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华寓言典故故事

王辉 三秦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三秦  

作者:

王辉  

页数:

31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华寓言 典故故事》(经典珍藏版)在我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中,寓言和典故是两朵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奇葩,是中华文学宝库里重要的一部分。寓言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记载和阐释丰富而深奥的道理,简明生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以及极具讽刺意味的语言,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极大启示,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形式。而每个典故都有来历和出处,往往仅用片言只语,便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昔日风采,并深刻地揭示历史兴亡的真谛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书籍目录

中华寓言故事哀溺 / 2按图索骥 / 2百发百中 / 3暴富 / 4杯弓蛇影 / 4扁鹊见秦王 / 5扁鹊说病 / 6卞庄子刺虎 / 7炳烛之明 / 8剥地皮 / 8不龟手之药 / 9不禽不兽 /10不识车轭 /10不食盗食 /11不死之道 /12不死之药 /12藏贼衣 /13操舟若神 /14曹娥善歌 /15肠烂将死 /15朝三暮四 /16城门失火 /17吃人不吐骨头 /17吃素 /18齿亡舌存 /18丑人效颦 /19楚人学齐语 /20楚人有两妻者 /20楚有善为偷者 /21处女遇盗 /22唇亡齿寒 /23大鹏与焦冥 /23蹈水之道 /24东食西宿 /25对牛弹琴 /26恶狗溺井 /26二技致富 /27方舟济河 /28冯妇搏虎 /28高山流水 /29割肉自啖 /30弓与矢 /30公输削鹊 /31公仪休嗜鱼 /31勾践事吴 /32古琴高价 /33关尹子教射 /33邯郸学步 /34寒号虫 /35好沤鸟者 /35合本作酒 /36和氏献璧 /36涸泽之蛇 /37涸辙之鲋 /38狐假虎威 /39画蛇添足 /39换手指 /40回生之术 /41击鼓戏民 /41鸡犬皆仙 /42急不相弃 /42纪昌学射 /43稷之马将败 /44骥遇伯乐 /45匠石运斤 /46狡狐搏雉 /47截竿入城 /47借衣 /48金翅鸟之死 /48金钩桂饵 /49荆人涉 /50荆人畏鬼 /50惊弓之鸟 /51精卫填海 /52井之蛙 /52景公饮酒 /53九方皋相马 /54橘与枳 /55苛政猛于虎 /56刻削之道 /57刻舟求剑 /57恐钟有声 /58刳马肝 /59夸父追日 /60鲲鹏与斥 /60滥竽充数 /61狼子野心 /61老虎求生 /62老马识途 /63乐羊食子 /63两败俱伤 /64两小儿辩日 /64猎者得麋 /65林回弃璧 /66笼鸟减食 /66鲁人徙越 /67麻雀请宴 /68马价十倍 /69买凫猎兔 /69卖宅避悍 /70毛嫱与西施 /71矛盾 /71美与丑 /72蒙鸠为巢 /73麋虎俱坠亡 /73莫砍虎皮 /74南辕北辙 /74猱搔虎痒 /75藕如船 /76庖丁解牛 /76齐人有好猎者 /78杞人忧天 /78千里买首 /79千万买邻 /80黔之驴 /81强取人衣 /82窃疾 /82窃金不止 /83曲高和寡 /84曲突徙薪 /84劝学 /85染丝 /86攘鸡者 /86任公子钓大鱼 /87塞翁失马 /88三人成虎 /89上帝杀龙 /90社鼠 /91生子容易作文难 /91食肉 /92守株待兔 /93熟能生巧 /93死后不赊 /94宋人御马 /95螳螂搏轮 /95田父得玉 /96田鸠见秦王 / 97田子方赎老马 / 97同舟共济 / 98剜股藏珠 / 98亡羊补牢 / 99望洋兴叹 /100为盗之道 /101卫人嫁子 /102畏影恶迹 /103献鸠 /103相法不准 /104相剑者 /105薛谭学讴 /106学皆不精 /106学屠龙 /107学弈 /107揠苗助长 /108掩耳盗钟 /108晏子使楚 /109燕雀相乐 /110杨布打狗 /110养猿于笼 /111叶公好龙 /111夜狸偷鸡 /112一钱莫救 /113欹器 /113疑邻窃 /114以猫饲雏 /115以屠知女 /115以叶障目 /116引婴投江 /117郢书燕说 /117有钱者生 /118有天没日 /118愚公移山 /119与狐谋皮 /121鹬蚌相争 /121远水不救近火 /122越人学远射 /122越王好勇 /123臧谷亡羊 /123造父学御 /124曾母投杼 /125曾子杀彘 /126赵人患鼠 /127赵襄主学御 /127郑人买履 /128郑人逃暑 /129郑人争年 /129指鹿为马 /130智子疑邻 /131周人怀璞 /131庄子妻死 /132邹忌比美 /133中华典故故事阿豺折箭 /135阿斗 /135阿连 /136阿奴碌碌 /136爱妾换马 /137爱屋及乌 /138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139安居乐业 /140安贫乐道 /141安如泰山 /142安于故俗 /142暗箭伤人 /143拔薤 /144霸道 /145霸陵呵夜 /146霸王别姬 /147白虹贯日 /148白面书生 /149百战百胜 /150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150班荆道故 /151半部论语 /152半途而废 /153包藏祸心 /154抱薪救火 /155北窗高卧 /155比干剖心 /157比肩接踵 /158鞭长莫及 /158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59拨乱反正 /160伯牙鼓琴 /160博浪椎秦 /162不教而诛 /162不名一钱 /163不怕官,只怕管 /164不食周粟 /165不为五斗米折腰 /166不学无术 /167不越雷池一步 /168才高八斗 /169沧海桑田 /169沧海遗珠 /170豺狼当道 /171长城自坏 /17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73程门立雪 /174赤膊上阵 /175出其不意 /176初出茅庐 /176初生之犊不怕虎 /177楚凤 /178楚王好细腰 /179春风不度玉门关 /179绰绰有余 /180聪明自误 /181大风歌 /181大巧若拙 /183大义灭亲 /183当断不断 /184当炉卖酒 /185盗泉宁渴 /186道不拾遗 /187得陇望蜀 /187地利人和 /188雕虫小技 /189东窗事发 /190东道主 /190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191妒贤嫉能 /192断章取义 /193多行不义必自毙 /193恶贯满盈 /194尔虞我诈 /194耳闻不如目见 /195二者必居其一 /196翻云覆雨 /197反客为主 /198方兄 /19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00飞将数奇 /200非同小可 /202分道扬镳 /202分我一杯羹 /203风吹草动 /204风马牛不相及 /205风中残烛 /206冯唐易老 /206妇人之仁 /208傅说版筑 /208覆水难收 /209干戈化玉帛 /211干将莫邪 /211杲卿发 /213割鸡焉用牛刀 /213割席分坐 /214歌玉树 /215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215钩心斗角 /216狗烹弓藏 /217狗尾续貂 /218顾名思义 /219挂羊头,卖狗肉 /219管中窥豹 /220广开言路 /221国色天香 /222国士无双 /222虢灭虞亡 /223过河拆桥 /224害群之马 /22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25好大喜功 /226好好先生 /226号令如山 /227何足挂齿 /228河东狮吼 /229鹤立鸡群 /229鸿鹄之志 /230呼风唤雨 /231囫囵吞枣 /232虎头蛇尾 /232画饼充饥 /233画龙点睛 /234黄鹄举 /235毁钟掩耳 /235魂飞魄散 /236火树银花 /237鸡鸣狗盗 /237急则抱佛脚 /238疾风劲草 /239既往不咎 /240寄人篱下 /240家徒四壁 /241渐入佳境 /242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243蛟龙得水 /244佼佼者 /245洁身自好 /246结草 /247介子推不言禄 /247借寇 /248近水楼台先得月 /249居安思危 /250卷土重来 /250空城计 /252空前绝后 /252口快心直 /253口蜜腹剑 /255口若悬河 /255胯下之辱 /256快刀斩乱麻 /257困兽犹斗 /257老蚌生珠 /258梨园弟子 /258李白乘驴 /259廉颇善饭 /260两袖清风 /260邻女窥墙 /261临渴掘井 /262柳暗花明又一村 /263鲁肃指 /264洛神 /265马革裹尸 /265买椟还珠 /266卖剑买牛 /266芒刺在背 /267盲人摸象,各执一见 /268门庭若市 /268孟母三迁 /269民为邦本 /269明哲保身 /270明珠暗投 /270莫须有 /271南柯一梦 /272牛角挂书 /273弄玉吹箫 /273呕心沥血 /274攀龙附凤 /275盘根错节 /275赔了夫人又折兵 /276披肝沥胆 /277皮里阳秋 /278平步青云 /279平易近人 /279破镜重圆 /280扑朔迷离 /281骑虎难下 /282千钧一发 /283牵裾 /283前功尽弃 /284强弩之末 /284巧取豪夺 /285请君入瓮 /285人琴俱亡 /28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87如火如荼 /287如鱼得水 /288入木三分 /288三寸之舌 /289伤风败俗 /289失旦鸡 /290树倒猢狲散 /290泰山北斗 /29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91桃李满天下 /292题门 /293田忌赛马 /293铁笛惊龙 /294推梨让枣 /295推心置腹 /295完璧归赵 /296望梅止渴 /296韦编三绝 /297闻鸡起舞 /298卧冰求鲤 /298卧薪尝胆 /299五十步笑百步 /299先发制人 /300胸有成竹 /300言过其实 /301偃旗息鼓 /302扬长避短 /303扬眉吐气 /304一箭双雕 /304一琴一鹤 /305一柱擎天 /306怡然自得 /306以人为鉴 /307枕戈待旦 /309中流砥柱 /309孜孜不倦 /310

