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北传统音乐研究

张君仁 编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

张君仁 编  

页数:

599  

前言

  日前,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见到张君仁教授主编的《西北传统音乐研究》与《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这两本以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主的文集,我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多年来对高校传统音乐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殷切期盼吗?再一一翻看十四篇论文的题目、章节内容,我又是一惊:这也不正是对前些日子文化部“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上一位民俗学前辈高调呼吁,希望人文学界能写出一批有学术质量的“专项调查报告”的一种意外回应吗?惊喜呐叹之后,我渐渐平静下来,我要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自己该为它写点什么?首先,我觉得这件事他们做的对。一个地方院校,特别是身处西北的地方院校,论校园环境、论学术资讯、论师资力量,要和中央比、和东部发达地区院校比,可能都很难。但是,有一样是别人无法与它相比、想比也比不上的。那就是它所在之地的丰厚无比的传统音乐资源,那种惟它才具备的地缘优势。多年以前我统计过西北五省四部民间音乐集成录载的各种民间音乐品种,民歌、歌舞、戏曲、说唱、器乐五大类加宗教音乐,大概接近1000种。所以,我当时曾说,西北不仅是中国经济、能源的战略要地,而且也是传统音乐的一个巨大的宝库。面对这样的天然资源库,人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西北师大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的态度是:眼睛向下,走出校园!迈进民间社会不同音乐品种的文化现场,来到身怀绝技的每个传承人身旁,观察、访谈、记录、描述、解释,把民间艺术家的口述和活态表演变成另外一种“叙事文本”和学术资源,交给当代学术界,也留给后人。

内容概要

  日前,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见到张君仁教授主编的《西北传统音乐研究》与《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这两本以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主的文集,我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多年来对高校传统音乐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殷切期盼吗?再一一翻看十四篇论文的题目、章节内容,我又是一惊:这也不正是对前些日子文化部“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上一位民俗学前辈高调呼吁,希望人文学界能写出一批有学术质量的“专项调查报告”的一种意外回应吗?惊喜呐叹之后,我渐渐平静下来,我要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自己该为它写点什么?首先,我觉得这件事他们做的对。一个地方院校,特别是身处西北的地方院校,论校园环境、论学术资讯、论师资力量,要和中央比、和东部发达地区院校比,可能都很难。但是,有一样是别人无法与它相比、想比也比不上的。那就是它所在之地的丰厚无比的传统音乐资源,那种惟它才具备的地缘优势。多年以前我统计过西北五省四部民间音乐集成录载的各种民间音乐品种,民歌、歌舞、戏曲、说唱、器乐五大类加宗教音乐,大概接近1000种。所以,我当时曾说,西北不仅是中国经济、能源的战略要地,而且也是传统音乐的一个巨大的宝库。面对这样的天然资源库,人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西北师大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的态度是:眼睛向下,走出校园!迈进民间社会不同音乐品种的文化现场,来到身怀绝技的每个传承人身旁,观察、访谈、记录、描述、解释,把民间艺术家的口述和活态表演变成另外一种“叙事文本”和学术资源,交给当代学术界,也留给后人。

