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兔子先生

师永刚,贝小戎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2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

师永刚,贝小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传记完全以《花花公子》创办50年以来最权威的封面图片,影响力最大的五十位玩伴女郎的经典图片,与其五十年间各种版本近千期间最著名的漫画插图等组成的传记,以其图片的独家与权威,内容的选编独具特色,引发业界与读者关注。 有媒体评述:“在这本书里描绘的是那些一流的人体艺术、充满挑战性的人体的摄影、由性引导的漫画和那些曾改变了美国人的玩伴女郎的杂志封面,它所承载的是一本全球最流行也最具影响力的,在20世纪的后五十年里,真正改变了整个美国主流性观念的男性杂志。 本书就是讲述这本在20世纪最臭名昭著的杂志以及它背后的故事,书中收集的图片解释着《花花公子》何以如此著名,在美国上世纪那个压抑的墨守成规的时代,《花花公子》用它老练戏谑的语言为人们的生活观念带来了革命,“活着不止是为受难,还要享乐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每一页中都浸满了这样的《花花公子》哲学。 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花花公子的样貌,解密这本杂志如何影响美国,影响一代人的生活价值观,同时提供与以往殊异的阅读视角,为中国读者提供一个最接近真实的花花公子杂志。曾以撰写《宋美龄画传》以及推出革命说明书系列《雷锋》以及《中国时代》等书的著名作家师永刚、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贝小戎,经过数年的研究,阅读了近三百本不同时期的花花公子版本, 访问了当年的两位花花公子玩伴女郎,以及曾在花花公子杂志就职过的杂志编辑,站在东方人的立场,以及一个中国读者对于这本杂志的理解,撰写了这样一本由中国人撰写的花花公子画传史。而在提及如何撰写本书的一些基本立场时,他们认为“更多的中国人,需要从一本书中发现这本杂志的真实世界。它们需要的是原版,需要的是简要的说明,直截了当的图片或者真实的杂志的原貌。这些都是我们在这样一本容量有限的书里,所能达致的最佳的平衡。 做为一本画传的文字部分,本书讲述的是《花花公子》创办的前后秘密进程与那些公开的道德论战,甚至那些少女们与明星们,如何宽衣解带进入这本杂志的封面和中间插页,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玛丽莲•梦露,甚至还有那些真实的伟大的文学家们留在这本杂志上的脚印。 当然,为了防止读者对这本书进行误读,作者特别告诫: 这本书并不是特供给那些“为了看到赤裸的玩伴女郎以及泛滥的性而买《花花公子》的人”。因为它是一本关于美国人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以及著名的老花花公子赫夫纳如何成就了一本本世纪最臭名昭著的杂志的传奇故事。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兔子先生PLAYBOY: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

作者简介

师永刚:自由作家,七十年代初人,策划出版了《解密凤凰》、《切•格瓦拉画传》、《向前进,王宝强自传》等数十本畅销书。2008年被聘为南京大学等数所院校客座教授,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

书籍目录

序 章:《花花公子》和它代表的“国家性态度” 50年代末:《花花公子》已经不只是一本杂志了 60年代:《花花公子》哲学 70年代:停止模仿模仿者 80年代:世界上最著名的单身汉结婚了 90年代:一个世纪的性 21世纪:迁往纽约第一章:长耳朵的性感兔子 兔子LOGO:欢腾、顽皮、幽默 释放着一抹纯真之气的兔女郎第二章:美国“当月玩伴” 《花花公子》当月玩伴:可爱的邻家女孩 35-23-35:“当月玩伴”的时代尺寸 “乳房说了算!” 附录: “当月玩伴”中的第一第三章:花花公子赫夫纳 压抑、逃离和白手起家 《花花公子》与当代文学史的梦之队 赫夫纳是个好编辑第四章:花花公子模型:大人物 《花花公子》人物访谈:耗尽名人的防御机制 约翰. 列侬和小野洋子:我们很有钱,怎么着吧? Google 的创始人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 这家古怪的公司如何驾驭网络, 以及为什么他们的座右铭是 “Don’t be evil” (不作恶) 纳博科夫:别低估我的想象力 麦克卢汉:女性穿网眼丝袜、戴墨镜为何性感 访谈:他们在《花花公子》上的语录第五章:网络色情标签 网络时代的色情杂志:“花花公子”不是成人品牌 语录 赫夫纳爱语录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应该享受这样的生活:在自家公寓中,调上一杯鸡尾酒, 准备两份开胃小吃,唱机里放上一段背景音乐,邀请一位红粉佳人,静静地谈论毕加索、尼采、爵士乐,还有性。” ——《花花公子》发刊词   你也许坚持说自己看《花花公子》仅仅是为了其中的文章,但其实《花花公子》最著名的就是翻到中间插页,横着摆开。整整一代的美国年轻男人都是在折成三页、肚脐处钉着订书钉的女人的见证中长大的。  《花花公子》才能成为一代美国人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仪式,也正是她们,使得花花公子在过去的五十年内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男性杂志。几乎每个人都能记得他们的第一本《花花公子》,和第一个“花花游伴”。 正是她们,使得《花花公子》成为一个出版现象,并且改变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对性的看法。 ——赫夫纳《花花公子》出版人


