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草原上的小木屋

[美] 罗兰·英格斯·怀德 著,毕生工作室 图 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8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作者:

[美] 罗兰·英格斯·怀德 著,毕生工作室 图  

页数:

226  

译者:

伍厚恺  

Tag标签:

无  

前言

  走进拓荒者的生活与心灵  这套由9部小说构成的题为《小木屋》的系列小说,是美国一个拓荒者家庭的女儿根据早年的经历写成的。这位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1867—1957),在已经65岁时才开始写作,经过10余年陆续完成了它。自1932年出版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最后一部《新婚四年》作为罗兰的遗稿出版,历时40年。  《小木屋》系列小说已经成为现代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为各国青少年读者所喜爱,还产生出众多的文化副产品。迄今为止,它已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拍成系列电视剧和多部电影片。作者生活过并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地方——威斯康星州大森林中和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达科他州银湖岸边的农庄、德斯密特镇的旧居,成为了著名的历史遗迹,每年迎来成千上万的访问者。  《小木屋》系列小说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  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公有土地(放领地),从而揭开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兰一家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而幼小的罗兰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  第一部小说《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描写幼年的罗兰和爸、妈、姐姐玛丽、小妹妹琳琳一起,生活在威斯康星州佩平镇附近大森林里的一幢小木屋里。一年四季,大自然景象变化无穷,家庭生活温馨而甜蜜,爸打猎、种地,妈料理家务、照料孩子,爸闲下来就给孩子们讲故事、拉琴、唱歌,亲戚们交往、互助、聚会,乐趣无穷。  第二部《农庄男孩》的主角是少年阿曼乐,后来成为罗兰的丈夫。他住在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农庄里,他帮助父亲劳动,挤牛奶、犁田、剪羊毛、收玉米,并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匹小马,最后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部小说描写了阿曼乐怎样形成了勤劳、坚毅、正直的性格。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系列中的第三部小说,也被人们视为《小木屋》系列的代表作。在开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亲带着不满7岁的罗兰和姐姐妹妹,驾着大篷车离开了威斯康星大森林。他们经过明尼苏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驶过结冰的湖面、渡过激流、攀登悬崖,到达堪萨斯大草原。他们建起小木屋,在独立镇附近定居下来。爸开垦荒地、打猎,一家人抵抗过狼群的袭击,躲过草原大火,捱过热病的生死关头……因为当时印第安人保留区不向定居移民开放,他们不得不选择离开。  罗兰一家离开堪萨斯大草原后,经密苏里州、艾奥瓦州,到达明尼苏达州。第四部小说《梅溪边》描述了罗兰一家开头怎样暂居在梅溪边一个洞穴似的土屋里,后来才建起木板屋,过起了新的农耕生活,罗兰也开始上学了。突如其来的蝗虫灾害毁掉了庄稼,爸不得不出门做工,他们还经历了大火和暴风雪,但这一切都打不垮他们。  不过,梅溪边的生活并不如意,收成不好,负了债,玛丽又因病失明了。爸决定到达科他区去做一份铁路工程的工作,并希望能申请到一片放领地,由此开始了第五部小说《银湖岸边》。罗兰第一次坐了火车,看到了工人修建铁路的情景。他们定居在银湖岸边,不久工程结束,严冬即将来临,他们只得暂住在银湖北岸测量员的房子里,后来搬进镇里。爸终于艰难地得到了草原沼泽地带的一片放领地,新生活又开始了。  第六部《好长的冬天》描写罗兰一家获得银湖岸边放领地后,开始欢乐地劳作,不久,为了躲避即将降临的大风雪,又搬进镇里。阿曼乐先从纽约州迂到明尼苏达大农场上,后来也为了在西部获得垦殖的土地,来到了镇上。接着是长达数月的严冬,零下40度的酷寒,铁路被雪阻断,小镇与外界隔绝,食物和燃料殆尽。阿曼乐和另一个男孩冒着生命危险出镇找回粮食,帮全镇人度过了难关。  人们度过漫漫冬季,走出困境,德斯密特镇也日渐繁荣。在第七部《草原小镇》中,罗兰上学了。为了帮助爸妈,让玛丽能到盲人学校读书,罗兰努力学习,并获得教师资格。进入青春期的罗兰,心理和性格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阿曼乐喜欢上了罗兰,在传道会后送她回家,得到了她的好感。到小说结束时,罗兰终于得到了教书的工作。  《快乐的金色年代》的主题是罗兰和阿曼乐的爱情。罗兰到南达科他区教书,阿曼乐每个礼拜冒着风雪严寒驾马车接送她,三个月中他们增进了感情,罗兰终于接受了阿曼乐的订婚戒指。接着,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回到阿曼乐的放领地上他们自己的新家。  最后一部《新婚四年》的内容是罗兰婚后四年间的生活。他们是幸福的,却又经历了许多灾难和艰辛。他们就像罗兰的爸妈一样,阿曼乐耕作,罗兰辛勤持家,努力创造自己的新生活,第二年还生下了女儿罗丝。但他们又曾双双生病,阿曼乐还留下了麻痹后遗症,草原大火给收成造成了损失,第四年末出生的小儿子夭折了,房子又被火烧毁。但罗兰认为新生活就像打一场战争,这种精神在她心中滋长,她坚信未来会更好。  《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然而透过它我们却可以看到美国西部开拓的壮阔历史画卷。作者仅仅选取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和她的家庭的拓荒历程,以此作为典型写成了一部民族的史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罗兰一家不断迁徙,抱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荒野中艰苦卓绝地劳作,充满了开拓精神与创造活力。拓荒者们与大自然搏斗,但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书中的日月星辰、风雨冰雪、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无不变幻多姿、充满诗意,即使是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变,也别具魅力。拓荒者们人际关系是那么单纯、和谐,家庭成员、亲族和朋友间的情感,包括罗兰与阿曼乐的爱情,都是那么真诚、美好,他们甚至对狗、猫、马、牛等家禽也充满了眷顾与柔情。  罗兰心灵成长的历程就是上述特点的集中体现,或者说她的个性、人格,就是那个特定时代、环境和经历所塑造的。幼年的她天真、好奇、细腻、活泼,对事物非常敏感,具有很高的审美力,随着年龄增长,她又体现出勤劳、勇敢、坚毅、热爱自由的品德。罗兰的形象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喜爱。  作者本人曾经说过:她写书的理由首先是要为今天的孩子们保存下她童年的生活记录,帮助他们理解从她生活的时代起世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今天,我们在高度物质化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疏离了大自然,淡漠了人际关系,与此同时我们的心灵也被紧紧封闭起来,蒙上了灰尘,投上了阴影。孩子们尤其被应试教育束缚了天性,被学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相信他们能从罗兰的成长经历中获得思想、人格、价值观上的启发和滋养,而父母们读读这套书,也会获益良多。  青少年读者们,成年的读者们,让我们翻开《小木屋》系列小说,走进开拓时代那充满艰辛、奋斗、信念与创造力的历史画卷中去,走进拓荒者们那诚朴、乐观、率真而纯净的心灵中去吧!  伍厚恺  2008年7月6日

