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动物的文化

陈心启,虞泓 上海文化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上海文化  

作者:

陈心启,虞泓  

页数:

21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生命世界中最奇妙的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亿年或更长的时间。它们是环境造就的,既适应也依存于环境。动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这正是值得人类借鉴的地方。人类源于动物,自应高于动物;关爱自己,也应关爱其他生命。 本书旨在通过介绍与讨论某些动物的行为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以增进人类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希望人类能更加关爱野生动物,更加爱护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全都是在同一个方舟上,同呼吸,共命运的,宇宙中也只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方舟”适于我们居住。同舟共济。这或许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吧! 本书叙述语言妙趣横生、举例生动、图片精美,通过介绍与讨论某些动物的行为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使读者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以增进人类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更加关爱野生动物,更加爱护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

作者简介

陈心启,教授,1953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1957-1961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完成植物学学业,1983-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馆长、植物分类与地理研究室主任和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实验室主任。曾担任中国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1983-1996)和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

书籍目录

自序引言第一章 动物的性第二章 动物的爱第三章 动物的食物第四章 动物的疾病第五章 动物的个头第六章 动物的交往第七章 动物的寿命第八章 动物的运动第九章 动物的思维第十章 动物的栖息环境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动物的性  食、色,性也。  ——告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孔子  动物一生忙忙碌碌,不外乎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两件大事,也就是“食”和“性”。人类也不例外。早在2000多年前的《孟子》中告子就提到“食、色,性也”;孟子又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把食、色视为天性,不可或缺。  “性”是很尴尬的事,却又几乎无处不在。如果你家里养了一对成熟的狗,那么就一定会发生你不愿意看到的,更不愿意让你孩子看到的,追问起来也难以启齿的尴尬事。这就是“性”,挥之不去,禁之不止的“性”。  动物为什么需要性呢?性是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而且在做爱过程中极易受到掠食动物的伤害,却为何会进化成为一种生殖策略呢?博德默(W.F.Bodmer)说,性“有助于把在不同个体中的有利突变积累在单个个体内”。其他生物学家的看法也基本一致:有性生殖会加快基因的重组,促进新变异组合的产生,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的变异来源,使生物能更快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  最近新西兰科学家在对酵母进行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对比实验中发现:在生存压力不大的环境中,两种酵母生长速度相同;但在高温或高盐的恶劣生存环境中,有性生殖的酵母比无性生殖的酵母生长得更快。显然,两性问的基因交流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性受到自然选择的偏爱并不是偶然的。  在自然界中,动物的进化受多种多样环境因素的制约,两性关系也表现出很大的多样性。群婚型、一夫多妻型、一妻多夫型、一夫一妻型、孤独型以及其中的过渡类型都能在动物界中找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动物的文化 PDF格式下载



很不错的一本有关动物社会学的著作,大力推荐!


不错的书 买来送人的


偶然的机会在书城看到,送人了,后来又在当当买了一本,自己看。
很喜欢,专家写的普及读本,有知识,有趣,难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