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戒律研究
2008-12
巴蜀书社
唐怡
206
唐怡博士的《道教戒律研究》一书终于问世了,这是她自硕士生以来一直专心致志研究的课题,从硕士论文到博士论文,经历风风雨雨,终于见到了彩虹。作为她的指导教师,我见证了唐怡博士多年的辛勤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实在可喜可贺! 道教戒律是道教教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贯彻落实道教神仙信仰的工具之一,也为维持道教作为宗教组织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教团组织内部的纪律或者说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对于道教的生存发展至关紧要,故道教对其戒律的建设历来十分关注。可惜我们今天对道教戒律的研究还很不完整系统,也不够深入细致,无论宏观还是微观的研究都需要进一步展开。这一点,唐怡博士书中的《绪论》部分对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有恰当的分析。正是针对这一研究的薄弱环节,唐怡博士不畏道路的艰险崎岖,志在千里,意欲在前人已有的零星研究成果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道教戒律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1911年之前的道教戒律(戒、律、清规)为研究对象,分析道教戒律的发展沿革、内部结构、外部环境、社会功用等。 本书首先考察了道教戒律的发展沿革,认为道教戒律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雏形、制订、充实、完善。其次,论述了收录道教戒律的典籍与道教戒律的授受;第三,探讨了道教戒律与道教成仙理想的关系,也就是分析道教戒律在道教生命哲学中的作用,指出“戒行精严”是道教实现其生命超越的操作实践之一;第四,分析了道教戒律中的伦理思想,指出伦理道德是道教戒律的内核,道教戒律是道教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并剖析道教戒律中的伦理思想各层面;第五,分析了道教戒律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也就是道教戒律与儒家礼制、佛教戒律、政府对道教的管理的关系;第六,探讨了道教戒律的社会功能——对于社会控制的影响;最后,指出道教戒律在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控制方面的现代意义,并对当代道教戒律建设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唐怡,1973年生,四川南充人。1991-1998年分别读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和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分获哲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四川民族出版社工作至今。2003-2006年就读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在《世界宗教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
序绪论第一章 道教戒律的发展沿革 第一节 道教戒律的雏形 第二节 道教戒律的制订 第三节 道教戒律的充实 第四节 道教戒律的完善 第五节 道教戒律发展演化的规律第二章 道教戒律的典籍与授受 第一节 道教戒律的典籍 第二节 道教戒律的授受第三章 道教戒律与道教的成仙理想 第一节 从“肉体成仙”到“死而不亡者寿”:道教的成仙理想 第二节 “戒行精严”:生命超越的操作实践第四章 道教戒律中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人一人”关系:社会伦理思想 第二节 “人一自然”关系:生态伦理思想 第三节 “人一神”关系:神学伦理思想 第四节 道教戒律中的伦理思想各层面第五章 道教戒律与外部环境 第一节 道教戒律与儒家礼制 第二节 道教戒律与佛教戒律 第三节 道教戒律与政府对道教的管理第六章 道教戒律的社会控制功能 第一节 对个体的约束功能 第二节 对教团的维系功能 第三节 对国家法规的弥补功能结语 道教戒律的现代意义及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章 道教戒律的发展沿革 作为宗教教义教制的重要内容,戒律的发展同宗教的历史沿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设立演变受宗教发展历程的影响。同时,戒律的产生、发展还与宗教教义教理的发生、发展、演变,宗教 组织的兴衰,制戒、传戒的教职人员关系密切,从而体现出自身发展的特色。因而,我们在考察道教戒律的发展沿革时,不仅要将其同道教的历史发展分期结合起来,还要将其与道教教义、教 理的发展变化,教团的产生、发展,整理编纂道教戒律典籍、传授戒律的人物结合起来。综合考察以上诸因素,道教戒律的发展大致分为四阶段:道教戒律的雏形、道教戒律的制定、道教戒律 的充实、道教戒律的完善。 第一节 道教戒律的雏形 此阶段出现在道教的初创时期。在吸收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术,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儒学和阴阳五行思想等的基础上,道教于东汉末年产生了。 这一时期,出现了道教信仰和道教理论形成的标志——《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道教活动和道教实体形成的标志——太平道和五斗米道①。道教戒律也相应萌生。目前,学者一般以“道德尊经想尔戒”为道教最早的正式戒律,这之前道教戒律因无正式形式,故只能称作“雏形”。
系统总结了道教戒律的演化,较深层次的探究了专业知识,是必备的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