编辑推荐

中国首本完整解密《花花公子》的传奇史志20世纪最臭名昭著杂志的传奇影像史《花花公子》五十年经典封面大全 拥有3000万读者的“花花”帝国是如何形成中国第一本解密《花花公子》杂志的画传史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兔子先生 PDF格式下载



休.赫夫纳所创办的PLAYBOY在20世纪的50年里,真正改变了整个美国的主流性观念,它所承载的是一本全球流行也最具有影响力的杂志。难怪赫夫纳坚定地称,自花花公子后,人类才有了性。性是这本杂志的形容词,性也是这本杂志创建商业帝国必不可少的因素。他用自己的文学情怀写作性,或者放大性,吧这种哲学放之四海,性的自由被他最大的政治化了,成为某种象征。但花花公子不知提供性。赫夫纳一开始就计划让杂志的内容包罗万象,使其丰富多彩。一流的小说和随笔,挑衅性的漫画,最流行的美酒,美食,汽车,影响男士时尚方面的专题。让男性了解美好的生活,使其成为男性生活的都市指南。起初这份杂志有些粗糙,但是很有活力;也有不足之处,时而犯些错误,但它生气勃勃,有着惊人的热情。随着花花公子品牌的发展,它的文化理念逐渐渗入到美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兔子头。由它引领的美国时尚,正影响这美国人的生活。这本杂志的魅力在于给都市压抑生活增添了欢乐,教会你如何去享受生活,开心的过好每一天。正如赫夫纳在创刊之时说的这句话:在自家的公寓里,调上一杯鸡尾酒,准备两份开胃小吃,唱机里放上一段北京音乐,邀请一位红粉佳人,静静然轮毕加索,尼采,爵士乐 和性。


其实我是冲着这本书的题目买的,因为我男朋友特别喜欢兔子,有人叫他兔子先生。这是送他的礼物。当当送货非常快,头一天下午下单,第二天一早就送货了。包装很精美。就像扉页上写的,这本书不是给买PLAYBOY的人看的,不是让你看色情女郎照片的,而是很严肃的讲述了花花公子帝国的发展史,是一本严肃的好书


一個世紀的性史,花花公子畢竟是花花公子。值得你擁有!!!


兔子先生PLAYBOY——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


虽然不是《花花公子》的期刊,但是书的精髓还是很能反应问题的。书的质量不错,就是标题太噱头了。


以前对PLAYBOY不是很了解,看可才知道,那个不是“黄书”,而是由艺术品位的杂志,比香港的龙虎豹、龙虎猫什么的要有可读性多了。不错,希望中国能早点开放,允许发行。


先看的书,之后从网上下载了PDF格式的杂志,得出了上面的结论。


图片很难得,排布也尚可,给人美的感受,虽然有些页的设计稍显凌乱,但总体还是好的。
语言文字略逊,但这类书(中国人给外国人树碑立传的书)总是难脱攒书的窠臼,本书在此种路线的书中,算是相当精良了~~~本书的编著者也是我一直敬仰的人物,表达一下敬意!


送货速度很快。书的内容比想象的好,以书中大量的图片来看作者的确是很认真很用功的做这本书。


playboy不要以色情的方式去理解!


图文并茂,挺不错的,了解一下playboy 的历史


怎么说呢,影响我们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都是来自美国的黄金时代。摇滚乐,凯迪拉克,可口可乐,T恤,皮夹克,等等。。。。。。


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买了看看!


里面好多图片被遮住了一部分,但是内容挺好。


活着就要享受生活


无论是装帧,内容,都非常一流。还有很多珍贵照片,好书!


蛮厉害的书 十分NB呵呵


相当不错的书,制作也很精美,值得观看收藏。


朋友认为很好!


里面的美女真不错,内容也是很客观历史,不是那些龌龊的内容。力挺!!!!!


原装正品!值得选购!性价比高!


原来是这样的,了解真相,看了就知道了,呵呵


很满意,适合珍藏,很喜欢


啦啦啦。还不错~


《兔子先生》

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杂志是《读者文摘》,其次是《国家地理》然后就应该是美国的《花花公子》杂志。

二十年前我上学的时候,《花花公子》就是色情的代名词。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印象都无法改变,直到看完了这本书,才知道《花花公子》里面还有很多有品位的小说散文,包含内容很广,许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曾在上面发表过作品,因为《花花公子》的稿费非常高。其实现在看来,《花花公子》根本算不上色情杂志。英国的《阁楼》、香港的《龙虎豹》拿才是真正的色情刊物。

现在网络时代,杂志和报纸都没落了,色情刊物更是没有了竞争能力,大名鼎鼎的《阁楼》都倒下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花花公子》还是岿然不动,不过《男人装》都进入了中国,《花花公子》还是没能够落户中国,好像是和以前的坏名声有关吧。

