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嘉定竹刻

燕小明,陶继明 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

燕小明,陶继明 编  

页数:

162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河。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带给中国人骄傲的同时,也留下了令世界惊奇的各色瑰宝;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厚文化遗产积淀润泽着后世子孙的精神家园,也让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骄傲向世界展示祖先留下的宝藏。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以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被界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差异造就了形形色色、别致多样的文学、歌舞、美术、技艺和习俗等,它们因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价值而被认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从女娲补天传说的五色神石,到端午节汩罗江畔的龙舟竞渡;从《牡丹亭》里一唱三叹的婉转昆腔,到《高山流水》中意境悠远的古琴雅韵;从七彩瓷器釉下的瑰丽纹饰,到顾绣、竹刻巧夺天工的奇丝妙缕;从中医针灸以外治内的灵动针法,到太极武学博大精深的一招一式,这些中华文化符号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逐渐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地溶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着的特有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承续着中华文化之魂,被视作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身边,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注视、可以惊叹、可以赞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永远存在下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们已经斑驳和脆弱,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其生存环境正在受到威胁,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亡或失传的危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内容概要

  嘉定竹刻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的江南古城嘉定,由朱鹤创始,至今已近五百年历史。嘉定竹刻以刀为工具,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文、印诸类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作品有淡淡的书卷气和金石味,风雅绝俗,是历代文人的雅玩。经历了晚明以“三朱”为代表的创始期,清初以吴之璠、“封氏三鼎足”为代表的发展期,嘉定竹刻至清中期达到全盛。流派纷呈、技法多样,名播海内外。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嘉定竹刻五百年精妙绝伦的嘉定竹刻朱鹤创嘉定竹刻诗人竹刻家朱缨朱稚征发展朱氏竹刻嘉定竹刻第一重器书卷之气 金石之味文人与竹刻吴之瑶变法封氏圆雕三鼎足书画竹刻家周颢刻露精深的顾珏嘉定竹刻进入宫廷以刀代笔 以竹为纸嘉定竹刻的题材与样式嘉定竹刻的选材与制作嘉定竹刻的雕刻形式与刀法嘉定竹刻的风格与流派嘉定竹刻中的像生器嘉定竹刻中的书法艺术明月诗会与诗筒海上神工 薪火相传金元钰与《竹人录》精绝依然的嘉庆道光朝竹刻嘉定竹刻的转型近代大师潘行庸护宝三杰竹刻的传承嘉定竹刻的收藏与鉴赏嘉定竹刻的研究嘉定竹刻的保护嘉定竹刻博物馆竹人名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朱稚征一生勤奋治竹,虽距今已近四百年,但所留作品较多,且大多为精品。流传至今的作品,以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圆雕残荷洗”为典型器。名虽日“洗”,难以贮水,实为案头文玩。洗以深秋荷叶为主体,边卷欲枯,虫蚀透漏,筋脉叶内浅镂,叶外隐起,无不逼真。旁侧凹下处,着一小蟹,仿佛郭索有声。作品中所展示的螃蟹、残荷等各种生动形象,均透露出一股大自然的清纯气息,充分显示出朱稚征写实功力强、形准而神达的艺术才能。王世襄先生称此件为“意匠镌镂,并臻佳妙,三松竹根制器,未见更胜此者”。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圆雕寒山拾得像”,生动传神地再现了唐代诗僧寒山、拾得的癫狂形象,二僧以莲瓣为舟,苕帚作桨,欣然共济,一水可航,构思奇妙,镌刻亦精,充分展现了朱稚征圆雕竹刻创作的艺术才能。此外,他还有“浮雕仕女窥简笔筒”、“饮中八仙笔筒”、“庭院仕女笔筒”、“松荫高士笔筒”等作品传世。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传统绘画,布局得体,刀法娴熟简练,遒劲有力,反映出朱稚征高超的竹刻技艺。从这些作品创作的时间看,大都在明代天启、崇祯前后,由此可知天启、崇祯时期是朱稚征的创作活跃期。他的作品代表了明末竹刻的最高艺术成就。

后记

《嘉定竹刻》终于定稿了,我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此书从2007年仲春正式启动,至2009年盂夏杀青,整整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作为“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从书”的一种,此书的编写工作,始终得到上海嘉定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及嘉定博物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的指导和督促。区文广局领导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制订编写计划,确定编写人员,审阅编写提纲,确保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其间由于撰稿人员的调动、退休等诸多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书的编写进度。本书的编撰工作颇不顺畅,为了编成一本融史料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书,仅大纲就前后作了五次重大的修改,内容更是数易其稿,个中甘苦,自不待言。嘉定历史上尽管曾有过金元钰的《竹人录》、吕舜祥的《嘉定的竹刻》等著作,但内容仍嫌单薄,不足以全面展现漫长的嘉定竹刻历史。而要编写一本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嘉定竹刻的书,材料显得十分匮乏。为了寻找有价值的材料,我们在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处千方百计地搜索有关义献,并采访老一辈的竹人,以获得更多的资讯。经过辛勤地搜集,不断地发现,材料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渐渐丰富起来,为本书的编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书编写过程中,张迎尧、徐秉方、周其确及台湾的黄玄龙等多位先生曾提供资料,鼎力相助;张琴女士几乎担任了全部文稿的打印,王光乾先生进行了精心核对,吴学俊先生拍摄了部分照片;责任编辑周莺燕女士:多方指导。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编辑推荐

《嘉定竹刻》:上海大都市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和多元包容的文化风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淀深厚,形态丰富,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上海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多个门类,是上海近现代历史,城市文化和工商业文明的代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历史积淀,构成了上每古今融合,东西交汇的城市文化底蕴,既是海派文化发展的载体和见证,也是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基础和资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嘉定竹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