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昆曲与南京

叶皓 编 叶皓 南京出版社 (2010-05出版)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叶皓 南京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

叶皓 编  

页数:

170  

Tag标签:

无  

前言

南京素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名世。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南唐、明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都曾先后定都于此。在2500年的建城史上,南京城有450年是作为国都而存在的,因此它得以与北京、西安并称为三大古都。然而,在此建都的王朝大多短寿夭折,而南京城又屡经离乱和浩劫。因此,这座城市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总是和短命王朝、偏安朝廷、伤感之地、悲情城市等等纠结在一起。但是,历劫与偏安、耻辱与哀怨,只是属于南京的一个侧面,甚至表面。我们过去往往习惯于从历史的细节和琐碎里去挖掘南京城的气质和标签。伤感和忧郁,仿佛是这座城市的宿命。但从宏观的角度去重读南京,把它放到国家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去探寻它在那些过往时代最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的关口,对文明、文化和国祚民心所起到的作用,我们会发现,它承载着更多的是中华民族文明肇始、救亡图存、繁荣文化、走向复兴的责任和使命。俯仰人类古老文明的兴衰历程,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埃及、印度还是巴比伦和中国,都如出一辙地起源于大江大河。毫无疑问,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但长久以来,我们忽略了长江流域在华夏文明肇始之初的贡献与地位。作为长江下游人类最早聚居地之一的南京,就见证了洪荒远古我们先人的遗迹。1993年,考古学家在南京城东的汤山溶洞发现了著名汤山猿人头骨化石2具。考其历史,应该在60万~62万年之间,略晚于北京猿人的生活时期。

内容概要

  南京素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名世。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南唐、明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都曾先后定都于此。在2500年的建城史上,南京城有450年是作为国都而存在的,因此它得以与北京、西安并称为三大古都。然而,在此建都的王朝大多短寿夭折,而南京城又屡经离乱和浩劫。昆曲在600年前来到南京,那是明开国初期朱元境墇定的事了。在历史的嬗变中,昆曲依然强盛不衰。

书籍目录

重读南京(代序)鹧鸪天·昆曲是南京的文化名片第一章 桂枝香南京的昆曲历史南唐时期的金舞台元曲与昆曲的渊缘朱元璋推崇昆曲的历史影响力第二章 皂罗袍昆曲之都在南京南京昆曲多少年南京昆曲在历史上的作用南京是昆曲之都城昆曲在南京的传承与发展昆曲在南京成为国剧秦淮八艳都是昆曲演员第三章 普天乐南京昆曲名家名作汤显祖的《牡丹亭》《牡丹亭》出典在南京汤显祖笔下的南京南京本埠昆曲作家张坚李渔的十种昆曲《桃花扇》与南京梁启超谈《桃花扇》昆曲教授吴梅吴梅谈《桃花扇》第四章 宜春会南京昆曲历史上的人与事《永乐大典》中的剧本袁枚随园中的昆曲《红楼梦》中的昆曲甘家大院280年的昆曲坚持南京历史上的昆曲演员第五章 大胜乐南京的昆曲社团一个完整的演出运作体系南京的昆曲演出社团第六章 园林好南京昆曲舞台兰苑昆曲剧场熙园古戏台第七章 千秋岁普天下昆曲情结昆曲是人类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是百戏之母昆曲是东方文化的最高艺术思维昆曲是天籁之音昆曲的汉文化意义领袖的昆曲情结南京昆曲事件表步步娇·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以一部哭声泪痕之书,其开场第一演白乃云:“日丽唐虞世,花开甲子年。山中无寇盗,地上总神仙。”以一个家破国亡之人,其自道履历,乃云“最喜无祸无灾,活了九十七岁”。此非打趣语,乃伤心语也,为当时腐败之人心写照也。《桃花扇》于种族之成,不敢十分明言,盖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一读之使人生故国之感。余尤爱诵者,如:“莫过乌衣巷,是别人家新画梁。”(《听稗》);“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雪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沉江》);“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余韵》)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桃花扇》沉痛之调,以《哭主》、《沉江》两出为最。《哭主》叙北朝之亡,《沉江》叙南朝之亡也。《哭主》中《胜如花》两腔云:“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其二云:“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从今后戮力奔命,报国仇早复神京。报国仇早复神京。”《沉江》之《普天乐》云:“撇下俺断蓬船,丢下俺无家犬,叫天呼地千百遍,归无路,进又难前。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累怨。胜黄土,一丈江鱼腹宽展,摘脱下袍靴冠冕。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换主,无可留恋!”其《古轮台》云:“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挥老泪寒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此数折者,余每一读之,辄觉酸泪盈盈,承睫而欲下。文章之感人,一至此耶!

后记

苏州昆山有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书,名为《昆曲之路》,洋洋30万字,通读之下,很想找出昆曲与昆山之间的渊源关系。而昆曲和南京又有什么血脉之缘呢?以前从未见到过这种书和课题,于是,在茫茫的书海中,寻寻觅觅,却总不得要领。昆曲600年了,然南京自建都城定国号为吴开始,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至南唐、南宋(建炎四年)、明朝、南明(弘光四年)、太平天国到中华民国,唐宋时称为“六朝古都”,后又称“十朝都会”、“十二朝京都”,有1500多年建都史。关于南京这个城市的典籍浩如烟海,要考究论证南京昆曲600年,实属不易。凡史志类图书余已编了数千万字,然这一本小册子却遇到了难题,故在编撰上采取了史学上的真实性和文化意义上的真实性相结合之方针。纵观目前关于昆曲前世今生的所有资料,大部分由于编写的时代局限,不能表达出昆曲真实的文化内涵。在史学中,昆曲归艺文类,数千年来,史官们对艺文类从来没有直视过,如果照搬史料,又是一误再误,这是编撰者所不想看到的。如讲昆曲,不能不讲秦淮歌妓、名妓,因为她们个个都是昆曲演员,还是才女。然现代文化意义上的“妓”与明清时代的“妓”和历朝历代的“妓”,理解上存在着巨大误区,故又不能不说明,即使在1985年出版的《中华小字典》上也把“妓”解读为有演艺才能的美女。所以,本书采用了章节的方式,就某个主要事件、人物进行综合编撰,使昆曲600年在南京的历史上基本保持其连续和全貌,又能将编撰者的宗旨通过史论史述的方式来表达对某个事件某个人物的观念,让读者了解昂.曲在南京的基本面新。


编辑推荐

《昆曲与南京》是我爱南京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昆曲与南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