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阿苏利纳 浙江摄影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浙江摄影  

作者:

阿苏利纳  

页数:

184  

译者:

徐振锋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该书为《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之一种。该丛书由国内知名摄影史学家、摄影评论家顾铮教授编选而成,第一辑包括《安塞尔·亚当斯》、《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沃克·埃文斯》3册。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的原作是全世界第一本完整的布勒松传记,该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复杂、奇特、才华横溢的布勒松。作者阿苏利纳以其敏锐的观察,深刻展现了布勒松的生活和哲学,引导读者去重新评价布勒松对20世纪摄影和新闻报道所作出的贡献。

作者简介

皮埃尔.阿苏利纳:法国记者和传记作家。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成为多家杂志的专栏作家。尤其擅长于写作文化名人传记,目前已出版有5部传记作品,如著名出版人加斯东.伽利马尔的传记、“丁丁之父”埃尔热的传记、著名侦探小说家乔治.西默农的传记。2007年曾获第26届法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一章 家庭线索(1908~27) 第二章 永定性瞬间(1927~31) 第三章 寻找媒介的艺术家(1932~35) 第四章 旧世界的终结(1936~39) 第五章 国籍:逃亡者(1939~46) 第六章 从纽约到新德里(1946~50) 第七章 世界是他的工作室(1950~70) 第八章 转向新生活(1970~2004) 尾声 世纪之眼合上了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家庭线索(1908~27)“钱从哪里来?”当你走进11岁的亨利的房间,就一定能看到一篇以此为标题的文章,那是从《巴黎的回声》(L’Echo de Par/s)上剪下来的,充满挑衅意味地贴在那面镶着木框的镜子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卡蒂埃一布勒松(Cartier-Bresson)的家坐落于里斯本大街31号。那是一幢有着豪斯曼风格的公寓,在蒙索公园的边上,处于巴黎第八区和十七区的豪华住宅区之间。“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萦绕着亨利余生的问题。他觉得金钱在本质上有肮脏、不纯洁及不道德的一面。街上的豪华轿车,接待台前佩戴昂贵珠宝的女士,以及某位大声使唤仆从的贵宾,所有这些都折磨着他,让他想知道这一切力量的来源是什么。并不是只有大量的财富才使他不快;即使小小的富足都会让他不安,因为归根结蒂,钱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话题。亨利从小就经常听见父母抱怨生活费用太高,父母告诫他要小心使用每一分钱,保持俭朴的饮食习惯,这让小亨利以为他们家生活在崩溃的边缘。他家的生活没有过量的支出。他没有零用钱,除了圣诞节和生日之外,没有任何礼物,除了祖父母来访日就没有其他假期。在这个家里,任何可以被认为是豪华、铺张的东西都被摒弃,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要懂得珍惜每一件物品价值的教育。在家里,他们总是把窗帘小心翼翼地拉下,这样孩子们就看不见外面马路上的东西了。这个男孩根本不知道他们家有多富有。在死硬的共和党人中,作为左翼天主教徒,财富是不上台面的事。因为这个家庭深深地以财富为耻,他们的儿子将长期对不如他们富有的阶层怀有负罪感,哪怕一生都无法缓解。卡蒂埃一布勒松有卡蒂埃的一面,也有布勒松的一面。双姓是解释每个家庭双重来源的好办法,尽管法国直到1901年才正式批准这种姓氏用法。和我们故事有关的第一个卡蒂埃是一位农民,来自瓦兹河畔的西勒朗地区。他的家族历史很长,最早是来自塞雷因河畔努瓦耶地区,靠近勃艮第地区的阿韦龙:某天,一个姓布勒松的巴黎小业主选择了他作为马匹草料的供应商,卡蒂埃的人生机遇到来了。安托万·布勒松(Antoine Bresson)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从事贩卖纺织棉花,他是我们这个故事的牵线人。他定居在巴黎的圣日尔曼区,最终在圣丹尼斯大街上建立了他的男子服饰事业,并经营得有声有色。卡蒂埃家和布勒松家真正走到一起,是在城里人把孩子送到乡下去抚养的时候。19世纪中期,卡蒂埃把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布勒松男子服饰店做学徒,当时布勒松的店正在市场上开始销售他们的缝纫线轴。这两个儿子后来娶了他们老板的一对女儿,基于这个新地位,他们很快升任为公司合伙人。而这个家的当家人,克劳迪一玛丽?布勒松(Claude-marie Bresson)也加入了这股结亲的风潮,他的妻子死于早产,之后他立刻娶了自己的妻妹。所有这些事碰到一起,给我们这位一家之主带来了巨大的快乐,他看着自己的家庭从一个小业主一天天进化为一个工业王朝。他的店购置了蒸汽纺织机,从而扩展成为一家像样的制造厂商——而此时法兰西第二帝国才刚走过一半的历程。布勒松的工厂位于盘亭,选择这个小镇是因其便利的交通网络。