其实花花公子提倡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清教徒式生活的背叛,人生就是一种享乐,享乐是什么,享乐就是消费。《花花公子》在五十年代创刊,正赶上了美国社会快速发展,并且提倡消费的好时候。于是《花花公子》的缔造者郝夫纳如神话一般白手起家,一举成名。终于成为一个标准的花花公子的样板。不过最近的网络时代遭遇经济危机以来,据说他也把他的豪宅卖掉了一套。看来花花公子也抵抗不住网络啊。

《花花公子》现在早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了。花花公子俱乐部里的兔女郎曾经风靡一时,可惜现在也落下帷幕。不过花花公子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比如去年有亲属送我一双穿不了的皮鞋,上面就有一个花花公子的兔子头。
郝夫纳八十多岁,还和三位二十多的女朋友一起生活。他的花花公子生活,是美国人的理想,可惜时代在变化,现在我们知道,如果每个人都过上花花公子的生活,是不可能的,那种生活永远只能属于极少数。所以那不是我们理想的方向,未来的社会,不是一个花花公子的社会。


兔子先生Playboy-----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 是一本我喜欢的书,装帧精美,图片丰富,介绍客观。同时它也揭开了花花公子的面纱,让我们国人真正了解美国人的对性和生活的态度变迁。我也比较认同赫夫纳的人生态度:活着不是为了受难,浪漫地享受生活和性,自然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其实,邻家好女孩也喜欢性!多么坦诚与自然,不虚伪,不压抑,这就是我眼中的文明。顺便提一句,所有本书刊登的图片都很美,很诱惑,很艺术,非常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


介绍了一本作为大陆居民无法接触的杂志,纠正我对它的误解,以往一直认为playboy是一本色情杂志,现在看来应该是一本尺度更大的时尚杂志。甚至在深度上比国内任一时尚杂志都强。
本书印刷质量和封面都很不错,还是下了一定功夫的。内容也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花花公子,虽然时间顺序稍微有点混乱。
不过该书问题还是不少。引用图片多数加上了诡异的兔子马赛克,但全图美感尽失,而某些图又没有打上马赛克,是故意呢还是编辑工作过于随意呢?要么就干脆都不打,要么就都打。其次,很多地方明显看出同一句话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是否告诉读者本书同一章节都有多个翻译在工作呢?为什么没有后期校对和润色工作呢?此外很多有较多插图的页面排版支离破碎,感觉像二流编辑弄出的产物。


我们小的时候,提到《花花公子》就像今天提到毒品一样,既让人兴奋,也让人感到危险,而实际上,我们谁也没看过原版的《花花公子》,只是凭想象知道这是危险的罂粟花,美丽而有毒。于是把它和香港的《龙虎豹》划上了等号。

后来,通过多种管道看到了《花花公子》的一些作品,那些大量的美女图片和诱人的TV秀,才觉得当年自己是多么幼稚啊!

性是我们的生存权力之一,赫夫纳成了孔夫子(食色,性也)之后的又一人性解放者,虽然世人还是认为他是色情出版物的教父。

这本书,印刷精美,图片也很漂亮,介绍的也很详尽,我还没深入读,但凭直觉我觉得,作为《花花公子》的收藏读物,是可以买一本的。

唯一搞笑的是,所有美女露点的图片都在敏感的部位弄上兔子LOGO来遮羞,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我们的审查制度是不是也该改一改了?现在都什么世纪了?那些脑满肠肥的中共大佬们都有三妻四妾了,我们平头百姓还不行看看裸体图片吗?


在国内看买到了介绍《花花公子》杂志的书,还有那么多的图,想想都不太真实,但确实是真的。


我个人很喜欢这本书,质量不错,内容丰富,讲述的是兔子先生的发家史


资料很详实,图片也很多。


一个奇迹,一个时代!


书还不错、但是那些遮的地方很多、其实并不需要遮住、


不知道英文原版是否也在关键部位打了马赛克。不过也不太影响欣赏就是了。
真正的不足是,价格有点贵。


买这书纯粹是为了男人的好奇心而已,呵呵……


看了这本书再加上奥巴马那本,你会发现编一传记太容易了


对于做媒体的人来说,还是有点帮助的
不过感觉深度不够


可以了解一些文化的发展


还以为是什么归类的。原来是。。。唉!


不能真正地翻阅《花花公子》固然是一个小遗憾,却也没什么了不起。就像我们无法阅读到《纽约客》、《时代》、《经济学人》等杂志一样,都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遗憾。但遗憾累积得多了,让人不禁怀疑生活是否就是遗憾叠加着另一个遗憾?!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安置于这样一个现实基础之上——我们买不到,也看不到Playboy的原版杂志。虽然可以通过这本书做成的透镜依稀看到、读到《花花公子》这本世界知名杂志的一些“趣闻”,但我们看到的依然只不过是透镜而已。

书的内容固然围绕《Playboy》展开,但读来感觉芜杂不见脉络。叙事的主视角有时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之间跳跃,有时翻译的痕迹明显。虽然必须承认作者350余页的编纂工作不是一件易事,但遗憾——又一个遗憾——在于辛苦与价值似乎并不等量。想想看一半的篇幅填塞以《playboy》的照片或图片,余下篇幅的一半(至少)填塞以翻译的资料文字......总之既不新鲜也不有趣。

