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探赜索隐

蒲亨建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作者:

蒲亨建  

页数:

472  

前言

  这本著作是对我二十余年来的主攻领域——中国音乐形态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整合。从音乐形态学研究的立体结构来看,我将其分为深层、中层、表层三个层面。在深层结构上,必然涉及中西音乐形态学的基本原理问题。也就是说,它的表述对象不可能只针对中国音乐,而必须面对中西音乐形态的某些共性基础理论问题。在我看来,中西音乐形态的共性基础应是音乐形态学研究的出发点,从共性基础出发延及个性特征的研究思路,对于构建中国音乐自身的理论体系来说,也是更为合理的设想;至中层结构,论述重心则逐渐聚焦于中国音乐形态的特殊理论问题,在揭示中国音乐形态学特殊规律的同时,仍可或隐或显地看到深层结构规律的内在牵制作用;延至表层结构,主要以实例为据,对音乐形态的分析描述凸现出具象化特征。  基础理论层面的阐释,具有较为抽象的特征。特别是对于形态学研究来说,借助图示语言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显示出高度的逻辑性,并具有简洁、清晰与概括性。图示语言的运用,或者说具有我自己描述特色的多种图示语言的运用,是贯穿全书的特点之一。

内容概要

  《探赜索隐:中国音乐形态学新论》是作者对自己二十多年来的主攻领域——中国音乐形态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整合。全书主要论述了中西音乐形态共性基础原理问题,中国音乐形态个性理论阐释问题,并对音乐形态学、音乐文化学、音乐心理学乃至音乐创作领域进行了实例分析。

作者简介

  蒲亨建 男,汉族,1956年生于重庆,文学硕士。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导师组组长,音乐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乐律学、音乐史论。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其中三十篇发表在《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音乐艺术》等音乐核心期刊上。论著多有新说,在学术界反响甚大。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中,1998年论文引用率(八次)在当年艺术学科排名第四。

书籍目录

自序音乐形态的最初萌动——有关音乐起源的新说(代前言)第一编 音乐形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概说第一章 音体系基本原理探索一 原理与应用二 乐学与律学层次关系论三 乐律学的数理特征及其功能、价值认证四 音感层次第二章 律制谐和观念与生成原理一 十二平均律自然说二 平均律之谐和观及定律法求证三 五度相生原理的内在过程与结构本质附:“任意律”新解第三章 定量标记法一 音分标记法的非普适性二 音体系定量标记法新解与释疑三 音体系定量标记法的设计原则四 关于定量标记法的进一步讨论第四章 基础理论中的相关问题一 乐理中的音程概念与认识方法二 通行本《乐理》的问题三 乐理研究如何创新第二编 中国音乐形态学的基础理论概说第一章 音列结构及其性能一 宫调情感说辨义二 论音列色彩三 场音列——乐种风格判定的形态学标志之一第二章 关于同均三宫理论一 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二 关于同均三宫的两个问题三 中国传统七声音阶说否证四 关于“同均三宫”问题的进一步对话附:关于《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五 “同均三宫”论证的新角度六 “同均三宫”假说的学科能量七 评《“同均三宫”研究综述》第三章 音主、音阶观念及其他一 我对音主观念的思考线索二 “宫音音主说”的乐律学悖论附:五度链结构逻辑及其音级性质的理论模型分析三 五度相生“均”、“调”关系论——“音主”新解附:宫角大三度思辨四 音级概念与音结构逻辑的内在联系五 《靼红》译谱正误的形态学研究六 曾侯乙编钟律制归属问题研究中的逻辑思维问题七 音腔之疑八 Fa、Si在音阶结构逻辑中的本质判断本编第二、第三章总结第三编 中国音乐形态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概说第一章 相关理论的思考一 乐理应该教什么二 对我国音乐文化学研究现状的初步思考三 穿越概念纠葛,直面事物本质——读《澄清对当代国际学术理念的某些误解》之后四 音乐人类学本事初论五 主观思考中的客观真实——田野考察工作中的另一种观察与描述方法附:音乐的刺激与感知——与西方复音思维、中国单音思维相关的物理、心理基本关系问题第二章 实例分析与阐释一 传统、现代的完美结合与逻辑延伸——现代京剧唱段“乱云飞”的艺术、历史价值再认识二 “通用腔”——高腔腔系特征与风格论附:简化川剧高腔曲牌方法之思考三 武当山道教韵腔特异风格的形态学研究四 十二平均律在中国的实践特色——以琵琶类乐器为例五 一种新的定量、定性音调图示描述、分析方法——兼及《义勇军进行曲》音调序列的数理逻辑六 聂耳歌曲创作成功之道初探七 我国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重要支点八 词曲形义同构关系论余论:真理与常识——我的学术研究基础方法论从偶然到必然的历史进程——音乐民族特色之成因断想(代全书结语)附录 关于“同均三宫”的论证问题后记

章节摘录

  1.功能的实用性或他义性  诸说均具有实用性或他义性特征。劳动说的实用性功能自不待言,巫术说的求神拜佛、超度亡灵,性爱说的求偶示爱,语言说的语义表达,游戏说的嬉戏玩耍内容等等,均具有并非以艺术表现、创造为目的的实用性或他义性特征。其中可能产生的某些“音响”形式,不过是附属于这些实用性内容的表现形式。我们先不说这些音响形式是否具有“音乐”的某些属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们在从事这些活动中,由于其活动的目的、内容、功能所囿,不用说主动创造,就是对音乐艺术萌芽的意识或感知都很难。.在汗如雨下的繁重体力劳作的呐喊吼叫声中,在忐忑不安、揣摩异性心理的性爱传递声中,在心有所念、祈神拜佛的喃喃吟诵或痛悼亲人魂归天国的悲泣号啕声中,在家长里短的诉说或嬉笑怒骂声中,在沉溺、专注于特定游戏内容、形式的嬉戏喧闹声中,谁能不受这些非艺术性功用的支配,而在心理上游离其特定表现内容的“引力场”,猝然间跳跃到一个全新的天地——音乐美的顿悟中呢?  一个可能的看法是:也许当事者并未意识到自己就是音乐的缔造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创造物本身可谓之音乐的理解与认识。  这就涉及下面的关键问题——对艺术本质的理解问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探赜索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