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活在别人的历史里

李菁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作者:

李菁  

页数:

283  

Tag标签:

无  

前言

  大概是四年前北京冬日的一天,极冷,南五环那里的北风尤其强悍,我和李菁约在早晨,一起去采访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子毓瞻。在这位九十老人的家中,我们听他回顾往事,不断追问那些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一直忙到黄昏。  那时,我刚从香港转往北京清华大学教课,凤凰卫视让我接手《口述历史》栏目,而且要直接采访这些见证历史的人物。我大学读的就是历史,等于回归本业,自有一种兴奋。正好李菁也在寻找新的采访路向,她在《三联生活周刊》原来是跑时政新闻的,辛苦不说,有时误入“雷区”被炸得遍体鳞伤,却还不知道究竟得罪了何方神圣,那就真是噩梦了。  我劝她不如改采旧闻,还可相互合作,她颇有兴趣。于是,这次专访毓瞻,就是我们新的尝试。实际上,她早先已发表过多篇历史人物的特写,并非新手。因为都做口述历史,我们时常交换采访线索,相互参考,又各有侧重。只是从2008年开始我已经退出,她仍一直做下去。这本集子里的文字,就有不少篇目以历史和历史人物为题材。  以我的经验,采访历史上的事情,先要做大量的准备“功课”,才会有意外的发现;有时比采访今天的新闻更加有意思,但所涉风险绝不比新闻采访小。李菁应有同感。她在《三联生活周刊》的“口述”今天还在继续,而凤凰卫视的那个《口述历史》栏目,终于在外界的特别关心下无奈消失,代之以“中国记忆”。  我认识李菁在先,然后才看她的文字。作为电视人,我特别注意到她写的采访报道常以一种电视画面般的视觉效果来开头。就像2003年尾她专程到香港采访梅艳芳去世的新闻,写出的封面故事如此开头:“一袭明黄色的长袍轻搭身上,露出瘦削的肩头,戴一头亚麻色假发的梅艳芳在被处理成绛红色的香港背景里回眸凝望,看不出是留恋还是告别。在香港尖沙咀附近一幢高楼一问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一进门对面墙上便是这张巨大海报……”记得她报道中国宇航员时。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所写的其他历史类文章。 著名媒体人曹景行推荐作序,全新披露“四大家族”历史隐情,以及蒋介石日记开放的台前幕后;探秘“九一八”前夜的张学良,和其在台湾的幽居岁月;追寻重返大陆后的“宋氏家族”的命运;首次还原“攻占总统府”的历史瞬间,以及1937年11月5日的“上海沦陷”和1938年7月22日的“深远边缘的汪精卫”;全书分“政坛非政治解读”“是真名士始风流”“定影鲜活的瞬间”三辑。

作者简介

李菁,1973年1月出生。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先后任社会部记者、主笔。已出版《往事不寂寞》一书。

书籍目录

第—辑 政坛非政治解读 蒋介石日记开放的台前幕后 百年宋美龄 重返大陆的宋氏家族 历史与历史研究之外的“四大家族” 张学良在台湾的幽居岁月 陈赓记忆 我与父亲项英:两代人的沧桑往事 我的父亲周扬第二辑 是真名士始风流 海上闻人杜月笙 袁克定的残烛之年 唐德刚:活在别人的历史里 章士钊:93岁老人的最后一次斡旋之旅 曹聚仁:浮出水面的“密使” 邵洵美:被遗忘的名字一 杨苡:与巴金一家六十九载的交往 破船载酒忆平生 王芸生:一个人与一部书的传奇第三辑 定影鲜活的瞬间 润麒:走出历史的烟尘 戴安澜: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分 无字的墓碑:回忆我的远征军历程 攻占总统府:一个时代的终结 西路军:那段曾经被遮蔽的历史 沈阳,那些被改变的命运 新一军将领的命运 1931年,九一八前夜的张学良 1937年的中国军队 1937年11月5日,上海沦陷 1938年7月22日,深渊边缘的汪精卫

章节摘录

  观来看那段历史。但对于当时许多未解之谜、事件背后的因素,尤其是决策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日记提供了重要线索。”郭岱君指出。  对于开放日记的步骤,郭岱君解释说:“我们是希望尽量多公布,但这批日记损坏情况严重,有的被水浸过,有的已经破损,甚至无法打开,胡佛花了很多时间在修复上面,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  对日记的保护和整理是很复杂的技术工作。蒋介石日记运抵后,工作人员先要将这些存放了几十年的日记去霉,然后干燥。郭岱君说,日记有的部分甚至有上百页打不开——专业术语称“档案砖”,技术人员必须先用无酸的水蒸气将其弄湿滋润,小心翼翼地一页页打开,去霉、防腐、熨平、干燥,再放到无酸的盒子中存放。胡佛对每一页日记都以高精度的微缩(microfilm)保存下来,“修复比保存还要费时,成本也大得多;另外,这都很花时间,也是技术很复杂的工作”。但处理后仍有一些无法阅读,这或许更增加了这部日记的沧桑感。  据了解,保存蒋介石日记的档案库就像银行的保险柜一样,由专人把关,馆长和另一位负责档案收藏的工作人员各持一把钥匙,两把合起来才能打开库门提取需要的材料。哪怕是负责整理日记的专家,也不能轻易接触原件。  胡佛研究院是学界公认的,除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全球收藏中国近现代史档案资料最丰富的档案馆。目前,研究院收藏了包括宋子文、张嘉墩、陈立夫、黄郛、陈独秀、胡适、史迪威、魏德迈、陈纳德等中外著名人士的私人档案,又增加了约300万件国民党档案、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孔祥熙档案等。胡佛的收藏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一个人到胡佛来,无论哪个国籍,文化程度怎样,只要凭有效证件,登记后都可以借阅,但只能用档案馆提供的纸张抄录日记。“一般档案是可以影印或使用笔记本电脑输入的,但蒋介石日记例外,不得影印,也不能使用笔记本电脑,这是蒋家的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  研究院的马若孟教授特别强调,胡佛研究院只提供材料,“对于用档案的人是什么立场、他们会写什么文章,我们不会对其有任何限制。不同人来看蒋介石档案,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人、美国人等,立场不一样,选取的材料也不一样,这一点研究院完全不介意”。


编辑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李菁  继《往事不寂寞》之后最新历史文集  著名媒体人曹景行推荐作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活在别人的历史里 PDF格式下载



由身边的人来看待名人,视角独特可靠,真实感更强。我很喜欢这种叙事角度,作者的语言朴实,挖掘的东西都是我们平时在媒体上看不到的。不错!


学史懂人生!


很有意思。


不如上一本《往事不寂寞》


这本书, 很不错, 把不平凡的人,用平凡的方式描写出来. 平凡的生活, 平凡的感情. 一切与我们这些人如此的亲切


纯属个人喜好,非理性购买,不给大家评论做误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