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与周日晨
2004-5
译林出版社
阿兰·西利托
213
168000
孙法理
无
青年工人亚瑟·西顿一出场就酒气熏天。他跟人赌喝酒,醉得昏天黑地,从楼梯顶一骨碌摔下了楼梯底。起来后他又两次呕吐,呕脏了一对夫妇的两身衣服,眼看处境狼狈,便逃之夭夭,到了情妇布伦妲家过夜,第二天倚午又在她的丈夫从后门回家时从前门逃走。
然后便是种种劣迹。在酒吧因为琐碎小事跟人斗殴,大打出手;酒醉后叫汽车刮了一下,便跟他哥哥佛莱德把那汽车掀得侧立起来(车主已醉得不省人事);参加鹅市节狂欢,在“恐怖列车”里扯掉“骷髅架子”,引起众怒;跟三个女人同时恋爱,布伦妲跟他有了孩子只好用热酒浴打掉;他刚离开布伦妲却又上了她妹妹温妮的床;以后挨了温妮的丈夫一顿痛打,躺了半个月,无可奈何才决定跟第三个女人结婚……而这样的人偏偏激烈得要命。他梦想着有一天造出炸药,把工厂和议会大厦炸个满天飞。
他身边的人也大体如此。一战时父亲和舅舅用种种办法逃避兵役,二战时几个表哥从部队逃出,受到追捕,没有口粮也没有钱,以盗窃度日;姨父在一战后从法国带回家两个画框,是抢掠来的“战利品”,原来英国士兵在法国干过匪徒一样的事。
这本书描写的仿佛就是这样的人,九分闹剧,一分正剧。但是,读完之后,掩卷细思,印象却翻了过来,这是百分之百的悲剧——民族的悲剧。
阿兰·西利托(1928— )是“愤怒的青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以其沉重、粗犷、愤怒的现实主义风格独树一帜,把新的活力注入了二战后的英国小说。
他1928年4月生于英国诺丁安郡的诺丁安城。父亲是个硝皮匠。第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时的1942年,他才十四岁便辍学进了工厂做工,直到战争结束,十八岁时他进了英国皇家空军系统,在马来亚做过两年无线电报务工作。回英国后因患结核病住院数月,然后回到家乡诺丁安和肯特居住。再以后的六年里他迁居法国和西班牙。经过诗人和诗评家罗伯特·格莱夫斯启发,他开始以故乡诺丁安市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写作。
无
SATERDAY NIGHT SUNDAY MORNING
一直很奇怪为什么
这么多年的周末都像中了圈套一样
没有办法突围
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他的名字
就明白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肯定不会太好看
也不会有太多让人思考的东西
但是很明显
他会为周末提供解释
为什么不好看,这个封面不让人脸红心跳么?
对 肯定不会太好看 不过很想看 借此解释一下只可意会的周末
张友松译文不怎样吧 看过他翻译的《汤姆索亚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