内容概要

这套由9部小说构成的题为《小木屋》的系列小说,是美国一个拓荒者家庭的女儿根据早年的经历写成的。这位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Wilder。1867—1957)。在已经65岁时才开始写作,经过10余年陆续完成了它。自1932年出版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最后一部《新婚四年》作为罗兰的遗稿出版,历时40年。 《小木屋》系列小说已经成为现代儿童文学的著名经典,不仅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为各国青少年读者所喜爱,还产生出众多的文化副产品,迄今为止它已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拍成系列电视剧和多部电影片。作者生活过并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地方——戚斯康星州大森林中和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达科他州银湖岸边的农庄,德斯密特镇的旧居,成为了著名的历史遗迹。每年迎来成千上万的访问者。 《小木屋》系列小说讲述这样的故事: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公有土地(放领地),从而揭开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兰一家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而幼小的罗兰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  青少年读者们,成年的读者们,让我们翻开《小木屋》系列小说,走进开拓时代那充满艰辛,奋斗,信念与创造力的历史画卷中去,走进拓荒者们那诚朴,乐观,率真而纯净的心灵中去吧!

作者简介

罗兰·英格斯·怀德(1867—1957),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系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从65岁才开始儿童文学的创作,毕其一生所完成的9本《小木屋》系列小说,现均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书籍目录

序1 到西部去2 强渡溪流3 在草原上宿营4 草原上的一天5 在草原上盖小屋6 住进屋里7 狼群8 两道牢固的门9 有壁炉了10 盖屋顶和铺地板11 屋里来了印第安人12 有清水喝啦13 得克萨斯长角牛14 印第安人的营地15 热病16 烟囱着火啦17 爸到镇上去18 高个子印第安人19 爱德华兹先生碰见了圣诞老人20 深夜的尖叫声21 印第安人大集会22 草原大火23 印第安人的战斗呐喊24 印第安人的马队撤离了25 军队要来了26 离别大草原

