六、融合对企业个体内部的作用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中的竞争机理  一、媒介融合中的支配性经济原理  二、基于“标准”的竞争  三、媒介融合中的竞争机理  四、媒介融合中行为个体的竞争力第三章 内容融合 第一节 内容融合的形成  一、内容融合的形成逻辑  二、内容融合的形成条件  三、内容融合的形态 第二节 内容融合形态下的产业链变化  一、产业链的数字化演变:数字媒体领域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产业链上的两大聚合端点:“内容的拥有”和“终端的拥有”是未来传媒集团的两大战略方向  三、产业链上新出现的增值环节:“内容集成平台”为内容的增值装置  四、产业链上的创新元素:“交互性内容”为内容生产中的新增值领域  五、产业链上的融合逻辑: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破除  六、产业链的网络化:“窗口理论”的演进  七、产业链的动力装置:风险投资体系是内容产业的重要依托 第三节 融合壁垒和发展方向  一、版权管理壁垒  二、内容融合形态的发展方向第四章 网络融合 第一节 网络融合的形成  一、网络融合的形成逻辑  二、网络融合的形成条件  三、网络融合的形态 第二节 网络融合形态下的产业链重构特征  一、产业链融合的主体结构:广电和电信的融合  二、产业链纵向融合中的主导力量:网络运营商在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扩张  三、产业链上的增量环节:内容生产的催发  四、产业链的存量增值:横向融合  五、产业链上融合的优势法则:主导者与合作者的强强联合  六、产业链上的非主流纵向融合力量:网络技术供应商的纵向扩张  七、产业链上的博弈控制:规制中对称与非对称的选择  八、产业链的重要融合手段:并购  九、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垄断寡头对全球市场的主导 第三节 融合壁垒及发展方向  一、网络融合中的壁垒  二、发展方向第五章 终端融合 第一节 终端融合的形成  一、终端融合的形成逻辑  二、终端融合的形成条件  三、终端融合形态 第二节 终端融合的产业链重构特征  一、产业链上的融合规则:时间、空间、低成本的最大化寻求  二、产业链融合的内驱力:“技术标准化”和“产品差异化”  三、产业链上的竞争形态:以标准联盟作为竞争阵营  四、产业链的变革性突破:媒介终端的逆向生产功能  五、产业链纵向融合的指向:对内容资源的抢占 第三节 融合壁垒及发展方向  一、融合壁垒  二、发展方向第六章 商业形态变迁 第一节 商业形态变迁的核心  一、媒介融合实现了信息的规模化生产和需求  二、媒介融合实现了信息的差异化生产和需求  三、双向和索取的信息消费方式 第二节 商业形态变迁的特征  一、交易行为在量和种类上增多  二、信息消费方式为“定制”式消费  三、广告模式的变化  四、以“便捷性”为因变量的价格制定  五、以“网络外部效应”的获得为营销指向第七章 生产形态变迁 第一节 生产形态变迁的核心  一、“时间、空间的破除”、“所需内容”、“低成本”为生产内核  二、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生产平台  三、以“技术标准化”的实现为生产资源组合指向  四、以“产品差异化”的实现为生产方向 第二节 内生逻辑下的生产形态变化  一、数字化生产体系是媒介形态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以内容产业为支撑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    三、产业链纵向上衍生出逆向生产功能  四、产业链横向上衍生出物质生产功能  五、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形成对立统一的融合性生产关系  六、垄断寡头主导了媒介融合的生产形态  七、生产企业以“联盟”为虚拟组织形态实现生产目标  八、以“数据库系统”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 第三节 生产形态变化所带来的变革性意义  一、媒介功能的变革  二、媒介功能变革意义的哲学思考 第四节 对“媒介融合”的哲学思考  一、其形态为“模糊形态下的对立统一”  二、其意义为“带来新一轮的系统平衡”  一、媒介融合形态的产业属性  二、三大特性为制度变迁的核心 第二节 媒介融合特性下制度变迁原则  一、“接近人本”的宗旨  二、垄断·竞争性下的“制衡原则”  三、“模糊性”下的“分合”原则  四、平衡性下的“对称”原则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媒介大融合 PDF格式下载



媒介大融合讲的十分到位。


该书是对目前媒介融合状态的一个初步的探索研究。其理论视角还是很清晰的,也为读者揭示出了媒介融合的各种趋势。但由于媒介融合这一过程自身尚处于一个刚萌芽的阶段。所以该书值得专业人士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作为案头资料常备。同时对于那些非专业的同志,想要了解目前媒介的发展趋势,也可以一读该书。但该书稍嫌深奥,有点难懂,尤其是其中不仅涉及媒介方面还涉及到经济管理等方面,不了解背景有点难读。同时,它是一部理论性著作,对思维有启迪,但实践操作性不强。如需实践操作的同志,建议可以此书启发思维,但需辅以其他书籍用以实践。


比较理论化,但学界现在对媒体融合这么全面探索的著作几乎没有,所以这本书还是很受用的


上了王菲老师的课,当然要看王老师的书。不过这个书内容的逻辑性比较难,概念和理论的推理比较多。抽象,比较难读懂,学术性很强,读起来略显枯燥。


基本上,这本『媒介大融合』的学术性要更大于实用性。比较好的一个地方在于,这大概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媒介融合』领域的作品。


该书理论性太强,应属于学术研讨类的书籍,对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不强,尤其对于如何进行融合未有太多的描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