若以为通过此书可解“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渴——岂不又是一桩大遗憾~~!呜呼哀哉,哦弥陀佛。


看playboy,其实最想看到的是——花花哲学

可惜,作者通篇都是自己的见解或简介,很是失望……


对它的误解很深,一直以来都以为是色情杂志,原来是尺度略大于《男人装》的男性杂质


虽然是带着一定猎奇的心态买的书,也收获了一些素昧平生的照片,也阅读了一些略有禁忌的文字,总算是赶上了时髦的屁味,算是读了,看了,知道了,了解了。
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休闲读物,看一看,读一读。

此外,作者有点过于羡慕,所以文字有点重复,呵呵


作者花了不少功夫,查阅了很多资料,图片很多,但是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主要还是冲着看图去了,内容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有一些内容重复了,图片少了些。


该死的兔子!闲得无聊的时候还能看看。


恩,貌似男的比较喜欢看,我帮别人代购的。还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一个时代的象征啊。


很多都是图啦,介绍的很浅的,有的象征性的打了些马赛克,呵呵,但是很大本,基本上没有什么不良内容啦,买了可以放在书架上,不用担心被人不小心翻到。


从完全不同于新中国的道德观看待人生,对大千世界会有种新认识。


与想象中的有落差


内文看起来稍微有点乱,眼花。不过内容整体感觉不错,有收获。


邮递很快


基本上是简单资料的汇总


书的名字大得吓人,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什么性态度?什么史?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不如改个实际一点的名字,花花公子的创办史。


冲着花花公子买的,即使没有精彩的图片。包装和印刷都狠不错,但其内容将本是愉悦的性事谈的过于严肃和商业!


哇塞

作者就是那几句话说来说去!

内容实在实在无可读性!

如果是想了解兔子先生的发展史,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没有一点建树的作品。


图片可以,内容太差,阅读性不强。唉,有**之感。


只能说开开眼,看看而已,对于主人公的传奇一生还是非常有感触。


是一本编著的书,可以适当了解内容,但是感觉不完整


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做自己的事业,把书做得有趣有水准才是追求,赚钱只是顺便的。


我买了6本书居然还只用塑料袋包装,太过分了。收到书之后发现封面有点像是被折过,失望。不过书本内容惊呆了我和我的小伙伴啊。


一直都以为《PLAYBOY》是一本美国最黄色的杂志,直到看了这本介绍《PLAYBOY》的书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其实《PLAYBOY》只是一本没有色情却很有品味的成人杂志,它很高雅,却不下流。如果要和其它日本成人杂志相比,它差的远了——其实日本成人杂志要比它还黄色还下流!美国虽然是AV第一,成人杂志却是日本第一


简略介绍了发展史,印书油质量不好


为何同时2本书,本书的包装如此简陋,相比之下,书相对有些许损坏。


书里有的图片上有很多“多余”的兔子头啊!!!


和想象中差距很大,内容不喜欢,书质量倒是还不错


一本好书,全面了解花花公子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性态度史实质是兔子先生的商业经。另一条路走向成功,不禁让我思考类似的成功在中国是否也能复制呢?ANYWAY,里面的图片还是很养眼的


有色情??哎呀 题目还写得那么好~~!!!!


谁叫是在大陆这块土地上呢


花花公子 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种性取向 是一种享受


有些图没有打小兔兔标哟


师永刚,感觉应该还行


看的我眼花缭乱


没有太多内容


   以《花花公子》这本备受争议的杂志为选题,本来是很新颖的。而且,看得出来编者在“编写”此书之初,是对它有很高的期待的。书中图片资料很丰富,但是文字就很牵强,按时间顺序一一道来,有些乏味。之前买过一本《切格瓦拉画传》,也是这个问题。
  
   我本来就对以西方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作者不抱好感。或许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文化氛围所致,无论多么好的主题,多么有西方特色的主题,他们几乎都能写出来一股子东方味,这就让人很反感,就像是在国外买到“中国制造”一样让人泄气。最了解西方文化的人,自然应该是西方人,还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呢!如果把这个题目丢给一个西方媒体人做的话,估计会很出彩的。至少现在是这样想的。
  
   或许有人辩解说,这书就是以东方视角解读西方文化的。但读者都是冲着了解西方文化去的,既然我们读者已经是东方人,干嘛还要了解那个所谓的“东方视角”?每个东方人看西方,就已经是东方视角了嘛。
  
  
  ps:这本书的优势在于,装帧还可以。


  《兔子先生》
  
   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杂志是《读者文摘》,其次是《国家地理》然后就应该是美国的《花花公子》杂志。
  
   二十年前我上学的时候,《花花公子》就是色情的代名词。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印象都无法改变,直到看完了这本书,才知道《花花公子》里面还有很多有品位的小说散文,包含内容很广,许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曾在上面发表过作品,因为《花花公子》的稿费非常高。其实现在看来,《花花公子》根本算不上色情杂志。英国的《阁楼》、香港的《龙虎豹》拿才是真正的色情刊物。
  