章节摘录

  1 到西部去  很久以前,当所有今天的爷爷和奶奶都还是小男孩、小女孩或者很小的婴儿,甚至压根儿就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爸和妈就带着玛丽、罗兰和小宝宝琳琳离开了他们在威斯康星州大森林中的小木屋。他们赶着马车走了,把小木屋孤零零地、空荡荡地留在大树环绕的林间空地上,从此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到这座小木屋了。  他们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爸说,现在大森林里的人太多了。罗兰常常听到斧头重重地砍在树上的砰砰声,可那不是爸的斧头在砍,她也常常听见枪声在回荡,可那也不是爸的枪在响。小木屋旁边的小路已经变成了一条大道。几乎每一天,罗兰和玛丽都会在玩儿着的时候停下来,惊讶地看着马车在大道上吱吱嘎嘎地缓缓驶过。  野生动物不会待在人很多的地方。爸也不喜欢这样。他喜欢住在野生动物不会受到惊吓的地方。他喜欢看到小麋鹿和鹿妈妈从树荫里望着自己,喜欢看到胖乎乎、懒洋洋的熊在野莓子地里吃浆果。  在漫长的冬夜里,爸对妈说起了西部大草原。在西部,土地很平坦,  不长一棵树,草却长得又密又高。在那里,野生动物就像在牧场上一样闲逛、吃草,而那一片草原延伸得看不到尽头。除了印第安人,再没有别的人住在那里。  冬季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天爸对妈说:“看来你不反对,我决定到西部去看看。有人出价要买下这个地方,我们现在可以卖到最好的价钱,足够我们到一个新地方重新开始生活了。”  “噢,查尔斯,我们现在就得走吗?”妈问道。天气还这么冷,而温暖的小木屋又是这么舒适。  “如果我们要今年走,现在就得动身。”爸说,“冰一融化,我们就没法过密西西比河了。”  这样,爸卖掉了小屋,也卖掉了母牛和小牛。他把山核桃树枝弯成弓形,直立着紧紧绑在马车的车厢上。妈帮他把白帆布篷帐撑开,铺在上面。  在天亮前微暗的光线下,妈轻轻地摇醒玛丽和罗兰,让她们起床,借着炉火和蜡烛的光亮给她们洗脸梳头,再把她们穿得暖暖的。她在她们的红色法兰绒长内衣外面套上羊毛衬裙和羊毛外衣,给她们穿上羊毛长袜,然后再给她们穿上外套,戴上兔皮兜帽和红毛线织成的连指手套。  小屋里的东西都搬上了篷车,只留下了床、桌子和椅子。他们用不着带走这些家具,因为爸随时都能做新的。  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雪。空气很冷,四周寂静,天黑黢黢的。光秃秃的树木直立着,背衬着闪烁的寒星。不过东方已经泛白,灰蒙蒙的树林间有马车上的灯笼在朝这边靠近,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和堂兄弟姐妹们都来了。  玛丽和罗兰紧紧抱着她们的布娃娃,一声不吭。堂兄弟姐妹们站在周围望着她们。奶奶和婶婶们一次又一次地抱住她们,亲吻她们,同她们告别。  爸把他的枪挂在帆布篷帐顶的支架上,这样他就能从座位上很快地抓到它。他把子弹袋和火药筒挂在枪下面,又小心翼翼地把小提琴盒子放到几个枕头中间,以免马车颠簸把小提琴给震坏了。  叔叔们帮他把马套上马车。大人们吩咐堂兄弟姐妹们都过来亲亲玛丽和罗兰,他们都照做了。爸抱起玛丽和罗兰,把她们放到篷车后座的床铺上。然后他帮助妈爬上篷车前部的座位,奶奶走上前来,把小宝宝琳琳递给她。爸一跃上了马车,坐在妈身边,浑身斑纹的叭喇狗杰克在下面跟着篷车走。  就这样,他们一家离开了小屋。小屋的百叶窗关上了,所以小屋看不见他们离开。它被木头栅栏围着,伫立在那两棵大橡树后面。大橡树在夏天为玛丽和罗兰撑起一片绿荫,让她们在下面玩耍。这就是小屋最后的情景。  爸向她们许诺说,到了西部,就可以看到“帕普斯”啦。  “帕普斯是啥啊?”罗兰问爸。他回答说:“帕普斯是指小小的、棕红色的印第安婴儿。”  他们驾着篷车在积雪的树林里走了一段很长的路,然后来到了佩平镇。玛丽和罗兰曾经来过这里一次,不过它现在看上去很不一样。商店的门和所有房屋的门都关着,树桩子都被雪覆盖着,也没有小孩子在户外玩耍。树桩子之间是一垛垛堆得挺高的木材。只有两三个穿着皮靴、戴着皮帽、穿着颜色鲜艳的方格花呢外套的男人在外边走动。  妈和罗兰、玛丽在篷车里吃面包和糖蜜,马吃着挂在马头前的袋子里的谷粒,爸则到一家商店里用兽皮换他们在旅途上需要的东西。他们不能在镇子里停留太久,因为他们必须在当天穿过湖面。  宽阔的湖面平坦、光滑、洁白,一直延伸到灰色的天际。湖面上有马车通过的车辙,这些车辙延伸得那么远,你简直看不到它们通向哪里,最后它们消失得无影无踪。  爸把篷车赶到冰冻的湖面上,跟着那些车辙走。