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乐于仙俗

刘红 刘红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2-11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刘红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2-11出版)  

作者:

刘红  

页数:

238  

前言

  这是我的第一本论文集。顺乎常情,应该把自己最满意的,所谓好的文章选辑入册。可实际面对这一问题做取舍决定时,却没有了主意,原因是,若仅以自我的喜好作好坏的判断,“好”大概也就没有原则和标准了,取舍也因此而显得毫无意义。于是乎,以篇幅作限,按论文发表时间排序,选择二十一篇文章成就了这本论文集。  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在攻读硕士学位第一年的上学期。从手写完成初稿,修改后誊正到方格稿纸上寄到杂志社,到等待杂志社用稿与否消息时的紧张、焦虑,接到用稿通知时的兴奋、喜悦,整个过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还清楚记得接到编辑部寄来刊有自己文章的杂志时的情形,看到那由手写字变成铅字后的文稿,一口气从头到尾读了好几遍。还将杂志压在枕头底下,差不多每晚都要翻出来过目一下。正是那种美好的、心潮澎湃的感觉触发了我写作论文、发表论文的激情,并期待着那种美好、激动的感觉来得更多一些,更猛烈一些……  从发表第一篇论文的1988年,到本文集出版的2012年,整整二十四年。今天,翻看过往发表的文章,时而感叹:我曾经还有过那么好的想法、主意?那么敏感的嗅觉?时而又感叹:有些问题若放到今天的时空来讨论,就不会那么简单、幼稚了。  ……

内容概要

  《上音音乐学论丛·乐于仙俗:刘红音乐论文集》所涉,总体包括道教音乐和地方民间音乐两大部分,即文集标题中“仙俗”之所涵。由于是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学术的态度,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除了对原载文字上的错误作必要的修改之外,不做内容和观点的任何改动,以保留本人学识认知及学问追求过程的历史记录。

作者简介

刘红,男,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博士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先后专职、兼职任教于武汉音乐学院、美国旧金山市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香港道乐团团长、艺术总监,国立华侨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兼职、客座教授。热衷于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道教音乐文化的研究,遍访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等地的主要道教宫观,在海内外出版了包括《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武当韵》、《道乐论》、《天府天籁》等专著、合著十一本;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黄钟》、《音乐艺术》、《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东方宗教》、SINICA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前言“潜天沔”一带语言及民歌特异性探源“声曲折”考释试论“武当韵”——兼谈道教音乐的哲学蕴含论“竹枝歌”《全真正韵》采录整理报告论“武当韵”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虚”——道乐审美之一层次释道乐“步虚”论道教音乐种类及其层次划分龙虎山天师道音乐论全真派道教音乐的形态特征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之概念和方法讨论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记谱问题仪式环境中的道教音乐道内人与道外人的“现代”道乐观——基于道教音乐之概念与价值观念的讨论当代道教音乐的回顾与展望香港与大陆之道教音乐的比较研究——有关发生环境的分析1957-2008:当代道教音乐研究之定量分析当下道教仪式音乐研究的状况与问题——答关注者问从“冷门”到“热点”——道教音乐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五个个案研究析述

章节摘录

  论“竹枝歌”  “竹枝歌”是一音乐概念,经刘禹锡据此仿作“竹枝词”,自唐以来,“竹枝词”便成了文学诗体的概念。然而,由于“竹枝词”脱胎于“竹枝歌”,原本同属一体,因此,文学概念的“竹枝词”与音乐有着密切关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经文人的采录和润色之后,留传下来的;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原竹枝歌究竟如何,刘禹锡并未采录,只留下了他自己的十一首仿作。如果说现在尚流传有“竹枝歌”体的民歌,由于相隔千年,在内容方面,不可能完全一样,何况由于唐代诗人的仿作与“润色”,更不可能保留原貌。不言而喻,诗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所决定,仅能以“竹枝词”来描绘当地的风情,至多在诗中寄托点自己的感情。从体裁形式来说,诗人的“竹枝词”体与民歌的“竹枝歌”词,也有不同之处。唐诗的“竹枝词”是诗人所作的文言体诗,而古今的民歌,却是人民的方言口语词,两者相比也有差异。那么现在流传的民歌中,究竟哪些体裁形式的民歌与唐代盛行的“竹枝歌”同源同体呢?笔者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浅探。  一、从“竹枝词”观“竹枝歌”的词体  过去,关于“竹枝词”属于何种词体的论述中,各有各的说法,归纳起来均由唐以来文人所写的“竹枝词”来决定。如于鹄《巴女谣》有“巴女骑牛唱竹枝”,说“竹枝”是放牛歌;范成大《竹枝词》:“当筵儿女歌竹枝”,就认为是“姊妹歌”;又如顾况的《竹枝词》中有句“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就认为是“哭嫁歌”等等。  歌曲的体裁种类,是根据歌曲所演唱的社会作用与生活内容来判断的。何况古人对“竹枝词”的概念,几乎把它当作全部的民歌来看待,例如描写“哭嫁歌”的《竹枝歌》:“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山地近巫山峡,犹如巴娘唱竹枝”。可见所指的内容不能作为歌曲的种类。  ……


编辑推荐

刘红编著的《乐于仙俗(刘红音乐论文集)》所涉,总体包括道教音乐和地方民间音乐两大部分,即文集标题中“仙俗”之所涵。由于是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学术的态度,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除了对原载文字上的错误作必要的修改之外,不做内容和观点的任何改动,以保留本人学识认知及学问追求过程的历史记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乐于仙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