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左手中国人右手日本人

余秋雨,柏杨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

余秋雨,柏杨  

页数:

282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一向认为,世界上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性。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怎样呢?我们中华民族当然不能例外。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谁也否认不掉的。我自以生为中国人而荣,生为中国人自傲。如果真正有轮回转生的话,我愿生生世世为中国人。  但是——一个很大的“但是”,环视我们四周,当前的社会风气,不能说都是尽如人意的。有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急功近利,浮躁中安,只问目的,不择手段。大抢大劫,时有发生;小偷小摸,所在皆是。即以宴会一项而论,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浪费;但是令不行,禁不止,哪一个宴会不浪费呢?贿赂虽不能说公行,但变相的花样却繁多隐秘。我很少出门上街,但是,只要出去一次,必然会遇到吵架斗殴的。在公共汽车上,谁碰谁一下,谁踩谁一脚,这是难以避免的事,只需说上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然而,“对不起”、“谢谢”这样的词儿,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说了,必须在报纸上大力提倡。所有这一切,同我国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伟大建设工作,都十分矛盾,十分不协调。同我们伟大民族的光荣历史,更是非常不相称。难道说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撞”着什么“客”了吗?  鲁迅先生是最热爱中华民族的,他毕生用他那一支不值几文钱的:“金不换”剖析中国的民族性,鞭辟入里,切中肯綮,对自己也决不放过。当你被他剌中要害时,在出了一身冷汗之余,你决不会恨他,而是更加爱他。可是他的努力有什么结果呢?到了今天,已经“换了人间”,而鲁迅点出的那一点缺点,不但一点儿也没有收敛,反而有增强之势。

内容概要

  《左手中国人 右手日本人:洞察中国日本国民性的经典范本(典藏插图》选材独特,从剖析民族性、劣根性、精神性的角度出发,精心选取中外大家的经典篇章,有些出自鲁迅、林语堂、钱钟书等大家之手,有些是李敖及柏杨等人狂傲尖锐又不失深刻之作,有些是现当代作家对民族社会的最新剖析和认识,还有早期来华的英美法等国传教士的观察记录,更有日本名家对日本民族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这些都是关于中国和日本民族性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论述,百十年来,争鸣声赞同声不断,见仁见智,经久不衰。  随文还配以数百幅生动形象的老照片、漫画及日本浮世绘作品,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中日两国民族性的过去,更可以远瞻未来。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方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民族性”这个话题曾引起了数次学术界及民间的激烈论战。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还将“民族性”作为 “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进行研究。

书籍目录

代序 中国的民族性——季羡林壹 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梁启超 中国国民之品格鲁迅 百病缠身的中国人胡适 差不多先生传陶行知 无国民资格之中国人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杜重远 死要面子不要脸臧克家 官毛志成 “排名次”利弊论佚名 中国人的智慧令人震惊贰 无往而不胜的中庸——中国人的处世“潜”规则李大钊 以静为本位的中国人蔡元培 无往而不胜的中庸林语堂 中庸之道梁实秋 骂人的艺术邹韬奋 办私室刘半农 “作揖主义”亚瑟亨·史密斯 中国人的气质冯雪峰 简论市侩主义陶东风 权谋文化与复杂的中国人魏明伦 半遮的魅力王小波 智慧与国学季羡林 谦虚与虚伪叁 中国人的国民性——人文、物质、精神与中国人章太炎 今日青年之弱点蒋梦麟 中国人的人情林语堂 中国的国民性傅斯年 心气薄弱之中国人杜威 不知个人权利为何物庐隐 吹牛的妙用梁实秋 算命张贤亮 中国土著的廉政观司马南 “后座文化”说周泽雄 虔诚,隐忍,虚荣,书呆,迂腐,忠厚龙应台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肆 北人与南人——地域、地理、地缘与中国人鲁迅 北人与南人林语堂 南方与北方朱自清 我是扬州人周作人 上海气苏曼殊 呜呼广东人古清生 上海男人的四大精明林希 天津人说话嘎嘣脆陆文夫 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乔远生 山西的男人余秋雨 上海人林斤澜 温州人叶兆言 南京人伍 最初的印象——大家谈日本人鲁迅 藤野先生戴季陶 尚武、和平与两性生活鲁思·本尼迪克特 情义最为难周作人 最初的印象郁达夫 雪夜丰子恺 林先生柏杨 日本人的贡献商金林 日本的“情死”李兆忠 洁癖之邦周兴旺 日本人就是武士道蒋子龙 看日本人的流泪表演王雪 做个日本人真的很累韩少功 清苦的日本陆 你还不懂日本人——关于日本人的双面性金文学 无法理解的日本人朱慧 冷漠又温暖盼日本蒋寅 双面日人张莉霞 抠门的日本人周兴旺 没有原则的日本人王志强 等距离往来孔祥旭 世间孙郁 谁读懂了日本李兆忠 日本的“谢罪文化”黎建南 你还不懂日本人林惠子 漂亮的“日本男人”俞天任 “无能”的日本警察柒 日本人变了吗——日本人的自我剖析与界定新渡户稻造 武士道还活着吗?森贞彦 本尼迪克特的失策松本一男 耻和名高桥敷 丑陋的日本人渡边淳一 一百种理论不如一份良心新井一二三 做日本人难土屋贤二 万事皆忍的日本男人筑岛谦三 日本人变了吗土居健郎 罪恶感与耻辱心天儿慧 由于相处而变坏的日本人形象会田雄次 日本的背后主义唐津一 不要被媒体左右,用自己的眼光判断

