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新时期文学
2007-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常立霓
230
《鲁迅与新时期文学》设四章:第一章首先概括新时期作家对鲁迅“承继式”、“文本式”、“消解式”三种解读方式,其次从“原型”、“模式”的角度阐述鲁迅作品中的“原型”、“模式”在新时期文学中如何遭到置换、变形、消解。第二章以“国民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重新梳理与界定“国民性”的概念,分析新时期作家如何多向度地承继鲁迅提出的诸多重要命题,另外,该章还重点论述了鲁迅“国民性”研究的困境。第三章主要论述文学功能由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救亡”转换到当下“消费时代”的商品,并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文学要素的重新厘定、文化观与精神状态的根本性变化。第四章通过与残雪作品个案的比较,分析鲁迅与残雪说“不可说”的方式。
常立霓,女,1974年生,甘肃省兰州市人。200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火学中文系,义学博t。现为上海政法学院社科系副教授。
前言第一章 新时期作家对鲁迅的读解 第一节 “阿Q”原型的置换变形 第二节 “模式”的消解——从《复仇》到《突围表演》 第三节 文化观的创造性读解第二章 新时期文学与“国民性”问题 第一节 “国民性”问题再思考 第二节 新时期作家对“国民性”的多向度承继 第三节 鲁迅“国民性”研究的困境——兼述新时期鲁迅“国民性”研究第三章 从启蒙时代到消费时代 第一节 有关文学要素的重新厘定 第二节 “撤销文化记忆”的主题 第三节 精神的张力与失控第四章 不可言说的言说 第一节 “可说”的和“不可说”的 第二节 说“不可说”参考书目后记
本书设四章:第一章首先概括新时期作家对鲁迅“承继式”、“文本式”、“消解式”三种解读方式,其次从“原型”、“模式”的角度阐述鲁迅作品中的“原型”、“模式”在新时期文学中如何遭到置换、变形、消解。第二章以“国民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重新梳理与界定“国民性”的概念,分析新时期作家如何多向度地承继鲁迅提出的诸多重要命题,另外,该章还重点论述了鲁迅“国民性”研究的困境。第三章主要论述文学功能由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救亡”转换到当下“消费时代”的商品,并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文学要素的重新厘定、文化观与精神状态的根本性变化。第四章通过与残雪作品个案的比较,分析鲁迅与残雪说“不可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