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作家笔下的潮州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编委会 编 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作者: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编委会 编  

页数:

144  

Tag标签:

无  

前言

  唐国忠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即将付梓出版,并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这是两岸出版业界携手合作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很有创意、新意、意义,可喜可贺。  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和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推出的“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福建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浙江的温州、衢州、丽水;广东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江西的上饶、鹰潭、赣州、抚州)和台湾7个代表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新竹、嘉义、花莲)的历史文化,进行审视梳理和系统介绍,充分展示了两岸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丛书的出版,融合了两岸文化人的智慧,开创了两岸出版业界合作的新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海峡、紧扣时代。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二是选文精当、点面结合。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三是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丛书以散文的手法探寻历史,注入现代人的情感,赋予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可作为散文佳作来品,也可作为乡土历史教材来读,还可成为外地读者了解一个城市的旅行读本。  四是两岸携手、创新合作。丛书从文化寻踪入手,由两岸业界携手,在图书的编写、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建立紧密合作,在推动两岸合作上具有典范性意义。  海峡两岸各界对本丛书的出版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丛书题词。台湾知名人士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王金平、江丙坤、蒋孝严、黄敏惠以及胡志强等也为丛书出版题词祝贺。  当前,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和平发展处于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机遇期。希望两岸出版业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文化为纽带,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抓手,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不断谱写两岸出版业交流合作的崭新篇章,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内容概要

  潮州位于广东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岭海名邦”之称。自古至今,长期的对外交往和中西文化的融合,使潮州孕育出了其风格独特的“潮文化”。潮州的方言、潮州的音乐、潮州的民俗、潮州菜、潮剧、潮州功夫茶等无不表现其蕴涵着的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遗风……  《作家笔下的潮州》以散文的手法探寻历史,注入现代人的情感,赋予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可作为散文佳作来品,也可作为乡土历史教材来读,还可成为外地读者了解一个城市的旅行读本。

书籍目录

探寻历史遗存动人春色在潮城潮州民居仰望古城墙难忘潮州石牌坊名城古寨记开元古刹忆春秋祭鳄台怀古从熙公祠葫芦山摩崖石刻韩祠橡木东湖春晓凤城古井拜访古代先贤千古风流潮州城聚焦韩愈立文兴教说赵德陈尧佐心系潮州忧国爱民王大宝王十朋与梅溪石碑潮州名医刘龙图薛侃与宗山书院编著《韩江闻见录》的郑昌时丘逢甲在潮州感悟绿色山水滨江散记家乡的韩江难忘金山红棉树湘子桥上望春潮游石壁山记木棉花开似彩霞徒步凤凰溪茶醉凤凰山潮州的小巷潮州西湖美古镇风情品味地方风情在潮州吃小食私房佳肴潮州菜潮州蜜柑明月水中来岂是风流学晋人美哉!潮州音乐母亲潮剧缘爱莲人家美女潮州潮州的鲤鱼舞潮人的春节潮州人赛龙舟