章节摘录

  壹 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  品格者人之所以为人,藉以自立于一群之内者也。人必保持其高尚之品格,以受他人之尊敬,然后足以自存。否则人格不具,将为人所不齿。个人之人格然,国家之人格亦何莫不然?  国有三等,一日受人尊敬之国。其教化政治卓然冠绝于环球,其声明文物,灿然震眩于耳目,一切举动,悉循公理,不必夸耀威力,而邻国莫不爱之重之;次日受人畏慑之国,教化政治非有其卓绝者,声明文物非必其震眩也,然挟莫强之兵力,虽行以无道,犹足以鞭笞群雄,而横绝地球,若是者邻国虽疾视不平,亦且侧目重足,动色而群相震慑;至其下者,则苏然不足以自立,坐听他人之蹴踏操纵,有他动而无自动,其在世界,若存若亡矣。若是者日受人轻侮之国。  第一种国,以文明表著如美者也。第二种国,以武力雄视如俄者也。第三种国,文明武力皆无足道,如埃及印度越南朝鲜者也。国于天地者殆以百数,然第其国势,不出三者。我中国固国于大地之一国也,三者其何以自处?  中国者文明之鼻祖也,其开化远在希腊罗马之先。二千年来,制度文物,灿然照耀于大地。微特东洋诸国之浴我文化而已,欧洲近世物质进化,所谓罗盘针火药印刷之三大发明,亦莫非传自支那,丐东来之余沥。中国文明之早,固世界所公认矣。至于武功之震砾;则隋唐之征高丽,元之伐日本,明之讨越南,兵力皆远伸于国外;甚者二千年前,汉武帝凿通西域,略新疆青海诸地,绝大漠,逾天山,越帕米尔高原,度小亚细亚,而威力直达于地中海之东岸。读支那人种之侵略史,东西人所不能不色然以惊者也。  数百年来,文明日渐退化,五口通商而后,武力且不足以攘外。老大帝国之醌声,嚣然不绝于吾耳。昔之浴我文化者,今乃诋为野蛮半化矣。昔之慑我强盛者,今乃诋为东亚病夫矣。乃者翦藩属,副要港,议瓜分,夺主权。曩之侮以空言者,今且侮以事实,肆意凌辱,咄咄逼人。彼日人之视我,曾埃及印度诸国之不若。祖国昔日之名誉光荣一旦扫地以尽,遂自第一第二之位置,然堕落于三等。谁实为之,而至于此?  且夫四百余州之地,未尝狭于曩时也;人口之蕃殖,其数几倍于百年以前;然东西诸国,乃以三等之国遇我者何也?日:人见礼于人也,不视其人之衣服文采,而视其人之品格。国之见重于人也,亦不视其国土之大小,人口之众寡,而视其国民之品格。我国民之品格,一埃及印度人之品格也,其缺点多矣,不敢枚举,举其大者。  一爱国心之薄弱。支那人无爱国心,此东西人诋我之恒言也。吾闻而愤之耻之,然反观自省,诚不能不谓然也。我国国民,习为奴隶于专制政体之下,视国家为帝王之私产,非吾侪所与有。故于国家之盛衰兴败,如秦人视粤人之肥瘠,漠然不少动于心,无智愚贤不肖,皆皇然为一家一身之计。吾非敢谓身家之不当爱也,然国者身家之托属,苟非得国家之藩楯,以为之防其害患,谋其治安,则徒挈此无所托属之身家,累累若丧家之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势必如犹太人之流离琐尾,不能一日立于天壤之间。然非先牺牲其身家之私计,竭力以张其国势,则必不能为身家之藩楯,为我防害患而谋治安。故夫爱国云者,质言之,直以自爱而已。人而不知自爱,固禽兽之不若矣,人而禽兽不若,尚何品格之足言耶?  一独立性之柔脆。独立有二义,一日有自力而不倚赖他力,一日有主权而不服从他权。然倚赖为因,服从为果。孩稚仰保姆之哺抱,故受其指挥,奴隶待主人之豢养,故服其命令。孩稚奴隶,二者皆未具人格者也。若夫完具人格之人,则不倚赖他人而可以自立,自不肯服从他人而可以自由。苟或侵夺其主权,则必奋起抗争,虽至糜首粉身,必不肯损辱丝毫之权利,以屈服于他人主权之下。此人道之所以尊贵,而国权之所由张盛也。