马蹄在冰面上敲击出沉闷的嗒嗒声,车轮吱吱嘎嘎地往前行。小镇在身后变得越来越小了,直到那间高高的商店也成了小小的一个点。篷车周围除了一片空旷寂静而外,什么也没有。罗兰不喜欢这种景象,不过爸坐在车座上,杰克在车下面跟随着。她知道只要有爸和杰克在,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篷车终于在一道土坡上停下来,周围又能看到树木了。树林里也有一间小木屋。这样,罗兰的心情要好些了。  小木屋里没住人,他们可以在里边住宿。房子很小,奇怪的是却有一个大壁炉,靠着墙壁还有简陋的床铺。当爸在壁炉里生起火以后,屋子里就暖和起来。那一夜,玛丽、罗兰和小宝宝琳琳同妈一起睡在壁炉前地板上铺好了的床上,而爸却睡在屋外面的篷车里,守着车和马。  夜里,一阵奇怪的声响惊醒了罗兰。那声响听上去好像是枪声,但比枪声更尖厉,也更长。她一次又一次听见这种声音。玛丽和琳琳倒是一直在睡,罗兰却睡不着,后来从黑暗里传来妈轻柔的声音:“睡吧,罗兰。”妈说,“那只是冰裂的声音。”  第二天早晨,爸说:“幸好我们昨天越过了湖面,卡罗琳。很可能今天冰就开裂啦。我们刚巧赶着通过了,在我们走到湖面中央的时侯冰还没开始裂,可真幸运。”  “我昨天也这么想,查尔斯。”妈柔声说。罗兰原先倒没想过这一点,不过现在她心想:假如车轮下的冰碎裂了,他们全家可就已经掉进那冰冷的茫茫湖水里了,那可怎么办啊!  “你吓着孩子啦,查尔斯。”妈说,爸一下子把罗兰紧紧拥进了他那安全的、宽阔的怀抱里。  “我们已经跨过密西西比河了!”他快乐地抱紧罗兰说,“你高兴吗,小宝贝?你喜欢到西部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去吗?”  罗兰说她喜欢,又问爸,他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在印第安人住的地方了。爸说还没有呢,他们还在明尼苏达州。  他们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到达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几乎每一天,马都要拉着篷车走到它们走不动才停下来;几乎每一夜,爸和妈都要在一个新地方安顿住宿。有时候,他们会因为一条小溪涨水而好几天待在同一个地方,一直等到水退下去了才过河。他们渡过了数不清的溪流,看见了奇怪的树林和小山,还有更奇怪的没有一棵树的村庄。他们常常赶着篷车从长长的木桥上过河。有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宽阔的流着黄水的大河边,河上没有桥。  这就是密苏里河。爸把马车赶到一个木筏上,然后大家静静地坐在篷车里,木筏摇摇晃晃地离开河岸,慢慢地越过翻滚着黄浊水浪的河面。  又过了好几天,他们又抵达了一片小山丘。在一个山谷里,篷车陷进了深深的黑泥淖。雨倾盆而下,雷鸣电闪,他们找不到地方宿营,也没法生火。篷车里边每件东西都是湿漉漉冷冰冰的,糟糕透了。他们只得待在篷车里面,吃点儿冰凉的食物。  第二天,爸在小山脚下找到一个可以宿营的地方。这时候雨停了,不过他们还得等上一个星期,等到溪水退下去,泥淖干了,爸才能把陷住车轮的泥挖开,然后继续前进。  一天,在他们等着的时候,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男人骑着一匹黑色小马从树林里出来。他和爸谈了一会儿,然后一起到树林里去了,回来的时候,两个人都骑着黑色小马。爸用那两匹筋疲力尽的拉车的棕色马换来了这两匹小马。  这是两匹挺漂亮的小马,爸说它们其实并不是矮种马,而是西部野马。“它们像骡子一样强壮,像小猫一样温柔。”它们长着大大的、柔顺的、温和的眼睛,鬃毛和尾巴很长,腿和脚都细细的,比大森林地区的马的腿和脚要小得多,跑起来却更快。  罗兰问爸它们叫什么名字,爸说她和玛丽可以给它们取名字。于是玛丽给一匹马取名叫佩特,罗兰给另一匹取名叫帕蒂。等到溪流的吼声不再那么响了,道路也干燥些了,爸就把陷住车轮的泥挖开。他把佩特和帕蒂套上篷车,然后继续前进。  他们坐着篷车走过了漫长的旅程,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出发,穿越了明尼苏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杰克一路上都跟在篷车下面小跑。现在,他们要动身横跨堪萨斯州了。  堪萨斯州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长着高高的随风摇摆的草。一天又一天,他们行进在堪萨斯草原上,除了像水波起伏的草和巨大的天穹以外,什么也看不到。