书籍目录

序 乔建中/1第一编 兰州鼓子的调查与初步研究黄虎/1引 论 相关研究概述/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生存现状/10第一节 地理环境/10第二节 生存现状/11第二章 伴奏与曲牌/26第一节 伴奏/26第二节 曲牌/34第三章 演唱/40第一节 演唱方法/40第二节 演唱形式/41第三节 演唱程式/42附录一 兰州鼓子发展大事记/46附录二 兰州鼓子曲目列表/47参考文献/61第二编 二郎山花儿与花儿会研究康红英/63前 言/65第一章 洮岷花儿研究综述/68第一节 研究现状/68第二节 问题与启示/73第二章 二郎山花儿/75第一节 二郎山花儿曲令的称谓/75第二节 “啊呕令”的渊源与分布/76第三节 “啊呕令”的唱词及艺术构思/80第四节 “啊呕令”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形式/86第三章 二郎山花儿会/93第一节 二郎山花儿会的一般情况/93第二节 二郎山花儿会的历史渊源/95第三节 二郎山花儿会中有关的民俗现象/98第四节 二郎山花儿会的演唱形式和内容/102第五节 二郎山花儿会的社会功能/104第六节 二郎山花儿会的现状/106第四章 二郎山花儿歌手及其传承/110第一节 花儿歌手的定义/110第二节 二郎山花儿歌手/111第三节 二郎山花儿的传承方式/114第四节 文化转型期中的二郎山花儿的传承现状/115第五节 二郎山花儿的传承与保护/116附表一 岷县乡镇庙会一览表/118附表二 岷县二郎山花儿会区域分布图/119参考文献/119第三编 花儿中的女性与女性的花儿程琴/123绪 论/125第一章 花儿中的女性/127第一节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花儿流行地女性的影响/127第二节 花儿中女性形象的特征/130第二章 女性的花儿/136第一节 女性演唱花儿的场合/136第二节 演唱内容/140第三节 演唱的曲令/152第四节 演唱风格——女性花儿的吟叙性/152第五节 传承方式/155第六节 演唱花儿的种类差异/156第三章 目前演唱花儿的女性现状/157第一节 三种不同类型花儿歌手的生存状况/157第二节 三种不同类型花儿歌手分化的一般原因/165第三节 三种不同类型花儿歌手演唱中的不同之处/166第四节 文化社会意义不同/168结 语/170参考文献/171第四编 老爷山花儿会调查与研究盛鸿斌/175引 言/177第一章 老爷山花儿会渊源/179第一节 有关传说/179第二节 花儿会与朝山会的关系/181第三节 老爷山朝山会考源/184第四节 老爷山花儿会考源/187第二章 老爷山花儿会音乐形态及民间习俗/189第一节 音乐形态/189第二节 民间习俗/203第三节 老爷山花儿会的社会功能/207第三章 老爷山花儿的音乐特点/209第一节 调式音阶/209第二节 旋律形态/216第三节 节拍节奏/227第四节 曲式结构/230附 表 老爷山花儿特性音调/234参考文献/235第五编 天水民间羊皮鼓舞及传神仪式研究徐富平/237绪 论/239第一章 羊皮鼓概说/242第一节 羊皮鼓的历史/242第二节 天水羊皮鼓舞的渊源/243第三节 天水羊皮鼓舞的流布与传神活动/244第二章 秦安羊皮鼓/246第一节 秦安羊皮鼓的分布情况及现状/246第二节秦安羊皮鼓舞表演的服饰/247第三节 秦安羊皮鼓舞表演道具的名称及造型特点/249第四节 羊皮鼓舞传神活动中的参与者群体分析/252第五节 秦安羊皮鼓传神活动仪式的程序调查/254第三章 武山旋鼓/294第一节 武山旋鼓的相关传说/295第二节 武山旋鼓的现状/296第三节 武山旋鼓舞表演的服饰与道具/298第四节 武山旋鼓舞表演的特点/301第五节 武山旋鼓与秦安羊皮鼓比较研究/301第四章 天水羊皮鼓舞中蕴含的地方文化分析/307第一节 农耕文化与牧业文化对天水羊皮鼓舞的双重影响/308第二节 秦文化与天水羊皮鼓舞/309第三节 天水羊皮鼓舞与伏羲八卦/312第四节 三国文化在天水羊皮鼓舞唱词中的反映/313第五节 天水羊皮鼓与东北单鼓/315结 语/318参考文献/319第六编 陇东丧俗仪式中的鼓吹乐研究王小峰/321概述/323第一节 陇东民间丧葬习俗的历史传统/325第二节 陇东丧葬仪式乐队当下状况的一般性考察/327第一章 陇东丧葬仪式的基本程序/329第二章 丧葬仪式中的鼓吹乐队与吹手/347第一节 鼓吹乐队的基本结构/347第二节 乐队成员的组成方式/349第三节 鼓吹乐手传习方式与方法/350第四节 鼓吹乐队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运作/351第三章 丧葬仪式中的鼓吹音乐/354第一节 陇东鼓吹音乐的历史与流变/354第二节 乐器与乐曲/355第三节 唢呐音乐的艺术特点/361第四章 陇东民间丧俗仪式与鼓吹音乐之关系的一般考察/364参考文献/365第七编 环县道情皮影戏板路唱腔研究第八编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研究第九编 青海平弦研究第十编 华亭曲子戏的调查与研究

章节摘录

  作者李海舟在街头宣传文明礼貌,开场白的头几句是:‘桃红柳绿梨花白,燕语莺啼鸟唱歌,开展文明礼貌月,编几段快板唱着……’据说,他写过一本考证兰州鼓子的书,对鼓子的渊源、流派、格式、调式记叙甚详,曾请甘肃曲协曲子贞写序,‘文革’前连同他藏的所有鼓子资料,全部交文化部门,但后来不知流落何人手中。对李海舟恰如其分的评价莫过于甘肃省学者歌红赠与他的旧体新韵七绝:艺海行舟五十年,兰州鼓子缀成篇。寻求资料存遗产,贡献生平在陇原。”①(二)崔宝山(1927年生)兰州市安宁区人,原名崔珍德,笔名星火、安华、号长寿山人。原兰州机床厂工人,《中国曲艺志·甘肃卷》编辑,《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兰州分卷》编辑。原甘肃广告报特约记者,兰州市文化学会会员,兰州鼓子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兰州作家协会会员。编印《兰州鼓子新作选集》、《宝山诗歌新作选》各一册,新创作兰州鼓子有《迎春曲》、《四化传佳音》、《佳节思亲》、《陇原英烈》、《兰州好》、《国庆颂》、《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恭贺双喜》、《宴公斩蛟》、《吉鸿昌》、《苏武》、《彭公颂》、《十里桃乡迎佳宾》、《庆国庆、迎香港回归》、《功勋赞》、《赞歌》等。退休后搜集整理兰州鼓子词曲50余万字。(三)王雅禄(1930年生)兰州市七里河区人,原为兰州机械局变压器厂工人。自幼随父学习兰州鼓子,后多求教于当时的段树堂、陈德福等多位名艺人。1976年与李海舟、陈德福创办“兰州鼓子研究会”,1980年曾任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鼓子协会主席,2004年自己编印《兰州鼓子清唱选段》一本,整理、改编、收集鼓子唱词和曲谱99首,眉户8首。目前能演唱兰州鼓子100多首,能熟练运用三弦、扬琴、二胡为兰州鼓子、眉户伴奏。多次在甘肃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录制兰州鼓子节目。(四)王正强(1942年生)甘肃省甘谷县人。甘肃省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戏曲、曲艺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出版学术专著《兰州鼓子研究》、《陇剧音乐研究》、《秦腔音乐欣赏漫谈》及论文《兰州鼓子渊源初探》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西北传统音乐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