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戏折书痕

胡晓军 著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作者:

胡晓军 著  

页数:

35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09年是《上海戏剧》杂志创刊50周年,《上海戏剧》的繁荣和沉寂、犹疑和反思、探索和变革,就犹如一台长达五十年的大戏,忠实地记载着上海和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历程。近日,《上海戏剧》从五十年来戏剧圈内外名家为杂志撰写的篇章中,按照年代顺序精选一百多篇,编为《戏折书痕〈上海戏剧〉50年名家百篇文选》一书,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该书通过看似零星、片段其实却有内在连缀的文章,引导读者作一次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戏剧历史的旅行,感悟戏剧艺术的魅力。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辑(1959-1964)发刊词我演《墙头马上》戏剧、绘画,艺术上的两个姊妹我演《盘夫》中的严兰贞中国传统戏曲喜剧的几个特点谈《半把剪刀》的两种演出人声中有弦音弦音中有人声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淮剧唱腔艺术昆丑的配角戏怀梅兰芳先生我的良师益友周信芳谈谈连台本戏悼念予倩先生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学习程砚秋先生的创造革新精神金石可开山可颓一场不寻常的球赛第二辑(1979-1999)《海瑞上疏》应重新上演我看过《赛金花》座中泣下谁最多重演《夜上海》有感重排《清宫外史》在国外学习点滴谈“对儿戏”跑龙套《春草闯堂》的“局式”滑稽独脚戏的来龙去脉我演《阳告》艺如人品梅派名剧谈初上银幕观“野马”,谈徐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美的探索“冷板凳”是可以甩掉的写《马克思“秘史”》所想到的四代人的喜悦和愿望怀念田汉同志“酸、冷、饿”与“三小通用”话说《巴山秀才》的创作京剧小花脸的念白和应云卫同志甘苦相处的日子里双重的纪念意义麒派艺术给我的感受我无法抗拒昆剧的魅力《玉卿嫂》从小说到舞剧化妆艺术生活漫忆我的舞美之路守法破法立法丑缘我的爸爸黄佐临荀派艺术的魅力我的前半生话说父亲王啸平艺精品高芳溢越坛我演潘金莲以独特风格唱出人物的心声从“小老太婆”到王小毛我学不会安分守己打好扎实的基础,流派才能发展自述我如何设计《红楼梦》中贾宝玉“哭灵”这段唱腔的新在旧金山排戏小剧场艺术之我见奇人唐槐秋看戏戏剧载体三变关于改编《孤恋花》的通信“究”戏我的戏剧观贺孟斧轶事我看中国话剧戏台下的杂想我看傩戏十里洋场的评剧家闲话看戏上海早年的戏院和演出揭示出一些人们关心的矛盾冲突戏要有“戏”叶帅为我扇题诗西施悲情情何以堪京剧式微小记炉边夜话蓦然回首现代表演艺术的“内”与“外”我与徐丽仙戏曲的困惑第三辑(2000-2009)演员的继承与创新缅怀“评弹一支笔”的犀老思往事惜晚晴关于音乐剧《日出》的改编看《艺术》欲罢不能京瓦伎艺京剧与上海我们的戏剧缺失了什么俞振飞的《贩马记》情结凤凰再生陈云与上海评弹团尚小云和他的“尚派艺术”市场中的淮剧一个演员的素养阅读罗怀臻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戏折书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