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艺术美学

陈良运 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

陈良运  

页数:

337  

内容概要

  《中国艺术美学》涉猎中国古代画论、饽论、诗论、乐论,将大量经验性表述提升到理论层面加以综合、辨析,或重新解读和认识,试图从美学角度,抽绎若干符合古今艺术发展规律、审美创造与接受的重要观念、精言至理,为当代艺术理论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书分上、下编;上编对中国艺术四大科即画、书、乐、舞的美的原质、品格、品位,纵览历代论述,分别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凸显其具有审美意义的精华。下编对普适于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及时空综合艺术(诗)若干重要的审美观念与范畴,亦以新的探索、新的阐释而凸显尚未经前人道及的美学特质和含而未露的意蕴。

作者简介

  陈良运,1940年生,江西萍乡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诗学批评史》、《周易与中国文学》、《焦氏易林诗学阐释》、《新诗哲学与美学》、《论诗与品诗》、《诗学·诗观·诗美》、《文与质·艺与道》、《文质彬彬》等著作,主编《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历代文学论著丛书》等。

书籍目录

导言:中国艺术与艺术美学一、“艺”与“艺术”观念的形成二、中国艺术的共生态三、艺术理论的美学品质上编一、中国绘画的“自由”传统(一)“解衣般礴”——画家精神自由的体现(二)“山水打头”——画家创作自由的载体(三)“法无定相”——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二、意象——“未完成作品”艺术论(一)“未完成作品”——从法国印象派绘画说起(二)中国绘画的意象化——“笔不周而意周”(三)“不了了之”——“未完成”的艺术意义三、中国绘画“传神”论及其衍变(一)“传神”论的哲学底蕴(二)“传神”——从顾恺之到苏东坡(三)“神品”——“神”光辉耀的中国绘画四、中国山水美学发轫考述(一)“君子比德”——儒家山水观(二)“澄怀味象”——道、玄山水观(三)“山水有灵”——文艺家审美观五、中国山水艺术的生命意识(一)山水是人生的伙伴(二)由“移情”开始的中国山水艺术(三)“神遇而迹化”的山水生命意识六、《古画品录》新探(一)辨“法”(二)“气”、“骨”、“形”、“采”、“位”的“内在关连”(三)“传移模写”——创新之“法”七、《林泉高致》的美学品位(一)真实地面向自然的审美观照(二)空间艺术的时间意识(三)审美创造主体之“神明”八、石涛(《画语录》——中国艺术哲学之杰构(一)“一画”的本体论意义(二)“一画之法”的本质及其属性(三)揭示美的本质的东方话语九、诗人咏画与画家题诗(一)诗、画融合之始与李、杜咏画诗(二)题诗于画与画理入诗(三)诗画互动,相映生辉十、书法艺术对中国美学的特殊贡献(一)“草书”兴起引发的审美观念变革(二)书法艺术推动各门类艺术全面“新变”(三)书法理论中的美学范畴十一、“美善相乐”与“声无哀乐”——音乐美学纵探(一)“音”、“乐”本义考原(二)由“乐以安德”而“美善相乐”(三)庄子“无言而心悦”的美感说(四)淡化政教功利的“声无哀乐”论十二、从“歌以咏言”到“舞以尽意”——舞蹈美之窥观(一)礼、乐文化与舞蹈(二)“《诗》三百”中有性爱意识的舞蹈美(三)汉代宫廷“楚舞”之恢宏美(四)舞美诗美共流芳下编一、“和”与“中和”美学意义辨异(一)“和”——听、视、味觉之美(二)“中和”——对人的情感规范(三)“中和”遭遇的抵制与批评二、“风”、“音”、“章”美之本义探析(一)“风”是一个审美观念(二)“音”与“章”的美感意味三、韵——中国艺术通感之道(一)韵——“和”之美(二)画、书、诗互通之“韵”(三)诗家对韵美内涵之发挥四、说“淡”美(一)“恬淡”的心理发生(二)渊明诗立“清淡之宗”(三)“淡”的美学定位(四)从诗到书画创作领域之“淡”五、“物色”——移情.审美心理试说(一)“物色”别解(二)“审美心理”试说六、境界、意境、无我之境(一)“境界”,“意境”之辨(二)“无欲之我”——“无我之境”(三)王国维“境界”说成型考七、中国古典艺术的形式美(一)书法:“情性”对“形质”的软化(二)绘画:“形模”与“气韵”的合作(三)诗:诗人在自创的形式中显示才能八、突破“功利”与“传统”制约的审美创造(一)在功利的制约中寻求自由(二)在传统的制约中“通变无方”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艺术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