   现在网络时代,杂志和报纸都没落了,色情刊物更是没有了竞争能力,大名鼎鼎的《阁楼》都倒下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花花公子》还是岿然不动,不过《男人装》都进入了中国,《花花公子》还是没能够落户中国,好像是和以前的坏名声有关吧。
  
   其实花花公子提倡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清教徒式生活的背叛,人生就是一种享乐,享乐是什么,享乐就是消费。《花花公子》在五十年代创刊,正赶上了美国社会快速发展,并且提倡消费的好时候。于是《花花公子》的缔造者郝夫纳如神话一般白手起家,一举成名。终于成为一个标准的花花公子的样板。不过最近的网络时代遭遇经济危机以来,据说他也把他的豪宅卖掉了一套。看来花花公子也抵抗不住网络啊。
  
   《花花公子》现在早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了。花花公子俱乐部里的兔女郎曾经风靡一时,可惜现在也落下帷幕。不过花花公子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比如去年有亲属送我一双穿不了的皮鞋,上面就有一个花花公子的兔子头。
  
   郝夫纳八十多岁,还和三位二十多的女朋友一起生活。他的花花公子生活,是美国人的理想,可惜时代在变化,现在我们知道,如果每个人都过上花花公子的生活,是不可能的,那种生活永远只能属于极少数。所以那不是我们理想的方向,未来的社会,不是一个花花公子的社会。
  
  


   不能真正地翻阅《花花公子》固然是一个小遗憾,却也没什么了不起。就像我们无法阅读到《纽约客》、《时代》、《经济学人》等杂志一样,都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遗憾。但遗憾累积得多了,让人不禁怀疑生活是否就是遗憾叠加着另一个遗憾?!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安置于这样一个现实基础之上——我们买不到,也看不到Playboy的原版杂志。虽然可以通过这本书做成的透镜依稀看到、读到《花花公子》这本世界知名杂志的一些“趣闻”,但我们看到的依然只不过是透镜而已。
  
   书的内容固然围绕《Playboy》展开,但读来感觉芜杂不见脉络。叙事的主视角有时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之间跳跃,有时翻译的痕迹明显。虽然必须承认作者350余页的编纂工作不是一件易事,但遗憾——又一个遗憾——在于辛苦与价值似乎并不等量。想想看一半的篇幅填塞以《playboy》的照片或图片,余下篇幅的一半(至少)填塞以翻译的资料文字......总之既不新鲜也不有趣。
  
   若以为通过此书可解“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渴——岂不又是一桩大遗憾~~!呜呼哀哉,哦弥陀佛。
  
   前面这些总括起来可谓一个遗憾吧,第二个就是本书的定价过于昂贵了——相对于其不怎么样的内容而言。


  山东画报出版社是我喜欢的出版社,它的书籍出版选题总能击中我敏感神经中的一支。与三联书店主流倾向的文化品位有别,它的大多出版属于无倾向主义,类似的还有新星出版社。师永刚俨然一个做画传的精道老手,去年由他担纲,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兔子先生——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可作为他的最新代表作。与此“浮夸”主题不同的是他作的《切格瓦拉画传与通信集》,也是我喜欢的画传之一。
  《兔子先生》的标题很正宗,副标题的政治性闲适注脚,我揣测是国内出版行业的营销策略。不过当时买下这本全彩画传,以上两者皆不是理由。而是纯银色玻璃金属质感封面上的熟黄色书封上的黑体字——“活着不只是为受难,还要享乐才是最重要的”(花花公子创刊号,休•赫夫纳,1953年)。道德教化的操守也是买下的理由之一——塑料薄膜封闭密封,内含白色封条——“18岁以下不适宜阅读”。
  晚上洗完澡靠着暖气片翻书,很是闲适,也没有因为书中大部分playboy女郎们的许多部分被打上兔子标记,权衡不值。重点是赫夫纳的背景和创刊经历,倒让我有了小小的惊艳。书中以他写的《playboy》创刊词——“我们应该享受这样的生活:在自家公寓中,调上一杯鸡尾酒,准备两份开胃小吃,唱机里放上一段背景音乐,邀请一位红粉佳人,静静地谈论毕加索、尼采、爵士乐,还有性”,评价他是一个“感性的文学青年”。不过我倒觉得他更像一个诗人,崇尚欧洲享乐主义的战后诗人。
  他的两次婚姻都是他身体导致的生活方式的改变。70年代,他和一个叫芭比•班顿的大学女孩有过一次知性的结合,不过最终没有归属于法律条文。跟芭比在一起时,他接受采访说:“如果有罗曼史,那么芭比是一个。因为她说从不与大于24岁的男人约会,而我从来不与大于24岁的女孩子约会”。当时,他46岁,她22岁。他们于两年后分开。诗人和她的红粉佳人,践行了他们没有罗曼蒂克的罗曼史。
  赫夫纳在伊利诺斯大学毕业后,又在西北大学修完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我想他如果不是天性如此,就是受到佛罗伊德很深的影响。因为赫夫纳的核心价值观是,性是世界一切事物的驱动力。与哲学家佛罗伊德不同的是,佛氏临终前,床头仍放着美女哲学家、诗人莎乐美的照片,而众多花花女郎的“当月玩伴”齐聚围绕周身,才是赫夫纳心中的圣景吧。因为没有罗曼蒂克的诗人说,当时创办花花公子杂志的初衷很简单直接,就是想办一个“男性主流杂志”,没想到时代的潮流把它推向了一个具有革命意识形态的产物。
  于是,诗人有了罗曼蒂克。于是,早已停办的杂志变成了现在的花花公子产业。于是,现在要买一本《花花公子》收藏,起拍价是一万美金。
  有了罗曼蒂克的诗人,就从简单直接变得复杂迂回。对待性,和性别的态度。这是苏珊•桑塔格们高兴的事情。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诗人的单纯享乐,就变成为享乐中的苦难,和苦难中的享乐那样,不那么纯粹了。
  如果能回到诗人没有罗曼蒂克的时代,我们不会太在意结婚与离婚,也不会太在意生个健康的孩子还是兔唇婴儿。比如姚晨和凌潇肃,王菲和李亚鹏。(请注意,消息报道的名称排列前后顺序)。不过,谁让张爱玲这个明明浑身一袭华美的旗袍,却仍不厌其烦捉虱子的女人,在《半生缘》里谶语一成呢?——我们都回不去了。
  天后王菲的歌我没听过几首,电影就更没看过。天后没有罗曼蒂克,无论信仰与否,她生下一个兔唇婴儿。我们应该学习。
  学习建构一个平常人没有罗曼蒂克的世界。
  


