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

洛秦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8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

洛秦  

页数:

13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正是人类学和音乐学的结合,使得音乐与文化安置在了一起。从此,我们开始关注到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问题。这,也许是一个复杂且永恒的命题,但更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为了认识音乐及其关联的文化,也更是为了认识人类自己,让我们多多关心、关爱、关注平日里发生的音乐事项,人们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讨论它们。有的研究是思辨的、哲理的,有的讨论是实证的、叙事的,这些方法相互补充、各具特色,促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全面。

作者简介

洛秦,1958年生。曾下乡进工厂,也曾为小提琴独奏演员和管弦乐团首席;198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为中国音乐史专业研究生,获硕士、肯特大学音乐人类学博士;留学期间,曾任肯特大学“世界音乐研究中心”中国音乐者荣誉称号、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等。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

书籍目录

前言一、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基源二、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因素三、音乐的意义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四、音乐的功能作用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五、音乐文化始终在变更、音乐文化总是在继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 PDF格式下载



很早就买了这本书,也曾细细地通读了一遍。但是一直未敢为此书撰写评论。一方面是由于此书的两位著者均是我的老师。老师的大作,做学生的不敢“班门弄斧”;而另一方面两位老师同时也是国内音乐学界知名的学者(罗艺峰教授是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美学协会会长、硕士生导师,其研究涉及多个学术领域;洛秦教授乃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艺术》副主编……。好吧,各位读者您自己可以上网查,我就不多废话了),此二人合力写作的书,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其价值,我一个后辈晚学实在不敢造次。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两句稍显“媚俗”的话,因为此书确实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首先,此书的写作方式别具一格:洛秦写作文章的主体部分,而罗艺峰则撰写引导读者阅读的“导读”部分。在我看来,这种写作方式恰如两位技艺高超的乐者,用各自的乐器演奏出一首和谐乐章。洛秦的主题叙述丝丝入扣、引人入胜,而罗艺峰的导读则精辟入里、耐人寻味。读者不会产生“左右顾暇不及”的感觉,反而会在此二人的理论交汇中,不自觉地释放自己的思绪,进而对文中的相关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此书按照一般的学术认识,应是一本与音乐人类学相关的书。但是,两位老师在写作的时候,十分体贴地兼顾到了其“可读性”的问题。此书中没有那些高深艰涩的、令人头晕目眩的所谓“学术语言”,而是用如同散文般优美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叙述和讨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让人阅读起来神清气爽、轻松惬意。试想,如果多一些这样写作风格的音乐学专业文章,我们还会发愁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无人问津吗?最后,此书虽以“音乐人类学”为主要论述方向,但是其中却包含了大量的其他姊妹学科的信息,两位老师都是学术视野广阔,研究领域宽泛的学者。因此他们在写作中往往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这不仅增强了此著的学术性,也使我们可以“按图索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进一步的阅读和学习。总之,如果你想找一本既能开拓学术视野,又能陶冶情操的音乐类书籍,那就一定不要放过这本《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相信我,没错的。


很好的书,感情真挚评论恰当,最重要的是物有所值!


艰涩难懂,但收益匪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