天空就像一个浑圆的球,盖在平坦的大地上,篷车就在这圆盖底下的正中央。  佩特和帕蒂整天不停地向前走,小跑一会儿又慢走一会儿,然后又小跑一会儿,可是他们始终走不出那个圆盖的正中央。太阳落下的时候,圆盖仍然包围着他们,天边却泛出了粉红色。接着,慢慢的,大地就笼罩在黑暗中。风吹动草丛,发出一种凄清的声音。营火在这空旷无边的地方是多么微弱,几乎被吞灭了。不过,有硕大的星星挂在天上,闪烁的星光是这么近,罗兰觉得自己几乎可以摸到它们了。  第二天,大地还是那样,天空还是那样,那个圆盖也还是那样。罗兰和玛丽对这一切感到厌倦,没有新的事情可做,也没有新的东西可看。她们的床在篷车的后部,床上铺着一条整洁的灰色毛毯,罗兰和玛丽就坐在毯子上。篷车侧面的帆布罩都卷起来绑好,这样大草原的风就吹进来了。风把罗兰的棕色直发和玛丽的金黄鬈发吹得乱七八糟,强烈的阳光射得她们紧闭起眼睛。  时不时的,会有一只大野兔从起伏的草丛中高高跃起。杰克可一点儿也不答理这些野兔。可怜的杰克也很疲惫了,它的脚爪因为长途跋涉而发疼。篷车一直不停地颠簸前进,帆布篷顶在风中噼啪作响。篷车后面有两道模糊的车辙在延伸着,老是向后延伸着。  爸弓着背,手里松松地握住缰绳,风吹拂着他那长长的棕色胡须。妈直直地、静静地坐着,双手交叉着放在大腿上。小宝宝琳琳睡在柔软的包袱堆中间的一个小凹窝里。  “啊——喔!”玛丽打了个呵欠,罗兰说:“妈,我们可不可以下车跟在车后面跑一会儿?我的腿都僵啦。”  “不行,罗兰。”妈说。  “我们很快就会停下来住宿了吗?”罗兰问道。中午好像过去很久了那会儿他们是坐在篷车阴影下的一片干净的草地上吃的午饭。爸说:“还没到时候呢。现在住宿还太早。”  “我想现在就住下来!我太累啦。”罗兰说。  接着妈说了一声:“罗兰。”她再没说别的话,不过这就意味着罗兰不应该再抱怨了。于是她不再发出抱怨声,不过她心里还是不听话,坐在那儿偷偷地自个儿抱怨着。  她的腿很疼,风也不停地刮着她的头发。草在不停地摇摆,篷车颠簸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任何事也没发生。  “我们就快走到一条小溪或者一条河了。”爸说,“小姑娘们,你们看见前面那些树了吗?”  罗兰站起来,拉住车篷架上的一根木条。她看见前面很远的地方有一片低矮的黑影。“那是树。”爸说,“你从阴影的形状就可以看出那是树。在这个区域,有树就有水。今天夜里我们就住在那里了。”  2 强渡溪流  佩特和帕蒂开始轻快地小跑起来,仿佛它们也感到很高兴。罗兰紧紧抓住车篷架,站立在颠簸的篷车上。她从爸的肩头上往远处起伏的绿色草浪望去,可以看见那些树,而那些树同她以前看过的树都不一样。它们长得还没有灌木丛高。  “吁——”爸突然让马停下。“现在该走哪条道呢?”他又轻声自言自语道。  道路在这儿分成了两条,你看不出哪条道走的车要多一些。两条道的草皮上都留有模糊的车辙。一条道往西,另一条道是稍稍有点下坡的路,朝向南。两条道往前都很快消失在高高的、在风中起伏的草丛中。  “我想,还是走下坡的道好些。”爸拿定了主意,“小溪在下面的洼地里,这应该是通向渡溪浅滩的路。”他让佩特和帕蒂转向南走。  这条道的路面轻微起伏,先下坡再上坡,接着又再下坡和上坡。那些树现在看来近了点,但并没有变得高一些。接着,罗兰忽然被吓得透不过气来,紧紧抓住了车篷架,因为从佩特和帕蒂的鼻子下面望过去,竟然看不见摇摆的草了,甚至连地面也完全看不见了。她朝远处望去,从树丛顶端上望去,什么也没有。  道路在这里拐了个弯,有一小段路是沿着悬崖顶走的,接着又突然下一个陡坡。爸拉住刹车杆,佩特和帕蒂奋力往后撑住,几乎就要蹲坐下来了。车轮慢慢向前滑动,篷车一点儿一点儿地沿着陡峭的斜坡滑到了平地上。篷车两边高耸着锯齿状的红土悬崖,悬崖顶端的草丛随风摇摆着,但在裂隙密布的笔直的悬崖壁上却一点草也没长。崖壁热烘烘的,热气直扑到罗兰的脸上。风仍然在头顶上刮着,但是吹不进悬崖下面这道深深的沟槽中来。周围一片寂静,显得怪怪的、空荡荡的。  后来,篷车再一次走到了平地上。刚才走过的那道狭窄的沟槽逐渐开阔,成了一片洼地,这里长着一株株高大的树,原来罗兰在草原上从高处看到的矮树就是大树顶。在微风中起伏的草地上散布着一团团树荫,小树丛里还躺着一些鹿,因为藏身在树荫里而不容易看出来。它们朝篷车转过头来,好奇的幼鹿还站起身来想看得清楚些。  罗兰有点诧异,因为她没有看到有溪流。不过这片洼地很宽阔,所以现在还看不见溪流吧。在这里,在大草原的低处,有平缓的小山丘和阳光明媚的开阔地。空气寂静而炎热,车轮下的地面很柔软,在阳光下的开阔地里,草长得稀稀疏疏的,被鹿群啃得短短的。  走了一阵子,那些高高的、光秃秃的红土悬崖还一直耸立在篷车后面。不过等到佩特和帕蒂停下来在溪流边喝水的时候,悬崖就几乎被小山丘和树林给遮没了。


