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法自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

郑熊 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作者:

郑熊  

页数:

187  

前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系列丛书与读者朋友见面之际,我想简要说明一下有关情况,作为这套丛书的总序。一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随着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文化日益受到国内外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中华文化典藏浩如烟海,要进入这座精神宝库,殊非易事。近年来,我国学人们在研究:如何在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准确地向公众普及中华文化?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写出了阐释中华文化的著作,其中有学术提高性的,也有通俗普及性的。学术性与普及性如何结合得更好,大家正在探索中。这也引起身在海外学者的重视,余英时先生在北京出版的《中国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号“学人寄语”中说:“中国人文研究的‘提高’和‘普及’是一项不可分割的迫切任务,承担它的不仅是‘普及’作者,人文专家同样义不容辞。”我对此是深有体会的。十多年前,我在清华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为学生作讲演,讲中华文化悠久丰富的人文精神,当时尝试在文化研究与普及上做些工作。我将中华人文精神扼要地概括为若干方面,以可靠的资料做基础,力求加以切实的解剖和分析,为年轻学子和读者朋友提供关于中华人文精神的知识。

内容概要

  本丛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著的选编,分别考察了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对人类政治伦理生活和社会理想的影响,大体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今天的学人加以阐释,体现时代性,成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资料。
  本书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的第二册。《道法自然》,编撰者是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郑熊博士。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今天反思和处理环境问题有深刻的思想启迪。它强调一切都要顺应自然、自然而然,反对人强行妄作。“顺应自然”的理论观点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万物的关系,有助于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张岂之,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曾任西北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古籍规划办公室秘书长,教育部古籍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等,现任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校长,清华大学

书籍目录



导读
道性自然
守德
去欲
虚静
因任
守柔
无为
逍遥自得
道观
玄同
齐物
顺化
返璞归真
资源保护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因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王弼本《老子》五章)【注释】①刍狗:指用草扎成的狗,祭祀时使用。人们对“刍狗”并没有偏爱,只是在祭祀时采用,祭祀完毕之后则弃之。《老子》以“刍狗”为喻,说明圣人与天地一样,在对待百姓与万物时都是顺其自然的。【今译】天地无所谓偏爱,任凭万物顺其自然地生长;圣人也无所谓偏爱,任凭百姓自由地发展。【时析】本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独特的主张,即在社会治理方面,应把恪守公正的大道放在比偏爱的仁义更优先的地位。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王弼本《老子》二十四章)【注释】①企:通“跛”(qi),抬起脚后跟站着。②跨:抬脚迈步。【今译】踮起脚跟是站不稳的,跨步前进是走不远的,自逞己能是不能够自明的,自以为是是不能彰显的,自吹自擂是不得见功的,自我矜持是不得长久的。从道的观点看,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剩饭赘瘤。厌恶的,所以有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时析】这段话告诫人们,要效法自然无为之德,不断超越偏狭自私的自我。天之道,其犹张弓舆?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王弼本《老子》七十七章)【令译】自然的规律,岂不就像拉开弓弦一样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弦位低了,就把它升高;有余的加以减少,不足的加以补充。自然的规律,减少有余,用来补充不足。社会的法规却不是这样,它剥夺不足,而用来供奉有余的人。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不足的,这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因此有道的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持己能,有所成就而不以功自居,他不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时析】这段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从哲学高度提出了解决公与私、公平正义与剥削压迫巨大冲突的社会问题的办法。夫教道者,逆于德,害于物,故阴阳四时,金木水火土,同道而异理,万物同情而异形。智者不相教,能者不相受,故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故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后记

2007年春,有幸拜读了叶国华先生主编、香港耀中出版社出版的《论语今译时析》。此书是香港耀中教育机构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参考图书之一。读后感受良多,因而产生了以中华人文经典为素材,以主题为线索,以语录为体裁编一套丛书的想法。在与西安出版社社长、编审张军孝先生和陕西师大国际汉学院院长、教授陈学超先生进行多次认真磋商和交流探讨中,碰撞出一些火花,使意念逐渐成为工作目标。紧接着,请学超先生草拟了一个初步编写设想,又约请香港同仁一起讨论,对初步编写方案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鉴于编写女子《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任务艰巨,颇有难度,军孝先生建议请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担纲。张先生听了我们的动议后,非常兴奋,并愉快地答应主持编写这套丛书。随后,由张岂之先生主导召开了三次大型的专家讨论会,形成了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意见。岂之先生自始至终参与了编写大纲、选题、选人和初审、终审的全过程。叶国华先生在百忙中,专门召开了黄山会议,对全书的编辑和出版发行工作提出了中肯意见,并派出学养深厚的中西学者参与了策划编辑全过程。可以说,他们二位主编可不是只挂名的。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2:道法自然》以主题为立意,以中华人文经典史籍为素材,以普世价值为编选标准,以语录、今译,时析为呈现方式,以图文相结合为特色,以大众读者为对象,旨在阐释最具民族性,时代性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道法自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 PDF格式下载



对古人的话所作的评析,马克思的味道太浓,典型的唯物论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