   如果你没注意看作者名字,你会以为这本书是《playboy》创刊者休·赫夫纳本人写的。因为作者几乎把世界上能找到的褒义词都用到《playboy》和休·赫夫纳身上了,该不会作者想跳槽到《playboy》吧?
   最为讽刺的是,作者还在后记中留言:“……我们只真实地展现,甚至没有任何的评判……”,这只能说明,这本书的作者和后记的作者不是同两个人(这书是两人合编)。
   我个人认为:评判分两种,身为作者直接的评判和引用褒贬资料所体现的评判。后者具体来说就是,如果你真的想尽量客观,那你引用的资料就应该褒贬平衡,不是说你的资料全都是“伟大啊!”“先锋啊!”,但都是小明小军说到,你没说,这就是没有评判,事实上你在选择褒贬资料是已经有了评判。所以这书基本都是说好话的多,让人觉得好像休·赫夫纳快有耶稣那么伟大了。
   虽然评判失衡,可也能对这杂志有基本的了解,至少它不仅仅有裸露的照片,还有约翰·厄普代克、纳博科夫、博尔赫斯等等名家的文章。
  


  编著的书。
  意思是如果你平时都看外报外刊的话,这本书的内容基本对你没有意义。如果对花花公子好奇却有没有途径看的话(登录网站不算),还是值得一看。
  从书的内容来说,这两个编者好啰嗦,同样的内容不停地重复,两位编者很想说明花花公子不是一本低俗的刊物,没问题。只要说一遍就可以了。
  书的包装和印刷效果不错,啰嗦的内容最后冲成一本很厚实的书。大量的图片的确很养眼,外国的摄影技术没得说,我是在飞机上看的,经过图片经过处理,可是我还是不得不用手指盖在性感女郎的关键部位上。
  
  有两个地方挺有意思,
  花花公子原本是长情男,后来被出轨的妻子抛弃才变得今天这个老当益壮的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原来叫雄鹿先生,因为是和另外的男性品牌重名,才换成今天的兔子先生。
  为什么是兔子呢?这点我一直很好奇。
  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因为性,兔子的超强繁殖能力,男人这东西。
  其次还是吸引力,女人天生喜欢兔子这种可爱、矫捷的小动物,而同是雄性的同伴们也会包容兔子这种毫无攻击性的动物。
  一只崇尚享乐的高智商兔子就是花花公子。
  
  


  《枪:093593175510》中国第一本讲述以枪为主的奇志异史2010-03-11 18:10:40
  
  为枪作传,其实就是在为战士作传。
  
  作家师永刚军中亲历 十支神秘的枪与战士的命运
  
  《最后的骑兵》《迷失的兵城》后的新军事笔记小记的传奇力作
  
  传奇 探险 军事 野史 另类神秘的新军事小说,
  
  将再揭作者十五年军旅生涯中亲历的一段神秘历史
  
  
  
  
  
  
  
  
  
  日前,一本讲述以枪为主的军事、 野史、另类神秘的新军事奇志异史《枪:093593175510》由新华出版社推出。这本以曾在军旅从军十五年的作家师永刚军中亲历 十支神秘的枪与战士的命运,首次为枪作传的奇志异史,,作为国内首本以枪为主体的几十种不同的由枪引发的命运的书,以其独特奇异的记述方式,再度开拓了新军事小说的描述与撰写,在网络上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并对他的这种以枪为主体的记录,展开了争议。
  