编辑推荐

  《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翻译家如是说:《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拓荒者们与大自然搏斗。但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书中的日月星辰、风雨冰雪,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无不变幻多姿、充满诗意,即使是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变,也别具魅力。拓荒者们人际关系是那么单纯、和谐,家庭成员、亲族和朋友间的情感,包括罗兰与阿曼乐的爱情,都是那么真诚、美好,他们甚至对狗、猫、马、牛等家禽也充满了眷顾与柔情。罗兰心灵成长的历程就是上述特点的集中体现。  《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编辑如是说:在那样艰辛的拓荒过程中,罗兰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爸的小提琴声和妈的温柔的笑容。那琴声,那笑容,是多么让孩子安心,让家充满爱和希望。  中国读者如是说:孩子先读,我们再读,全家人都喜欢。  《草原上的小木屋》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草原上的小木屋 PDF格式下载



我买这本书是原原因的。2009年暑假,我带着当时不到3岁半的女儿几乎走遍东西,途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段经历就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那段短暂的时光。在离开草原的路上看了段《成吉思汗》,草原上的生活估计会令大多数人的向往,但又无缘于那样的生活。回、

回来后,我买了光碟《成吉思汗》,但一直没有时间看。在当当搜索与草原有关的书籍时,搜到了这本书。我看到版本很多,但当时最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喜欢那淡淡的绿色,喜欢封面的木刻楞,那可是我和女儿住过好几天的俄式建筑。

收到此书后非常高兴,果希不负我望。内容中几乎全是文字,偶尔有一两幅图,都给人一种恬淡的美。我一直忘不了草原上骑着骏马奔驰的少年,我由衷地也永远地向往那种生活。今生今世,我和女儿还会再度踏上那片草原,再度享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景。

书中的文字非常朴实,就象作者在给我们讲故事一样,向我们娓娓道她们草原上的平凡生活。我们已经读了大概三分之一。

本书的翻译家如是说:《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拓荒者们与大自然搏斗。但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书中的日月星辰、风雨冰雪,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无不变幻多姿、充满诗意,即使是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变,也别具魅力。拓荒者们人际关系是那么单纯、和谐,家庭成员、亲族和朋友间的情感,包括罗兰与阿曼乐的爱情,都是那么真诚、美好,他们甚至对狗、猫、马、牛等家禽也充满了眷顾与柔情。罗兰心灵成长的历程就是上述特点的集中体现。
  本书的编辑如是说:
在那样艰辛的拓荒过程中,罗兰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爸的小提琴声和妈的温柔的笑容。那琴声,那笑容,是多么让孩子安心,让家充满爱和希望。
  中国读者如是说:孩子先读,我们再读,全家人都喜欢。
  本书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一。

本书几乎是纯文字,可能适合上小学的孩子读。但我在三月三岁半时就开始读了,觉得也适合。毕竟在草原上生活过几天,感觉非常熟悉其中的内容。


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语言,而是朴实的记载了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1862年颁布《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公有土地,从而开创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就这个背景下罗兰一家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而幼小地罗兰是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的。让我们目睹了开拓时代的艰辛与奋斗的精神。这正是让现代的孩子们更懂得珍惜与感激。这本书是值得每个家庭阅读。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罗兰的代表作。带着怀旧气息的朴素语言,描述着自己经历过的童年岁月。很羡慕罗兰有一个像山一样坚毅、执着的父亲,有一个像水一样优雅、温情的母亲。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正是因为有了童年的丰厚积累,所以罗兰才能在自己已是老奶奶的时候写下了小木屋的系列故事。让每一个捧读这本书的人都能感受别样的童年生活。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教过的学生,他(她)们都喜欢小木屋,喜欢罗兰。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讲完后,孩子要继续听,又给她讲起《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次里面有小木屋的整个建造过程,女儿听得特别来劲,眼睛里充满了对小木屋的向往,此外还有一个更吸引她的,就是印第安人,那感觉就像罗兰渴望印第安婴儿一样,天天都要给她讲一段,成了日常功课了


儿童文学经典,美国拓荒时期,女孩罗兰(即作者)的成长和见闻。美好的家庭,恩爱和谐,书里的人乐观、热情,永不失望,而且很真实。罗兰的爸爸是一个有着美好梦想、无穷勇气和坚强意志的人,他怀着对土地的热爱,带领全家一次次迁徙,辛勤劳动,保护家人,而且从来不乱发脾气也不抱怨,小提琴拉得非常出色,罗兰等小孩子伴着爸爸的琴声度过了无数美好的夜晚和香甜的梦境。罗兰的妈妈温柔而勤劳,即使家在不停地迁徙,依然使一切井井有条。罗兰姐妹情谊浓厚亲密,不溢美不造作的描写,使读者感到亲切,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手足之情。主人公可以非常近距离地接触动物,每到一处,伴随着不同的自然地貌,都有不同的动物生活,点缀着拓荒孩子的生活。拓荒的生活并非浪漫的牧歌,其中的艰苦和挑战非外人能感受,也让孩子们面对成长更有勇气。这样的家庭是很好的典范,在对待生活、面对困境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我启迪和榜样。--摘自网络


我很喜欢读这本书。
我觉得里面的主人公罗兰很调皮,而玛丽又很文静,他们两人的性格真是截然不同。
他们的妈妈很讲究礼节有礼貌,爸爸很宽容,他们一家在草原上的生活很简朴,又很丰富。
印第安人有时来拿他们的东西,侵略他们他们都很宽容的对待不计较,当军队要来时,他们无奈只好离开自己的小木屋去寻找别的栖息地。
通过看这本书我学到了宽容别人和讲礼节。


这本书很好,我妈妈只给我买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一本书,太好看了,很快就看完了。我看完了就跟妈妈要全套。罗兰的爸爸太棒了,他很负责任,自己要打猎、造房子、铺地板、造床、做火炉、做烟囱、去镇上买皮毛,再用钱一些东西。罗兰也很懂事、听话,能帮大人干活。我希望大家都去看它。


一直以来,以为像《草原上的小木屋》这类书只适合安静的小姑娘来阅读,春节期间帮朋友家的女儿订了一本,儿子偶尔翻了翻,没想到一下就放不下了,用了半天读完了,说很好看,叫我把一个系列全买下,正赶上在做活动,共买了其中的5本也全看完了,所以说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只要是好书就一定会吸引他(她)的。


小木屋系列的书都很好,内容丰富,文字细腻优美。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与我们不同的生活,小木屋的孩子乐观、坚强、勇敢,向上。