章节摘录

  仰望古城墙  许崇乐  是乍起的秋风撩拨着我怀古的幽思,还是潮州市区环城东路建筑物全面拆卸的消息触发了我的兴致,使我想看一看古城墙的容颜?这,可说不清楚。但我还是迎着深秋的风,踏着落日的剪影,来到了环城东路。一步步地走去,一次次地仰望。可惜,刚刚拆卸了的高低不同的建筑物,仍阻挡住我的视线。那灰黑色的、赤褐色的古城墙,只是一小片、一小角、一点点地显露出来。远远望去,这些古城墙像是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套套古旧残破的衣衫、一双双目光灰暗的眼睛。我的心忍不住紧缩起来。我体验到一种被遗忘的忧伤。  是的,是曾经被遗忘了。这长达2.3千米的古城墙,这现存的潮州古城最长的城墙,这标志着潮州古城正式形成的建筑物,这目睹潮州近千年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好长的时间被遗忘了。  我不知道,公元1054年,太守郑伸动员民力全面维修内外城的时候,那个场面是否壮观;我也不知道,公元1370年,潮州指挥俞良辅组织民工把城墙向外移出的时候,能工巧匠是否众多。我只知道,建造城墙和维护城墙,除了军事上、水利上的目的和用途之外,还显示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近千年来,潮州古城东面这条城墙宛如一道屏障,抵御了外敌和洪水的侵袭;宛如一面巨镜,映照出时代的变迁;宛如一位神色凝重的巨人,默默地注视着人间万象。  但如今已是公元2000年了。城堤达标整治工程已经动工。这位被密密匝匝的建筑物遮盖了很长时间的巨人,终于苏醒过来了。  它睁开眼睛,看到被拆卸了的建筑物,看到了老朋友湘子桥,看到了旧相识笔架山,看到了秋天黄昏中轻快跳荡的韩江水,心底里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滋味?  我仰视着它,怀着对往昔潮州辉煌历史的敬重注视着它,却难以描述出它此刻心中的激动和欢乐。  是的,当曾经被遗忘了的人,终于被人们所认识、所敬重的时候,总会感到异常的激动和欢乐。  我登上东门楼旁的城堤,顺着城堤走去。  在沉沉暮霭中,我俯视这忽隐忽现的古城墙,忽然想到朴素和庄重的魅力。古城墙的色彩并不绚丽,造型并不新颖,只有这样的灰黑色、赤褐色,只是这样高高地砌筑起来。但由于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有独特的无可代替的功能,它却引起我无尽的遐思和自豪的感情。朴素和庄重,是这位穿过历史风云、看过多少兴衰成败的巨人所具有的品性。俯视着它,也就是在阅读一部章节纷繁的历史书籍。  这部历史书籍即将醒目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古城墙——屹立在环城东路上的巨人哟,也将以素朴和庄重,灿然呈现于人间。  我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难忘潮州石牌坊  丁岗 陈放  潮州牌坊街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沿街建筑的整修设计和22座古牌坊的方案设计;众多海内外乡彦纷纷慷慨捐资助建。余生也晚,曾亲睹之府城牌坊虽只有“岳伯坊”、“省郎坊”、“忠节坊”等数座而已,对牌坊街的胜迹韵事却颇多留意,略有小得。  坊,按《辞海》的解释,既指“市街村里的通称,如街坊,村坊”,又指“店铺”(如茶坊)、“工场”(如槽坊、染坊);牌坊,多用石建,旧时用以表扬忠孝节义或科第寿考等的建筑。牌坊一般以四立柱外加盖顶隔成三门三楼(或四楼)为其建筑形式,正如潮剧《苏六娘》中乳娘的一句台词所说的:“像厝,却没有房问;像墙,却开了那么多个门?”  一提起牌坊,世人即联想起安徽歙县棠樾的牌坊群。该牌坊群坐落于歙县城西6千米处的棠樾村前,由7座巨型石牌坊组成,为建筑学界公认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石牌坊群”。  或许有人要质疑:地处粤东的潮州自古以来是历代州、郡、路、府的所在地,经济繁荣,人文鼎盛,明清两代累建的牌坊,其数量之多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仅城区就有石牌坊104座,位于太平路作南北向的有41座,东西向(在街巷口)的有15座,规模不是远远超过棠樾吗?为何桂冠旁落呢?请注意,“最大的……”前面还有一个限制词——“现存”!潮州太平路的石牌坊群,毕竟被拆卸已经50多年了(起因缘于1950年12月19日,太平路下水门街北侧“百岁乡宾坊”坠石砸死邮电工人而引发拆除全城石牌坊),当然未能得此殊荣,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留下的一个遗憾。  现今拟修复的潮州牌坊街,位于太平路和东门街,路段总长1948米,修复的明清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东门街2座):修复将以原址、原貌、原工艺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利用古牌坊遗存的构件,力求恢复其真实风貌和艺术特色,并保护太平路和东门街传统商业街的历史风貌。功成之日,潮州牌坊街,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石牌坊街”。  从现存图片及资料来看,太平路上古牌坊,都是四柱三门的形式,但是,一座一样,风采各异。坊额题字,或三字,或四字;书法风格,或遒劲,或雄浑;其安置在坊上的部位也不相同。  ……


编辑推荐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作家笔下的潮州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