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字诂考识

黄生 巴蜀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巴蜀  

作者:

黄生  

页数:

133  

译者:

黄承吉按  

内容概要

  黄生在语言学上的主要著述是《字诂》和《义府》,《字诂》先出,据《字诂》『麐暴』条『圣人在上、考文之典,安可缓乎』的话,又紧接所注云:“《正韵》未尽当”,可知《字诂》一书,大致作于入清以后。

章节摘录

  今读之粥,即督声也,即曲声也。其口读不同者,皆由方音流转所致。凡字如此,此特其一。非流转则不能成口舌声音文字,而口舌声音文字皆根于道而出,道纲维于曲、直、通。非曲无以成其直、通,故凡字大半皆为曲声。如粥字,徐铉云『今俗音之六切』,公《义府》亦以之六切为俗音,其实并非是俗,乃声音彼此流转适然如是,则相传如是。若以曲声贯穿而纲维之,斯无不喻。公于此既以督为底之方音,至《义府·督亢》一条,又谓督即是尾,以督亢为燕地之首尾,诚千古未明之精义。又云,督为尾间之脉,而尾之声义正即是底,故尾脉即是督脉。此则尾,底、督之为一声,公不啻既已明之矣。歙语谓凡物之尾皆曰督,乃声音文字之精蕴流传于妇孺之口者。各方之音,皆有精蕴,而人动辄以俗语土音鄙之,何怪声音不通以致文字不明。不知声音文字,乃合九州岛岛之口舌言语凑会而成,犹水之汇集众流而后成川,故声音一本于水土。若后世之执一指字专为中州音者,犹之执一指水专为中州之水。其水虽在中州,而不知其乃先已汇合众流而至也。是在喻之者矣。  考识:古韵支、腊、真、文、鱼、模、屋、沃之转,可谓脱逸广阔,既有今之旁转,亦有今之对转,然统之于声下,诸端皆见于方音口语之间,其成立也无可否认。如此条督、底之见于皖歙方言,黄生以为证明『抚尘』之义,颇能启人之益。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字诂考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