我儿子认真看完了《草原小木屋》,并要求购买整套小木屋系列的书。因时间关系,我还没看完这本书,所以对正文的评论不能详解。


之前为孩子买了森林里的小木屋,吸引孩子的书,两本都不错。说来她已经翻过几遍了,说每读一次都说好看,很想拥有这样一座小木屋:)


劳拉一家三口,还有一匹马和一条狗,他们走了好半天,来到了草原上。劳拉的爸爸盖了小木屋,有一次草原上着火了,印第安人来她家里做客,那只狗就冲他汪汪叫。。。。。。


看過好幾種小木屋系列的翻譯中這本是翻譯得較好的雖然故事的結構都一樣但對於孩子來說除了內容外更可學得如何表現文詞的優美及感覺


之前买过作者写的《森林里的小木屋》,内容非常有趣新鲜,女儿很稀饭。这本刚收到,大概翻了下,也很好看。


还没看,本来想买森林里的小木屋的,结果买成这本了,不过应该了还好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本非常适合中年级小学生阅读的书,建议家长们买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我儿子读完觉得非常有意思。


小木屋系列很好看哦。


草原上的小木屋,值得看看


值得看的小木屋


小说让我看到罗兰一家不断追求美好的未来生活,辛勤劳作,不断开拓,不断创造的精神。


网友推荐的。在买 回的七本书里,最喜欢的一本。看了前言就有买草原系列的想法。一下午,我都与罗兰沉浸在大草原中......


这本书本来是买给儿子看的,自己先看了一遍,很感人,很励志,特别是主人翁罗兰一家经历的生活磨难,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让人振奋


拓荒的过程很艰辛,拓荒者之间的感情是那样和谐,真诚······


书真得不错,首先书的质量上来说,不会像质量次的掉页,而且印刷很精美,插图淡淡得就和铅笔画一样,犹如罗兰内心的记忆挥之不去。作者本身细腻的描写让人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真是一本好书。本来是给孩子买的,我禁不住也读了起来,里面人物的一些精神让我感触很深。值得购买读一读。


儿子读这本书时,有时会微微地笑,有时会一言不发,不知是否在为罗兰的艰辛生活担忧?
  幸福在哪里,不在天上,不在他人身上,不在市场,不在其他的地方……当知道了珍惜——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每一个劳动和创造的机会……,幸福就在你的心里。


用了很短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从第一个字开始,就被吸引了。这本书让我的精神回荡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和罗兰一家人同呼吸,共命运。很久没读到这么好的书啦


写了罗兰去草原的快乐生活,很喜欢!


孩子非常喜欢,对罗兰?玛丽情有独钟。


看到罗兰,对比自己的孩子,罗兰优秀


情节生动有趣,我喜欢罗兰,她有爱心,我看完一本买一本,结果全套我都有了。


这本书描写的是拓荒人的生活经历。文字描写细腻,虽然艰苦可是却乐观。很值得现在的孩子看一看,优越的生活会是他们忘记了自然的美丽和残酷。值得一读。


故事很很质朴、单纯,但不乏打动人心的力量。很向往那样的年代,爸爸、妈妈的角色是那么自然,环境是那么自然......也许是现在大都市的孩子无法想象的一种生活,正因为这样,每个都市的孩子才应该一读。确实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美国垦荒家庭的经历,如同一幅铅笔素描,缓缓展开,辛劳,希望和家人之间的爱,值得和孩子一起阅读。


这是一本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好书,有趣味,有哲理,孩子很爱读。书中的故事引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本适合大人和孩子一起看的书。体会家人的关爱、家庭生活的温馨,还有西部垦荒者的艰辛,让我们和孩子都要去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也要相信我们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给10岁的侄女买的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描写非常的细致 感觉亲身到了大草原上 相信如果读原著感觉会更好 很喜欢书中描述的生活 非常简朴 但是非常的幸福快乐!


美国儿童文学,孩子评价还可以


看了介绍忍不住买的书。自己看了一遍,还不错。但感觉是那种需要沉下心,感情细腻的孩子才能看懂的小说。离现实觉得有些远。


书到了,我先看,一看就放不下了,一下子想到童年时期那些事,好像就是在我爸爸身边看他做事的感觉。虽然我们的童年没有美国那些大草原开荒的经历,但感觉是一样的。


我一下给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
作者翻译很好,语句很优美
书中描写与现代生活绝然不同的垦荒者自由的生活,草原、木屋、小溪、野生动物……令人很向往


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很团结,妈妈总是微笑,爸爸总是吹着口哨给大家来鼓励,孩子是那么坚强,就连宠物狗都是那么忠诚。


书籍很好。孩子读了感受到草原上生活,生活中的奋斗。要是书籍设计得再艺术写就好了。


收到后很喜欢的,印刷很好,只是内容中的“爸爸”都写成“爸”,“妈妈”写成“妈”,读起来不太习惯。


孩子很爱看。有些小说的味道,比单纯的童话好看。适合小学中高年级。


这是一部我看到的,描写景物最好的书,孩子看之前我先看了,她所用的语句,是那么贴切,每一句最可称为是最好的。总之我特别喜欢。希望孩子们也能像我一样喜欢这本书。我被文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更被优美的文章所吸引。


这是一本描写细腻,充满情趣的书。


孩子没有看,但是我看完了,虽然是以描写草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是很是吸引人,从中学习了很多生活知识与经验


这本书像写游记,把搬家的过程写的很美,艰辛的生活中透着快乐,特别是小女孩快乐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好吸引人的一本小说


书来了我就先看了。非常好看。很感动。还想再看其他系列。


非常不错,我和我儿子一起看,只可惜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如果能身临那种大草原让他真正看到那些动物,花草就好了,只能通过书来回味。


非常好,女儿也是喜欢反复听的一本书,六岁时就要求我给她读了几遍了,强烈推荐!


