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

柯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

柯玲  

页数:

37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以特定的历史时段和地域环境为视角,紧密结合都市文化消费情结的论题,对清代扬州俗文学的生成和延续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深入的探究。作者着重从地域个性和都市消费机制两个方面作了探索: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盛行与扬州的地域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清代扬州的俗文学活动和当时扬州居民的生活的联系;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所显现的生产消费理念,以及清代扬州俗文学无法磨灭的影响等等。  《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剖析的是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的盛衰机制,着眼的是当下都市文化建设和都市个性特征的形成。作者认为都市俗文学活动中蕴涵着巨大的文学、民俗学、社会学研究价值,俗文学活动的消费主体永远是多数派,因为它是芸芸众生的文学。

作者简介

  柯玲,江苏人,文艺学博士,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兼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民俗保护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文艺民俗学创新团队成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一直致力于地域文化与文艺及应用民俗学科的研究。出版有《(汪曾祺散论》、《水色朱家角》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五十篇。

书籍目录

序 陈勤建绪论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俗文学研究回眸 第二节 以“活动”理念统摄俗文学研究的尝试 第三节 清代扬州俗文学研究综述及本书的写作目的第一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述略 第一节 口承俗文学:动地惊天 第二节 笔传俗文学:至雅至俗 第三节 清代扬州俗文学的特殊地位第二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文化地理条件 第一节 水之扬州——扬州地域文化个性之一 第二节 盐之扬州——扬州地域文化个性之二 第三节 柳之扬州——扬州地域文化个性之三第三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历史传承脉络 第一节 诗文扬州——清代扬州俗文学的文学地基 第二节 歌吹扬州——清代扬州俗文学的表演技艺 第三节 俚俗扬州——清代扬州俗文学的市民热情第四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与都市民俗风情 第一节 方言俗语:扬州俗文学的语言秉赋 第二节 仪式祭祀:扬州俗文学的原初动力 第三节 茶肆书坊:扬州俗文学的活动中心 第四节 行规惯制:扬州俗文学的质量保证第五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生产消费特征 第一节 实用性的俗文学活动 第二节 夸示性的俗文学活动 第三节 人格化的俗文学活动第六章 清代尾声中的扬州俗文学活动 第一节 相反相成一清末扬州俗文学活动中的几对关系 第二节 鸳鸯蝴蝶——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的精神延续 第三节 并非结语一都市俗文学蓬勃发展之必然趋势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第一节 20世纪中国俗文学研究回眸 我国俗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远古的歌谣、神话,先秦的寓言,汉代的乐府民歌,晋代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变文,宋代的话本、南戏、诸官调,元代的杂剧,明清的章回小说、俗曲、笑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秧歌剧,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史诗等,都是俗文学“家族,,的成员。其中拥有众多的佳篇杰作,流传千古,至今仍然活在人民大众的心中,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同历史悠久、蕴藏丰富的俗文学创作相比较,我国对于俗文学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俗文学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不为文人学士所重视。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大文学家如白居易、关汉卿、李贽、袁宏道、冯梦龙、金圣叹、李渔、李开先等都曾充分肯定过俗文学,并身体力行进行俗文学创作,以提高俗文学的品位。 中国俗文学研究发轫于19世纪末,经王国维、罗振玉、鲁迅、孙楷第、胡适、周作人、郑振铎、刘半农、杨荫深、吴晓铃、赵景深等前辈学者的提倡和梳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俗文学作为一种运动是较晚的事,它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自1918年初刘半农等倡议组成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起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 192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了《歌谣周刊》。以后,不断有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爱好者和学者致力于搜集、整理和研究。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是一个活跃于20世纪3(年代到40年代末的流派。1929年,郑振铎在《小说月报》第20卷第3期发表了《敦煌俗文学》一文,把敦煌所藏各种通俗文学作品统称之为“俗文学”,这是在中国首次出现的新术语。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以郑著《中国俗文学史j的出版为标志。 从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处在20世纪以来相对低潮的时段里,郑振铎的追随者们以他的文艺学术思想为旗帜的俗文学刊物,几乎在同时分别在香港、上海、北平三地创刊,即通常史家所说的“港字号”《俗文学》周刊(戴望舒在香港《星岛日报》)、“沪字号”《俗文学》周刊(赵景深在上海《神州日报》、《大晚报》、《中央日报》)和“平字号”《俗文学》周刊(傅芸子、傅惜华在北平《华北日报》),遥相呼应,争奇斗艳。这一派的学术研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文坛和学坛的一时之盛。 P1-2


编辑推荐

本书以特定的历史时段和地域环境为视角,紧密结合都市文化消费情结的论题,对清代扬州俗文学的生成和延续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深入的探究。作者着重从地域个性和都市消费机制两个方面作了探索: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盛行与扬州的地域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清代扬州的俗文学活动和当时扬州居民的生活的联系;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所显现的生产消费理念,以及清代扬州俗文学无法磨灭的影响等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 PDF格式下载



看起来有点旧,,不像是新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