  据本书的责任编辑孟通先生称,本书系畅销书作家师永刚十五年军旅生涯中亲历的一段神秘历史的还原,这也是他继描述中国最后一支骑兵连的长篇小说《最后的骑兵》与《迷失的兵城》之后,再度推出的一部另类先锋的新军事小说。据称,当代军旅为枪为主体的撰写的奇志异史式的传记,在国内还是首本。
  
   《枪:0935931755010》是作家师永刚在从军时曾被授予的一支冲锋枪的枪号。据作者描述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时称:“每个士兵都有一支枪,每支枪都有一个号码,而这个号码也就是这个士兵的身份证。 真正的军旅始于授枪的那一刻,只有拥有枪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士兵。否则,这个士兵永远无法真正进入军旅深处那真正的极点。 ”而对于枪的热爱与崇拜对于军人来称,几乎是一个隐秘的精神。师永刚从军十五年,共经历至少十多种不同的枪,但他在从军的时候,曾经在本部队听说过一支传说式的枪的故事,那支枪据称是一位英雄生前所使用,新兵来时都会把这支枪拿出来作一个授枪礼,但这支枪却在后来神秘的消失了,被一个士兵偷走了,这个士兵仅仅只是想拥有这支枪,以及那种神秘的力量。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惊了师永刚,他专门为这支枪写了一篇笔记,在这篇笔记的最后,他写道:“ 枪是人类隐藏着的精神,一种令人血脉贲张、热汗贯顶的雄性。 我在后来的岁月里,仍可觉出这支枪,被锁在一个隐藏的地方,在那里的思念,时时地击中我,击中我的右手。”
  
  从那以后,师永刚又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一些有趣神秘的关于枪与士兵的传说,那些传说与故事属于特殊的军旅人生。促使他下决心以枪为主体撰写这种特殊的枪的命运的是,他在甘肃的一个戈壁滩上的上千座坟群中的一位西路军女战士与一支枪的故事。那个女兵与马步芳骑兵的格杀过程中,那支枪在最后时刻神秘的的力量与传说,以及他的后人终生寻找母亲之枪的寻枪传奇故事。师永刚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篇笔记体小说〈枪的灵魂〉,后来他又在不同的部队搜集了将近几十个与枪相关的故事,由此萌生了为枪作传的想法,而他认为“为枪作传,其实就是在为战士作传。 ”
  
  从那以后,他陆续以枪为题,撰写了姥爷因为被枪伤屁股后胜利之日,作逃兵而改变的屈辱人生,姥爷将那支改变他的命运的手枪与那颗射进他屁股的子弹,作为一个恨意,终生收藏的故事:集团军射击队神射手的面容改变为“左眼高、右眼低”的特殊面孔;被盗走的英雄使用过的枪支的偷枪故事。全书以其在军中亲历的十几支枪的神秘故事为主体,试图以枪与士兵的神秘关系,透射命运的悖论与战士的铁血情怀。
  
  本书出版后,国内某知名导演即对此题材表达了兴趣,并决定卖下本书的电影改编权。并试图打造一部全新的以枪为主的新军事题材电视剧。
  


  怎么说呢,文字平平,图片出彩,但图片也不是作者拍的,都是一些公开资源。
  说白了,两个“编著”(这词可唯有中国出版界有)者就把搜罗了一些公开资料&资源,再找个审美感较为花哨的美编就完成了此书。
  真是一个大杯具。以两位编著者的水平,这样的题材应该写得很好看才是。
  
  我当初是抱着为毛这本杂志能火/活到现在的问题去读此书,但翻了一半发现此书对这个问题几乎毫无触碰。
  如果说此书还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集中性地把《花花公子》这本杂志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封面、内页图片、团队成员照汇总了一下。
  嗯,我要欣赏美女照,为什么不去看《男人装》呢?毕竟我的审美观还是偏向于东方的。
  
  =====================
  比较满意的是对“耻毛之战”的介绍,和列侬的访谈翻译,尤其是后者。
  


  转发:新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2fe4740100hjal.html
  作者:beastwu
  
   如果把《花花公子》比喻为一家商业公司,那么封面上的清凉女孩相当于它的广告部,目的只是把读者吸引来。而《花花公子》长盛不衰的缘由并不是这些图片,而是这些图片背后的生活方式——富裕年轻的单身汉,他们要过有品质的人生,结交漂亮的女士,让自己的个人欲望以一种高雅体面的方式得以展现。所以,读者消费的是《花花公子》提供的严肃文学内容,精彩的名人访谈,以及它所推销的生活方式下的物质基础——穿什么,用什么,玩什么。《花花公子》告诉读者:人生应该如此——这就是《兔子先生:PlayBoy——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一书所揭示的全部真相。
  
   作者师永刚、贝小戎都是著名的媒体人,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显得嗅觉灵敏,“手段残忍”。在2010年选择《花花公子》作为主题,他们很敏锐地意识到了我们需要品质生活,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入手。这种状况和当年《花花公子》横空问世前美国人的处境类似,当时《花花公子》搔到了美国人的痒处,那么这本《兔子先生》今天也可能搔到我们的痒处。同时,《花花公子》的运营情况不佳,所宣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已经落后时代太久,最近几年已经日薄西山。也许过不几年,它就会彻底从世界上消失。与其到了那时被慨叹并遗忘,不如现在就拿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敲碎。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从此踏踏实实看《男人装》。
  
