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片蕴其迹

岑其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岑其  

页数:

139  

前言

  我每次经过一座名山,见游人如织,每次都会感受到山川树林里潜藏着不可思议的能量和威胁。每个过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大多数会忽略了自己的欲望、心中迫切的需要,甚至根本不会去理解山川对人的诱惑。  清晨,云蒸霞蔚,寂静无声;中午,阳光明亮,蓝天白云伸手可及;晚上,群山似乎非常地接近,它们冷漠、孤单地矗立着,有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近在咫尺,又宛如广阔而遥远。悠久绵长的大地山川存载着世界的快乐和悲伤,它本身没有思想,但过路的人会觉察到自己的短暂渺小。在你离开人世后,它们会继续存在千年万年,而你将带着所有的忧虑、悲伤、快乐、不满逝去。  游人在美的世界中暂时脱离世界,追求自己特殊的天赋或野心、爱好和欢愉,而他们似乎不太明白自己就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当下。山川永恒存在,而你在这个时段,经过这种短暂,让你暂时寻求山峦以外的东西,因为你自身所没有的永恒、神性与美丽在这里形成对比。溪水沿山谷流泻而下的声音是永恒不变的,而面对的游人天天在变。游人的思想在说明这里的存在,它真的是一种从有到“无”的驱动力,整个世界结构的一部分,相反,却予以游人更多的是失落和困惑。当美丽的山川渐渐地消失在每个人的眼前,这一个个当下的个体是否又在思考生活中所带来的已经积累了很长久的阴影,包括悲伤、失落、压力、恐瞑、应酬与争执。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摆脱生命旅程中的一切压力、悲伤和争执呢?这与意志力无关,这与财富无关,这与地位无关。意志力只是行为思想的产物,财富与地位只是暂时捕捉的妄念。过多的妄念会毁灭一个清净的世界,即个人的内心世界。个人,就是世界、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当你脱离世界,内心深处也一样脱离自我,重要的是,不要以内在和外在来思考人生,而要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我们生命中所有经历的悲伤善恶只能是一个局部。只有在妄念净空的时候,心底才会生出焕然一新的东西,静静地得到快乐。  我们在看山、云、树、水流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意图,乃是“自我”的熄灭。在空寂之中享受一份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和宁静。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一个执著的个体,所以有虚妄不安的心跳,没有目的的妄念。而永恒的话题只是失去,时间在失去,思想在失去,亲朋好友在失去,人们透过各种神明、某些不受时间拘束的东西以及意识形态与希望来寻找永叵。而找到的永恒全是伤害、欺骗、死亡和苦痛的轮回。  你与青山白云没有任何关系,但你可以驻足聆听它的声音。你在白云之前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如果你能在山川白云之前可以终止过往的记忆,新的你将会诞生。  我们彼此吸引,就像山川和白云,少一点妄念和目的,爱将之永恒,心灵将之自由和美丽。

内容概要

  不要过多地去考虑绘画的本质和局限,在视觉和理念相对统一的作用下,只能让自己仰望绘画世界。我们的创作,其实要让周围所有的人来理解作品的意义,这才是好的作品。把平面转换成想象空间,主要目的是让你创作的思想变成一种动力。我们习惯说的“气息”——生动气势是中国画中最难表现的,也是每个中国画家最难逾越的障碍。

书籍目录

永恒(代序)陶渊明概论周敦颐概论苏轼概论李清照概论王阳明概论朱熹概论刘海粟论元代画坛的领袖赵孟烦倾听悲伤自有惊雷笼宇内谈陈之佛海派画家四大名旦画集序永远的怀念梅调鼎论略谈复古与画有缘蠖叟吟不朽的灵魂顾恺之研究生命能寂寞吗丽江之行随记谈绘画创作中国画不能没有笔墨和线条我是慈溪人关于故乡画展关于乡恋我与佛的对话会昌之旅赣州之恋感谢人生《历代诗词精选集》序简述“以锦喻文”的现象享受美丽汗颜之笔热爱生命夏愁怎画画观音记我为民族而自豪后记

章节摘录

  因为,在此之前,慧远写了一篇《形尽神不灭论》的文章,宣扬人死只是肉体的死亡,精神是可以永存的。要求世人信佛行善,苦修积德,以求“往生”,从而进入天国。慧远还为此立佛影,写了《万佛影铭》,进一步地宣扬人的精神可以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永不泯灭。  陶渊明不可能接受这种理论,因此也不会加入由这种理论支撑的“白莲社”。  朋友之间的往来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趣味与人生观的完全一致。友谊和哲学见解并非是一码事。陶渊明与慧远及白莲社中人的交往过从就是如此。他仍然清醒地保持着自己的见解和独立的人格,并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他人。一方面,为了表达他对佛教《形尽神不灭论》的反对和对道教“长生不老”说的否定;另一方面,也为了在广泛的意义上发表对生死问题的看法,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陶渊明写了他的著名诗篇《形影神》。在这首诗中,陶渊明提出了“形神相即,形尽神灭”的观点,与慧远的“形尽神不灭”针锋相对。同时,陶渊明从生死人题,发表他的宇宙见解。他以“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的诗句,说明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有生必有死”这是客观规律。只有“不喜亦不惧”地去顺应自然规律,才是正确的态度。这种观点,也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中。  还有他去世前写的《拟挽歌辞》三首和《自祭文》,在文学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他关注的是生命的自然过程,而不是它的结局,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以现实的努力来抗拒人生的虚幻和时间的奔流,从而超越生命的有限性。陶渊明对生死的清明旷达具有永叵的文化价值。  正因为陶渊明对生命有着如此清醒的理解和把握,所以他才能写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进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之一)。这样让人感奋,催人奋进的诗篇。2.陶渊明与田园诗田园诗在陶渊明的诗文创作中是一个突出的亮点。我觉得他至少有以下几个“第一”。  (1)陶渊明是开拓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新天地的第一人,也是作为文人大量写作田园诗的第一人。  在陶渊明以前,也有一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比如,《淮南子·道应训》记载的:“今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说明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最原始的诗歌;《礼记·郊特性》中“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些都和农业劳动密不可分。还有被钱钟书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的诗经中的《七月》。它用一个农民的口吻写了一年中的生产和生活。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固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使之不能成为一类诗歌题材。而陶渊明以前的著名诗人如屈原、宋玉、枚乘、贾谊、司马相如、三曹等没有一个是写田园诗的。作为文人大量写作田园诗的,陶渊明是第一人。在陶渊明的笔下,田园与劳动第一次在文人作品之中变得有意义。他直接影响了唐代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风格。  (2)陶渊明是真正长时间居住在农村,亲身参加农业劳动并写了如此多田园诗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个)


编辑推荐

  汉仙羽化贯长空,剪出百态稀奇峰。峰峰排闼青冥入,补天造化夺神工。斜壁断崖挂彩虹,天根月窟飞白龙。风云际会如有时,浩气万古天下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片蕴其迹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