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斯克里亚宾钢琴作品解读

米哈伊尔·雅诺维斯基 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

米哈伊尔·雅诺维斯基  

页数:

10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作者米哈伊尔·雅诺维斯基(HiKhail Yanovitsky)是精通英语的俄罗斯钢琴家。 为了撰写本书,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本书所依据的绝大多数为俄文资料——多半尚未被译成其他语种。 作者专程拜访了斯克里亚宾的外孙女——同时她也是钢琴家索弗朗尼茨基(Vladimir Sofronitzky 1901-1961)的女儿。索弗朗尼茨基被大师李希特誉为钢琴之神、被吉利尔斯称为世上最伟大钢琴家,是最负盛名的演奏斯克里亚宾作品的专家,同时他也是斯克里亚宾的女婿。 作者拜访过的其他专家还包括美国斯克里亚宾协会主席Editll Rieber。 作者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时期的钢琴老师Mikhail Voskresserisky亦为斯克里亚宾的专家,并担任俄罗斯斯克里亚宾协会主席一职。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引言作品分析 圆舞曲,Op.1(1885) 练习曲、前奏曲以及玛祖卡风格的即兴曲,Op.2(1887-1889) 玛祖卡集,Op.3(1889) 夜曲集,Op.5(1890) 玛祖卡风格的即兴曲,Op.7(1891) 练习曲Op.8(1895) 作为一个整体的Op.8 Op.8中的每首练习曲 练习曲第一号(升C大调) 练习曲第二号(升f小调) 练习曲第三号(b小调) 练习曲第四号(B大调) 练习曲第五号(E大调) 练习曲第六号(A大调) 练习曲第七号(降b小调) 练习曲第八号(降A大调) 练习曲第九号(升g小调) 练习曲第十号(降D大调) 练习曲第十一号(降b小调) 练习曲第十二号(升d小调)结语

章节摘录

  作品分析  圆舞曲,Op.1(1885)  这是斯克里亚宾第一首出版的作品。它的结构、织体以及谱上的提示对于研究作曲家的早期作品有其重要性。  呈示部(第1至52小节)为旋律与传统的和声性伴奏织体(伴奏部分非仅由左手奏出,而是分配于两手之间),ABA曲式。其伴奏部分的规划让人不禁联系起Bowers对于作曲家早期作品《卡农》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学院派般严谨的风格”。呈示部的第一部分(前16小节)需要反复(由反复记号标出)。这一举动在作曲家之后的作品中极为罕见。因为之后他几乎不用简单反复,而更偏向于平行句-即两句或两句以上类似(而不是完全一致)的乐句。  整个作品中间部分(第53至99小节)的最后一个乐句(第85-99小节)值得注意,因为高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形成了对位旋律。这一手法在柴科夫斯基与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甚为常见,然而斯克里亚宾却极少使用--大多仅限于他的早期作品。  与呈示部以及,中间部分的规模不同,再现部被压缩,仅为一个长乐句(第100-115小节)。同样的情况可以参见作曲家的《练习曲》Op.8NO.4。事实上,对再现部进行压缩这一做法在作曲家的其他作品中甚为常见。  整个作品的尾声(第116-132小节)是对中间部分最后一句(第85-99小节)的重复。这一创作手法同样为作曲家所偏爱。因为我们观察到,早在他1887年创作的《练习曲》Op.2NO.1中,这一手法就被运用得相当精熟了。


编辑推荐

  主要讨论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1872-1915年)早期的(至1895年)钢琴小品,这些作品自《圆舞曲)Op.1始,至《练习曲集》0p.8终——其中分析的重点是他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练习曲集》Op.8。译者曾在美国跟随作者学习两年半,充分领略了他聪慧、严谨又极富清晰、逻辑的作风。他认为《斯克里亚宾钢琴作品解读(1883-1895)》中所表达的观点是成熟、可信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斯克里亚宾钢琴作品解读 PDF格式下载



斯克里亚宾钢琴作品解读这本书的作者,对 斯克里亚宾钢琴作曲理解的非常透彻!


可惜不是太全面,只涵盖了83-95年的作品


俄国人写的,图片也很珍贵,值得收藏的,不过对于乐曲的分析能再深挖些就更好了


书还没看,但之前有看到介绍,应该不错。但书的纸张特别粗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