   《兔子先生》有大量彩图,并配上了各种专访和记录文字。很清晰地介绍了《花花公子》的本来面目。看完这本书,大概没有人还会继续认为《花花公子》是一本黄书,理解了在美国这样一个由清教徒建立起的国家里,这本杂志本身有多么怪异扭曲,在欲望和道德的边缘打出了一记怎样特别的擦边球。它又是如何成功地撩拨了人们的欲望,却又能成功避免了诲淫诲盗的帽子,最后成为美国人热烈欢迎的大众杂志。遗憾的是,两位中文作者在编辑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太仔细地梳理过内容,以至于有些篇章内容和叙述重复。往往刚看完几张图片,然后又看到一篇内容上大同小异的介绍文字,这和《花花公子》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相去甚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果有勇气的话,应该去读一下这本书。它能让你明白,在现实的对岸,并不存在一个一切无所顾忌,为所欲为的自我放纵之地。对于个人来说,欲望并不可耻,也并不可怕,糟糕的仅仅是不知道如何去体面优雅地实现,以及如何避免污秽和卑下的人生。
  


  这本书腰封上的大字,“本书仅限未成年读者禁读”。
  怎么理解呢?
  成年者被“未成年”和“禁读”挑逗,未成年者花了半小时没明白就把书打开欣赏起来。
  这编辑真坏,竟敢挑战有关当局的性情和智商。
  
  腰封正面:“花花公子,解密20世纪最臭名昭著杂志”。
  腰封背面:“活着不止是为受难,还要享乐才是最重要的”。
  这编辑好坏,竟敢影射当局上班的言论和下班的作风。
  
  赫夫纳和他的花花公子的观点是:国家事务不在我们的关心范围之内。我们不希望去解决什么世界性问题,获取证明什么伟大的道德真理。要能向美国男性提供一些额外的欢笑、分散一下对原子时代的焦虑的注意力,我们就觉得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自然是冷战时代的思维,且是在美国价值观之下。换作我们当下的语境,应该是这样:
  ”国家事务不在我们的关心范围之内。我们也不希望去解决什么社会问题,因为我们根本无能为力。如果我们能从盗版电影、免费音乐、打折书籍获得一些额外的愉悦、分散一下我们对前景的焦虑,我们的日子就算不错了。“
  
  花花公子让我认识到,我对社会的抱怨实在太多了,这会让人的生活态度变得消极。
  可是面对操蛋的社会不抱怨,好像也非常的憋屈。
  于是我决定一如既往的抱怨,但也继续热情洋溢的享乐。可这样我就变态了。
  
  就像同一本书的腰封的正面和背面,它们展现的完全是两回事。
  这不就是我们社会的普遍现实么?
  变态才是一个常人的姿态。


  《花花公子》杂志估计大家都耳闻过,可能对它的认知都是sex,此书介绍了完全不一样的《花花公子》,它的商业帝国,服务业,服饰业等等… 就其杂志内容的说法是以色情带动文学,以文学提升色情。它的封面是性,内容是快乐,封底是商业。它多次进军中国不得批准,可能由此导致国人对它认识的有色误差。一位国内作家在接触到它时说:“它是非常严肃的人的需求和欲望…”感动自己的粗鄙。娘的,搞得我对它充满好奇,它是如何富有哲学?!


金赛的报告作假被曝光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了。。。


多少年没抢到沙发了,这万恶的电脑害我白高兴一场……
这是个宽容的时代,感谢此文提供了另一边的剖析


to Tannin:原来也有女人关注金赛啊……
to 温和蜕变:你和沙发差了整整20分钟,你是打算写一篇类似的稿件吗?


奇怪么。。。对SEX好奇是某个时期自然会发生的。。。不过方式不一样罢了。。。


还好没买。。。。 你是前车之鉴 - -


@leon
权当图册买一本欣赏倒不为过。


感觉这俩编者有点哗众取宠的意思,虽然没看,但看到介绍中带点忽悠味道的文字意趣,就有点讨厌这种忒做作的写法。


没错!编辑太差劲了!


因为很少有哪个在大陆的中国人能把几十年来的《花花公子》都给浏览一遍,也很难把握那几十年来美国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思潮。不熟悉,自然无法写得如何好。


我当初是抱着为毛这本杂志能火/活到现在的问题去读此书,但翻了一半发现此书对这个问题几乎毫无触碰。
===========
咦??书中不是谈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吗。。。。。。


可是大部分人都要等解决了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才会去享乐;
在一个变态的社会,
嗯,
我们就提倡一下提前享乐吧。
我想当局一定乐观其成。


生存和发展压抑得厉害了,等到享乐的时候,自然变态了(有时还可能等不到享乐,就变了)


倒。。。文字游戏啊


态度的问题,写得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