他们在东部还有分厂。工厂沿夏明维特大街而建。到l9世纪末,这条大街已经改名为卡蒂埃一布勒松大街,因为这个小“王国”占地23000平方米,拥有450名雇员。公司生产的线用于纺织、刺绣、织补、编织,以及制造蕾丝花边:它不仅是一家纺织厂,其业务还涵盖了洗衣、干洗、缝纫和纺织。尽管卡蒂埃一布勒松的工厂很快成为行业中的翘楚,但盘亭工厂的主管们仍然保持着一种旧式家长的风范。他们照顾自己的员工,并在慈善工作上不遗余力。他们建造了一所育婴堂、一所学校、一家诊所和一座教堂。他们坚信这些都只是有良心的基督徒雇主们为了不让雇员受工业革命影响而分崩离析所能做的最低限度的努力。在20世纪初的法国,卡蒂埃一布勒松是一个光鲜的姓氏,它同著名的制造品联系在一起。当时每家人家都少不了印有卡蒂埃一布勒松标识的线团和手帕。那个标识上有一对母女在精心缝纫的图案,上方写着“卡蒂埃一布勒松棉线制品,不褪色”。中间是特殊字体的C和B,由一个十字架分隔,印在一条椭圆形的飘带上。这不仅仅是一个商标,更是中上阶层的标志。虽然亨利是以他祖父的名字受的洗礼,但在很大程度上他更像其母亲。人们都说他继承了母亲的好相貌、敏感的精神特质以及很多性格特点。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诺曼人①的后代。他母亲名叫玛尔特(marthe),娘家姓勒,韦迪耶(LeVerdier),来自一个古老的鲁昂②家族。他们家在迪耶普山谷里拥有一大片地产。玛尔特是个具有雍容气质的女子,布瓦索纳(Boissonnas)和泰朋内尔(Tapenier)在他们位于德?拉?帕克斯大街的工作室里为她拍过肖像照,这些照片向人们展示了她天生的高贵气质。然而玛尔特的性情却非常容易紧张,总是为生活的不确定性所困,她可以一整天都沉浸在阅读中,只有弹奏钢琴才能让她离开书本。玛尔特很为自己的祖先骄傲,他们中最著名的要数剧作家皮埃尔?高乃依①的妹妹,人称“革命”的夏绿蒂?科黛②,就是她刺死了浴中的马拉,从而被送上了断头台。还有一位是法国贵族,鲁昂市的市长,鲁昂爱乐乐团的财务总管。小亨利就是在对这些人的回忆中长大的。卡蒂埃一布勒松眼中的诺曼底——一面白土色悬崖加上康克斯高原的陶土和肥沃的黄土——不但给予他对地理的认知,还有历史感的灌输。他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时光充满了对鲁昂港谜一般气氛的恐惧而非温暖的回味,那里的码头上总有些神秘的人在等待来自地球另一端的航船,那些耸立在利比里亚货船船尾的陌生水手,还有烟雾缭绕的小旅馆都制造出一种独有的神秘和诡异。 说起卡蒂埃一布勒松的父母,玛尔特是个知识分子、音乐家和思想家。而她的丈夫安德烈(Andre)则完全不同,这不同既来自天生的性格差异,也来自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安德烈是个严肃的人,显得刻板而拘谨。他首先是个有强烈责任感的人,父亲的过世,将这种责任感铸入他的人生中。安德烈实在是太在意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不愿意向外界敞开自己。他选择学习经商,就是为了尽快接管公司的生意。然而,他仍不失为一个有品位的人。把自己的艺术天分倾注于素描、油画和家具设计上。他为了了解棉纺业的发展而专门周游了一趟世界,结果带回来三册素描本。但是,当他的儿子向他问起外面的世界时。他总是以一句简单的话作答:“丰特内勒‘啪夕阳要比其他地方美丽得多。” 亨利的父亲总是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办公,甚至在家时也是一样,这让亨利从小就痛恨生意场。父亲有时也会去国外出差。为了同父亲建立某种联系,亨利不得不把父亲的出国差旅想象成艺术之旅,是去选择布料的颜色或者花纹之类。亨利是他们家五个孩子中的长子,也许是因为他是父母亲在巴勒莫度蜜月时怀上的,他的那种藐视尊长的鲁莽性格活像个西西里人,但他的血缘却属于诺曼人。这两种人的性格特点都在他的身上有所体现:他会吹着长笛为母亲的钢琴演奏伴奏,也会拿起枪同父亲一起去森林打猎。如果一定要在父亲和母亲之间作出选择,年轻的亨利很自然地同母亲更亲近。在当时的布尔乔亚大家庭里,抚养孩子的重要角色通常都由母亲来扮演。而在亨利身上,他和母亲确实也有很多微妙的亲密关系和清晰的相似之处,这让他们走得更近。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很小的时候,亨利就已经显现出性格上一个无法克服的特点——坏脾气,无论他多么努力。他都无法克制。当有人惹恼了他,或者事情没有按照他的意愿进行时,他就无法控制自己。他甚至会在地上打滚,或以头撞墙,奇怪的是,他从来没有因此弄伤过自己。他的外祖父认定这是缺少自制力的表现,由此断定这孩子将是家族的败类。母亲经常带亨利去欣赏音乐会,一部分原因是他热爱室内乐,而另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他欺负自己的妹妹丹丝(Denise)和雅克利娜(Jacqueline)。音乐和妹妹代表了他情感好恶的两极。听一段德彪西o3,他就能沉醉其中,平息下来,而塞萨尔?弗兰克②的奏鸣曲则让他听得流泪。是母亲带他去了卢浮宫,寻找那些在别处找不到的奇迹。母亲让他对诗歌产生了长久的热爱。有时,母亲会从包里拿出一册薄薄的诗集交给亨利保管,就像是传递某种私秘的信息。也是母亲让他听天主教弥撒曲,希望能带他进入这个精神世界,这是因为亨利始终无法相信母亲信仰的宗教。母亲常常会如此哀叹:“我可怜的孩子!如果你能碰上一位出色的多米尼克教派的神父。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但母亲并没有完全放弃努力,因为她还给亨利读那些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PDF格式下载



