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点论

俞明三,俞晓鹏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俞明三,俞晓鹏  

页数:

286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事物都是对立面统一而成”的基本命题出发,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及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革命伟人和哲学大师都曾关注、但没有仔细论及的问题,提出了“正反因素融和而成的第三点是事物的本质特征点”的新命题,并通过对一点论、两点论及诡辩论特征的分析,博引古今中外、诸子百家的典型论例,全面地阐述了寻求事物第三点的“三点论”;而且以“三点论”原理分析自然、社会、人生,提出了“一统存在观”、“三因追究法”、“五能演化说”、“人生三世界”、“天人应合一”及“无穷正反和”、“无尽层次链”等有意义的新见解。在马克思主义出场的新路径中,力图能以“以人为本,阴阳相和,天人合一”这一东方传统认识的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并对无常人生之路的切实思辨讲行了初步的尝试。

作者简介

俞明三,江苏如东人,1948年3月生。高级教师,担任过18年中学校长。近30年来,对“对立统一”规律问题一直潜心研究,有《同一性的条件何在?——概说三点论》、《防差促优,人人成功》、《我们怎样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堂堂练谈片》等有关“对立统一”规律应用方面的论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概说三点论第二章 一点论、两点论 第一节 统一方成事物(一点论) 第二节 事物来自矛盾(两点论)第三章 矛盾构成特征(三点论) 第一节 “二生三”的深刻含义 第二节 “三”是万事万物的特征 第三节 研究对立怎样统一的理论一一三点论 第四节 特征显现系统(融和系统论) 第五节 系统形成世界(运动条件论) 第六节 道之所大,无所不包(三点论及其他)第四章 一统存在观 第一节 哲学史上对世界本原的各种看法 第二节 哲学本体论的发展 第三节 存在概念的使用和发展 第四节 三点论的一统存在观第五章 三因追究法 第一节 人类认识论的历史 第二节 三类认识论 第三节 辩证法的演变 第四节 三因追究法第六章 五能演化说 第一节 能的意义 第二节 事物的五能状态 第三节 五能螺旋节  第四节 社会形态的五能演化 第五节 自然形态的五能演化 第六节 生命形态的五能演化 第七节 思维形态的五能对应第七章 关于人的三种世界 第一节 现实世界 第二节 理想世界 第三节 实践世界第八章 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一节 有关人生问题探讨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论 第三节 唯意志论 第四节 唯条件论 第五节 人生需要层次论 第六节 天人合一的现代意义第九章 无穷正反和三点成关节  第一节 “正反合”公式 第二节 “正反和”与“正反合” 第三节 “正反和”与“对立统一” 第四节 无穷正反和三点成关节 第十章 终极层次点无尽层次链 第一节 事物本质的层次 第二节 本质抽象的原则 第三节 终极层次点无尽层次链附:三点论体系图后记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概说三点论  大干世界,奥妙无穷。无数智慧哲人,寻根刨底,创立各种学说,力图全面认识和掌握世界。  两点论就是众多学说中,盛及上下,影响古今的理论之一。它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了一个与人类休戚相关的根本事实,这就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由对立面统一而成。然而两点论对它的表达,无论从字面意义还是从实际效果上讲,都侧重于对立,对统一方面的研究却留下了充分的余地,这一余地孕育了我们“三点论”的出场路径。  马克思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11页)。这说明矛盾共存、斗争的落脚点是融合为新范畴。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更强调指出:“事物(现象等等)是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在这里也是强调的统一,问题是怎样统一,需要我们去说明和发挥。“三点论”受其“催发”而“萌芽”,它在两点论理论和实践的沃土中,研究事物如伺因对立面统一而显示出自己的存在。它是研究事物的存在、变化,并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促使事物向生成或灭亡方向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矛盾的同一性也谈事物对立面的统一问题。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这里的两个“一定条件”,是矛盾能够统一、能够转化,事物能够存在和变化的“关节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一定的关节点上就引起质的飞跃,例如在把水加热或冷却的时候,沸点和冰点就是这种关节点,在这种关节点上——在标准压力下——完成了进入新的聚集状态的飞跃,因此在这里量就转变为质。”这种“关节点”是万事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实在根据,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的载体,对这个“载体”的研究与寻找,毛泽东把它留给了后人。j点论应时而出,它正是试图追寻这个载体存在变化的规律,试揣一下众先哲的未尽之言。  有一种人们称为“一点论”的,是指那些只看事物的大概情况就下结论的方法。好即好,坏即坏,一锤定音,虽爽快利落,但往往难全面,难准确。  还有一种随心所欲的“诡辩论”。不讲规则,不讲原则,任意夸大事物的某一个侧面,偷换概念,偷换参照点,搅乱是非,使人们难辨正误。  综合四种论点,两点论强调事物的两分,能看到事物的可分性、复杂性、变化性;一点论强调事物统一的大概外貌,注意到事物的整体性、特征性、稳定性;诡辩论则强调事物无所谓整体、无所谓特征、无所谓稳定的变动不居的特性,使人觉得处处似是而非;三点论试图集一点论、两点论之长,针对诡辩论的似是而非,在两点论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对立面的统一规律,找出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是该事物中所有正反因素综合而成的坐标点,这一点就是我们三点论中追求的“第三点”。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点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