章节摘录

书摘寓言一直被称为“智慧的花,哲理的诗”,它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又充满诗意的美。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是一颗独特的璀璨的明珠。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的主旨在于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或世人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如讽喻拖延改正错误的《攘鸡》,讽刺急于求成、按主观办事的《宋人揠苗》,讥讽只管吹嘘、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以及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脚的《郑人买履》,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它们经过先秦诸子的运用,突出了哲理性和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也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艺术。它们不仅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随着历史的脚步,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像《杞人忧天》、《东施效颦》、《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狐假虎威》、《夜郎自大》已成为今天家喻户晓的故事。典故,就是典例故实。一般来说,凡是出现在古籍中,被后人袭用的故事或词句,都可称之为典故。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人物,发生过各种各样的事件,流传着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其中一部分故事,经后人熔铸凝炼,成为诗文中经常引用的典故。这些典故比喻形象恰当,寓意深刻,言简意赅,无论在书面还是口语中,都深受人们的喜爱。精彩的典故,往往只言片语,却可使文章熠熠生辉;寥寥数字,却可揭示深奥的哲理。典故多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代诗文等,是文化积淀而成的一种艺术结晶。典故虽只言片语,却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聪明睿智,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说,典故以其精炼的文字,再现了多彩的历史画卷,传承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其形式多样,一个典故往往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它们相互交替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典故的故事性更强,内涵更丰富,使广大读者在了解历史知识、美化语言和培养高尚情操的同时,更加热爱我们伟大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中华典故源远流长,涉及面广泛,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典故有助于了解历史知识,继承并发扬我国灿烂悠久的文化。本书主要选取那些具有积极意义、故事情节曲折、趣味浓厚的典故,如《初出茅庐》、《画饼充饥》、《囫囵吞枣》、《空城计》、《叶公好龙》等作品,使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在阅读中训练各方面的素质、技能,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本书共收录先秦至清代的寓言、典故五百余则,故事内容用通畅的现代汉语写成,材料真实可靠,读后可以了解寓言、典故的来龙去脉及思想含义,每则千字左右,并引用百字左右的典源,以供理解原意。所取的寓言、典故尽可能是最早见之于史籍的。此外以寓言、典故名称的汉语拼音顺序为排序方式,以便读者查阅。同时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尤其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将中国众多的寓言、典故通俗化、故事化,是我们的一次尝试。限于知识水平,编写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批评指正。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编 者2007年7月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古人最高的原则是意蕴,就像寓言那样,其中所含的教训就是意蕴。——[德]歌德 即使到今天,人们要以新的光亮照耀人类的理解力,既要克服偏见,而又不至于引起争辩、敌意、反对或骚动,也必然要循着这同一的道理,即求助于寓言、隐喻或暗示的类似的方法。——[英]培根


编辑推荐

《中华寓言 典故故事》(经典珍藏版)编者精心挑选了思想性、故事性、艺术性都比较优秀的寓言和典故故事编辑成了这本《中华寓言·典故故事》,它汇集了中国古代几千年来的语言艺术的精华,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形式,使读者晓其理,通其意,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以启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华寓言典故故事 PDF格式下载



外表看着舒服,性价比也好~~~这个系列的书买了不少了,对我帮助很大~~~中国人多看看这个吧~~~


小学生,中学生都应该能从书中获益。文白对照,适合初学文言文的人提升学习兴趣。


書里面每個故事都有原文的出處,不錯.


每一个寓言和典故都有原文的出处~~不单是适合中学生~~我觉得是所有的人都该了解学习的书籍~~


希望通过成语里的故事吸引小孩学习成语这本书的成语故事,讲的一般般,吸引力不怎么样。更倾向于买老版的成语词典


有文言文以及翻译成现代文的对照,但是现代文部分翻译得不太好


还行吧,没啥特别的,没看完


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古老的封面


质量很好,没有破损。内容上比较简单,积累知识的同时可以积累一些必要的文言词汇,适合初中生读。


买给小朋友的 不过他不爱看。。。


书本的质量还不错,有张小书签,很精致! 篇数很多但是篇幅有些短!


还可以,封面有点破损,谢谢送的书签


很不错,发货速度和书的质量和书的内容都不错。


书印刷的很有特色,而且价格非常实惠,值得一买!


主要是给孩子看,长长知识还行,做人的道理还得另外教。


适合中小学生看,黑白的,但是我买错了,想要给小朋友学得有大家教才行


这一套书似乎都是这样,只是收集了一些故事 既没有详细的注视 也没有专门的解说而且翻译上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果说是面对入门用户的话又难免会误人子弟 如果是对稍微有点基础的读书人又显不够严谨总之也是要明辨是非 里面的解释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不过这一套书的立意是无庸置疑的 物美价廉 不过物美还主要表现在装帧 印刷上... 阅读更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