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善文选学研究

赵昌智,顾农 著 广陵书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广陵书社  

作者:

赵昌智,顾农 著  

页数:

306  

Tag标签:

无  

前言

  唐代扬州大学者李善是"文选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除了在各地讲授《文选》以外,他为《文选》撰写的六十卷注释贡献更大,历代流传,影响深远。  为了纪念这位乡贤,同时也为了迎接行将在扬州召开的第八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从大量的关于李善的研究成果中遴选了近二十篇文章,编为一集,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我们见闻不广,集外必有遗珠,如有机会当继续选编;本书编辑工作的其他不足之处,亦请同道不吝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李善文选学研究》主要收录了历年国内外学者研究李善其人及文选的论文18篇,主要从版学、文字学角度,全面解读李善注及相关文选注。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李善《文选》注例《文选》李注纂例论《文选》李善注和五臣注李善的《昭明文选注》与征引的训诂体式李善与文选学李善《文选》注体例管窥《文选》李善注中的作者注与题目注关于《文选》李善注之"释事而忘义"的评价问题从《文选》注看李善的美学思想《文选》注的文学批评略谈李善注《文选》的尤刻本宋刊本《文选》李善单注本考尤刻本《文选》李善注二题两部重要的李注引用书目研究《文选》李善注引用《通俗文》评述扬州与选学从李善的《文选》注到骆鸿凯《文选学》——《昭明文选》研究管窥钱锺书与《文选》李善注

章节摘录

  按今行袁刻六臣本,于李善表后有国子监准敕节文云“《五臣注文选》传行已久,窃见李善《文选》援引赅赡,典故分明,若许雕印,必大段流布。欲乞差国子监说书官员校定净本后,抄写板本,更切对读后上板,就三馆雕造”云云。据此可见善注初无刊本,此云校定净本后,抄写板本是净写善注,又抄写五臣板本合刊之证。唯不着年月,故自来著录家有北宋六臣《文选》(即袁氏所原之裴本是也),北宋五臣《文选》(即钱遵王所收之三十卷是也,见《读书敏求记》),而绝无有北宋善注《文选》者,良由善注自合五臣本后,人间抄写卷轴本尽亡,故四明、赣上虽有刊本(当在南宋之初),皆从六臣本抽出善注,故尤氏病其有裁截语句之弊。今观杨氏之说,诚失之谬矣。盖杨氏文中所云之国子监准敕节文,原系广都裴氏所有,袁本乃据裴本覆刻,故亦录载了此段节文。然杨氏显然于认定“善注《文选》北宋绝无刊本”之错误前提下,对此节  前文吾人已据彭元瑞之说,确定此段准敕雕印节文,乃为北宋国子监刊行善注《文选》时,附刊于李善进表之后,藉以表明刊行该本之始末。广都本兼收善注与五臣注,其中善注乃承自北宋监本,故兼录了此段奉准刊印之节文。然杨氏却误将此段节文,视为因刊行此广都本而有。为符合“广都本”乃六臣本之事实,故强解“净本”乃净写善注本,“抄写板本”乃抄写五臣板本,而后将净写后之善注本与抄写自既有刻本之五臣注合刊,成六臣注本。然杨氏此说于事实言,即理有所未安也。按广都本乃蜀地广都裴氏私宅之刊本,何来“国子监说书官员校定净本”“就三馆雕造”云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善文选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