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甬上风物(共6册)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宁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作者: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页数:

932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承载着宁波城市记忆的书。本丛书通过对宁波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进行盘点,全面呈现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成果,兼具资料性、知识性与工具性。本丛书收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是在20余万条普查线索的基础上,去粗取精,适当归并、整理而成。以图表为主,部分辅以照片或插图。本丛书秉承原始、准确、全面的原则,在保证要素齐备的前提下,不倾向对项目展开研究,编写力求简练,仅作资料留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和参考。

书籍目录

《镇海区·蛟川街道》镇海区行政概况镇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镇海区·蛟川街道行政概况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民间美术】【民间手工工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医药】《镇海区·澥浦镇》《镇海区·九龙湖镇》《镇海区·骆驼街道》《镇海区·招宝山街道》《镇海区·庄市街道》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镇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盛世修志,隆代兴文。呈献在大家面前的《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镇海区》,是镇海10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人员,花了半年多时间,走遍了全区4个街道2个镇共20个社区、62个行政村,从7200余份调查线索中筛选出来的,计361篇。她散溢着墨香,透逸着古朴,上溯千年源,下融当前流,原汁原味,毫无雕饰,每一篇都闪烁着镇海人文历史特有的光芒。为历史补事续记,为当代和后人留下了一把开启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的金钥匙。 镇海古称浃口,别称蛟川,坐落于浙东第一大河甬江河口的北岸,面东海,邻慈溪,西南侧与江北区接壤,域境2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5万。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设治,先后名静海、定海、镇海,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现为宁波市的一个行政区,也是一个集港口、侨乡、沿海大工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区。据地质和考古学家证实,数千年前,镇海除西侧边境为四明山余脉之低矮丘陵外,所有域境几乎都被海水浸淫,今天的陆地是在海退以后,人们年复一年不断地筑塘围垦向大海索要来的,民间故有“唐涂宋滩”的传说。 镇海距离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仅10余公里,镇海的先民与河姆渡人同宗同根。历史上的镇海“民半籍渔盐为生”,余则种水稻、植棉麻、纺布葛、工舟船,爱吃海味河鲜,敬祀祖神与菩萨,河姆渡文化的精髓被镇海先祖完整地传承了下来。同时,凭借贯河、通江、达海的水运优势,镇海人善于闯海,敢于闯海。早在唐宋时期,就不断组织大船队远航日本、高丽(朝鲜)等国开展贸易,凡日本、高丽、大食(阿拉伯)、诸婆(印尼)、真里富(柬埔寨)、占城(越南南部)等国来商也都必然在镇海交易,镇海因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之一,是当时朝廷唯一允许的国外来船来使泊港地和补给地。濒江襟海的便利,拓宽了镇海人的眼界与胸怀,他们比其他人更早远赴异域,海外寻机,在唐宋时期就诞生了一大批商贾人才,以后发端成为近现代闻名海内外的“宁波帮”故里,其中著名者就有叶澄衷、方液仙、包玉刚、邵逸夫等40余人。镇海控江制海的地理形势,使它还获得了“浙江咽喉”与“海天雄镇”的别称。史载,自晋代起,发生于此地的战争多达52次,其中单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就有抗倭、抗英、抗法和抗日等,留下了许多有关的故事、传说、歌谣、日常老话等,戚继光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镇海人智慧、勤奋,现域境内保存有大量古道、古桥、古亭、古池、古树、古建筑、古村落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达百余处,成为当地人文历史的活化石与生动教材。


编辑推荐

《甬上风物: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镇海区(套装共6册)》秉承原始、准确、全面的原则,在保证要素齐备的前提下,不倾向对项目展开研究,编写力求简练,仅作资料留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和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甬上风物(共6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