如果用如今的眼光来看,也许,应该管那叫“野外生存训练”,可是这就曾真实的发生在不久的那个年代,好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小屋看看吧。


感人的美国西部故事


书很好,是我大学时就喜欢读的书,现在买来给孩子看,可惜字小了点。冬天来了,与孩子坐在阳台上,看看书,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我家孩子和我都不太喜欢,我给孩子读了一次,没有让孩子听下去。也许是孩子更喜欢动物类的故事的缘故吧。书的质量还挺好。


这本书适合小学生读 有利于学生开拓孩子的思维 和想象力 是一本不错的好书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女儿九岁了看了很喜欢,还经常会与我就故事情节进行讨论,其实大人看也是不错的。


太棒了!推荐!
很适合6~9岁儿童看


对孩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所以说一本好书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


小孩特别喜欢看,这个系列的都不错!


这本书的文学功力挺深,适合大一点的孩子看,好书


书还没看,因为女儿才读一年级,我翻了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字太小、排版太密了些,如果有几个不同的排版,我宁愿花更多的钱买字大的。毕竟看字太小的书很累,不利于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这部美国的电视连续剧,当时深深的被里边勇敢的一家人所吸引。时间流逝了近30年,那里面的人物还是那么鲜活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今天能有幸买到这部原著,真是意外又开心。


作者娓娓道来,文字质朴而清纯,很有草原清新的味道。似是日常琐事的叙述,但却让你回味无穷


草原的生活被写的如此生动,让人向往


孩子5岁看不了的,全是文字,我买来先看着,适合大孩子


书比图片好很多,书皮有凹凸的暗纹,书里的插图都和书皮上是一样的绿色,字不是特别大,但行距远,看起来不累眼,要过一段时间再读,所以还不知道内容,以后有这个版本的书还会买的,因为太喜欢了。


里面写的内容我比较喜欢看,可是孩子不太喜欢,以前的书都是看完再返回来看,这本书只看了一遍就没再动过


个人还比较喜欢,孩子不太喜欢。留着以后再读


适合8岁的孩子读。只是字小了点!


刚买回来的时候儿子翻了一下就丢到一边了。那天去医院输液带上书,他看了前两页就放不下了,一气呵成读完了。看来故事是很吸引他的。


本来是买给儿子看到,我却先读了,被书中勤劳善良能干的一家人深深的打动,儿子的暑假读书笔记就是这本书。


儿子马上要上三年级了,可能以前大多都是看《丁丁历险记》类图文并茂的书吧,对这种全文字的书不是很感兴趣。我先读了一遍,大赞。现在每天晚上读给老公和儿子听,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每个人去反复读。决定把这整套都买回来。像书中的一家人致敬!


很受感动,特别是关于家庭。这是真正家庭应该有的样子,值得我们学习


我看了,觉得文字很优美,但女儿还没读呢,可能是对这一类的书籍不是很感兴趣。我非常喜欢!等女儿大一点了我想她会喜欢的。


不是很喜欢,书是正品,印刷也很好,但一直没有读下去的兴趣,孩子也不喜欢,有点无趣。


文字很美,但是三年级的孩子读起来,不是有很大的吸引力让她往下读。


书看起来很舒服。我先看,儿子现在7岁,再大一点的时候看。


很有趣味的一本书,让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小孩子想像不到的地方。


写得很好。7岁的女儿边看边发出感叹:“我好想去哪儿住啊!”


每个人都有个快乐的童年,有书的陪伴,孩子会更快乐!这本书很好看!值得一读


女儿很喜欢,读好几遍了。


文字优美,孩子看了很喜欢,还想看下一本


大开本,字小,没拼音,要给孩子念。上二三年级再读吧,


三年级的女儿很喜欢这套书,看了一本有一本


丰富了孩子的暑假生活。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经典,翻译的文字要而很优美。


强烈推荐,也是国家推荐外国文学书目。


这本书是孩子让买的,买回来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还要推荐给小朋友看。


草原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


好美的大草原


印刷好,孩子很喜欢。正版书,赞一个。


孩子非常喜欢听,有时我没有时间,她着急了就会自己拿起书看,就是对一个三年级孩子来说,稍有点难度。


有些书当你看第一遍的时候,你也许不会有太多感触,再读几遍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这是一本一拿到手里就不想放下的书,字句优美.太好了,8岁的儿子也喜欢.


孩子很喜欢,下着大雪快递人员给送来了,真是太感谢了


是我自己买错了,本来是要买双语的,结果买成汉语的了,不过书很不错,值得推荐


孩子很喜欢这本书,看完后还和家长分享!


这本书非常喜欢,孩子一看就喜欢的不行,还带到学校去看了,只是这个版本的字体太小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