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编高中历史解析(下)

曹家骜,张莉  主编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曹家骜,张莉  主编  

页数:

449  

前言

  上海高中的历史教材,从一期课改至二期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版本的不同教材,三者内容差异非常之大。目前,上海高一、高二学生使用的是华东师大主持编写的第三个版本的新教材。这套新教材共六册,采用中外通史合编的体例,中外历史分别按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交叉编排,呈现出跨度大、时间长、头绪多、内容繁等特点,在教学中广大师生必须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有鉴于此,本书编写组组织了部分上海市重点高中的一线教师编写了这套《新编高中历史解析》,作为学习历史新教材的同步教辅材料。  《新编高中历史解析))分为上、下两册,按新教材编排顺序编写,在教学中可作为同步练习使用。每一课的编写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知识结构、能力分析和思维训练。“知识结构”部分是运用提纲式或图示式概括本节课的框架结构,“能力分析”部分是对典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作简要分析;“思维训练”部分包括三种题型,即选择题、简释题和问答题以及材料分析论证题。  本书上册根据新教材第一至第四册的内容编写,下册根据第五至第六册的内容编写。下册除了同步练习外,还附有六套不同学习阶段的综合练习。所有练习题都附有参考答案。本书的选题原则是:保留一些经典试题,改造一些传统试题,借鉴一些他人试题,编制一些原创试题。命题力争能力立意,使知识型试题和能力型试题并重。需要指出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以本书代替教材,必须以教材为本,只有掌握和理解了教材内容,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

内容概要

 本书每一课的编写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知识结构、能力分析和思维训练。“知识结构”部分是运用提纲式或图示式概括本节课的框架结构,“能力分析”部分是对典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作简要分析;“思维训练”部分包括三种题型,即选择题、简释题和问答题以及材料分析论证题。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同步练习
第五分册
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第9课 清末新政
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第12课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第1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四单元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第14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5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第五单元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第17课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第18课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六单元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七单元 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
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第25课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第26课 红军长征
第八单元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27课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第28课 罗斯福新政
第29课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第31课 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第3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六分册
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2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3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第4课 民主和独裁的较量
第5课 国民党统治危机
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7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8课 美苏“冷战”的开始
第9课 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10课 大国关系的重组
第11课 “冷战”的结束
第四单元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第12课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
第13课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第14课 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发展
第15课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
第五单元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16课 新中国的诞生
第17课 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18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
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20课 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21课 “文化大革命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
第2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23课 改革开放
第24课 一国两制
第八单元 中国走向世界
第25课 初登国际舞台
第26课 外交舞台的拓展
第27课 新时期对外关系
第二部分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一 (第1-2册)
综合测试二 (第3-4册)
综合测试三 (第5册)
综合测试四 (第6册)
综合测试五 (第1-6册)
综合测试六 (第1-6册)
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2. 俄国十月革命中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反映的实质是()  A. 协约国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的实行  B. 俄国与协约国帝国主义的矛盾  C. 俄国无产阶级与协约国帝国主义的矛盾  D. 国际无产阶级和同盟国的矛盾  3.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 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 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剩余粮食的征收方式是:  A. 有偿征收  B. 无偿征收  C. 低价购买  D. 限价购买  5. 苏俄新经济政策得以实施的前提包括()  ①有巩固的工农联盟  ②苏维埃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③国民经济已明显好转  ④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被粉碎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 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 大型的工矿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 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7.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  ②无代价地征收农民剩余粮食  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④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的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 加强工业中国有经济成分  B. 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 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D. 借用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发展工业  9.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无条件服从  B. 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  C. 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D.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编高中历史解析(下) PDF格式下载



看过上册,很不错的书!


真心不错。和外面卖的一模一样、


高三学生买的,很好。


前面的小結還行


老师让买的,适于高考复习


老师推荐的教材,想必是一本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