这本传记的作者对传主的分析冷静客观又有深度,叙述方式也很平易,是本有内涵又好读的书。书出的也比较认真。摄影类的出版社出版文字书,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很不错。唯一问题是书价贵了些。


手边上有许多布列松的资料,但是这一本的内容真的很全,其中不但澄清了原来关于布列松诸多传说的谬误之处,而且对布氏的部分作品的作了细致入微地分析。
如果你关心记实摄影,或者喜欢街头摄影,拟或是关注人文摄影,布列松都能给你启示。而欲深入理解布列松的作品,不读这本书,是很难深入的。
译文也不错,至少中国人应该能够看得懂,爱好摄影的应该翻着看看。


相信这样的书,只有仔细读过才能有感觉,传记类的书,有很多人更感兴趣的是去寻觅名人的乐趣来隐射自己的快乐,去找找有没有可以八卦的话题来作为自己的素材...其实每个人总都是一样的,即复杂又简单.只有想读的人自己去体味.看这本书时,有朋友拿来了本我像捧着圣经一样,来翻阅!只是越来越喜欢平实的镜头感和报道的真实严密,多用心按一下快门,似乎比什么都来的更强


很值得读的一本书,贯穿了整个20世纪。


期待下下~當當一如既往的快a...書有點古老的樣子...


纯文字


永远的经典,布列松


还是不错的,值得一读。对于喜欢摄影的人来说,是个值得收藏的书。


300多页写世界头号摄影大师的生平,照片却不超过10张。垃圾一本。


书不是很厚,但密密麻麻,内容不少。介绍的比较全面。


有些失望,写的没有什么意思,太过冗杂的叙述,而且感觉排版印刷不怎么科学……很快翻完就作罢,建议了解摄影师还是通过摄影集,像《珍藏布列松》,非常喜欢。推荐《失焦》,卡帕的自传,像小日记,很有意思。


了解大师的一生,看小p孩如何成长为大师


法国人写法国人,值得一读!可惜封面有点磨损有点压坏,马马虎虎啦~~


感觉像盗版,内容是不错


如果你想了解摄影 就不可能绕过布勒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