荷兰蕞尔之国耳,见围于路易十四,窘蹙无以自存,其国民强立不挠,乃尽撤堤防,决北海之洪流以灌没其国,宁举全国之土地财产家室坟墓,尽掷之巨浸之中,宁漂流无归,保独立于舰队之上,必不肯屈志辱身,隶人藩属,受他族之辖治,以玷污人民之名誉,损辱国家之主权。呜呼!读荷法之战史,其国民雄伟之品格,犹令人肃然起敬,悚然动容。我国民不自树立,柔媚无骨,惟奉一庇人宇下之主义。暴君污吏之压制也服从之,他族异种之羁轭也亦服从之。但得一人之母我,则不惜为之子;但得一人之主我,则不惮为之奴;昨日抗为仇敌,而今日君父矣;今日鄙为夷狄,而明日神圣矣。读二十四朝易姓之史,睹庚子以来京津之事,不自知其赧愧汗下也。品格之污下贱辱,至此极矣!  一公共心之缺乏。人者,动物之能群者也。置身物竞之场,独力必不足以自立,则必互相提携,互相防卫,互相救恤,互相联合,分劳协力,联为团体以保治安。然团体之公益,与个人之私利,时相枘凿而不可得兼也,则不可不牺牲个人之私利,以保持团体之公益。然无法律以制裁之,无刑罚以驱迫之,惟恃此公德之心以维此群治,故公德盛者其群必盛,公德表者其群必衰。公德者诚人类生存之基本哉。我国人同此人类,非能逃于群外也,然素缺于公德之教育,风俗日习于浇薄,故上者守一自了主义,断断然束身寡过,任众事之废堕芜秽,群治之弛纵败坏,惟是塞耳瞑目,不与闻公事以为高。下者则标为我为宗旨,先私利而后公益,嗜利无耻,乘便营私。又其甚者,妨公益以牟私利,倾轧同类,独谋垄断,乃至假外人之威力以腹剥同胞,为他族之伥鬼以搏噬同种,谋丝毫之小利,图一日之功名,不惜歼其群以为之殉。呜呼!道德之颓荡至此,是亦不仁之甚,可谓为人道之蟊贼矣。  一自治力之欠阙。英人恒自夸于世日,五洲之内无论何地,苟有一二英人之足迹,则其地即形成第二之英国。斯固非夸诞之大言也。盎格鲁撒克逊人种,最富于自治之力,故其移殖他地,即布其自治之制度,而规律井然,虽寥落数人,其势已隐若敌国。是以英国殖民之地,遍于日所出入之区。中国人之出洋者亦众矣,然毫无自治之能力,漫然绝无纪律,故虽有数百万人,但供他人之牛马,备他人之奴隶,甚者以赌博械斗吸食鸦片污秽不洁,为他人所唾骂不齿,藉口而肆言驱逐。且非独在外而已,在内亦莫不然。故中国者一凌乱无法之国也,中人者一放荡无纪之国民也。夫合人人以成群,即有以善此群者之团治,以一群之人,分治此一群之事,而复有法律以划其度量分界,故易举而人不相侵。中国人缺于自治之力,事事待治于人。治之者而善也,则大纲粗举,终不能百废俱兴也。治之者而不善,则任其弛堕毁败,束手而无可如何。然中国治人者能力之程度,去待治者不能以寸也。故一群之内,错乱而绝无规则,凡桥梁河道墟市道路以至一切群内之事,皆极其纷杂芜乱,如散沙,如乱丝,如失律败军,如泥中斗兽,从无一人奋起而整理之。一府如是,一县如是,一乡一族亦罔不如是。至于私人一身,则最近而至易为力者矣,然纷杂芜乱亦复如是。其器物不置定位,其作事不勒定课,其约束不循定期,其起居饮食不立定时,故其精神则桎梏束缚,曾无活泼之生气,独其行为举动,则荡然一任自由。呜呼!文明野蛮之程度,视其有法律无法律以为差耳。不能自事其事,而徒纵其无法律之自由,彼其去生番野蛮也曾几何矣!  此数者,皆人道必不可缺之德,国家之元气,而国民品格之所以成具者也。四者不备,时日非人。国而无人,时日非国。非人非国,外人之轻侮又乌足怪也?然我中国人种,为世界最膨胀有为之人种也。英法诸人,非惊为不能压抑之民族,即诧为驰突世界之人种,甚者且谓他日东方西渐,侵略欧洲,俄不能拒,法不能守,惟联合盎格鲁撒克逊同盟庶可抵其雄力。  迩来黄祸之声,不绝于白人之口。故使我为红番黑人,斯以已耳,我而为膨胀人种,不蓄扩张其势力,发挥其精神,养成一伟大国民,出与列强相角逐,顾乃萎靡腐败,自污自点,以受他人之辱侮宰割,无亦我国民之不知自重也。  伽特日:人各立于己所欲立之地。孔子日:我欲仁斯仁至。吾人其有伟大国民之欲望乎?则亦培养公德,磨厉政才,剪劣下之根性,涵远大之思想,自克自修,以蕲合于人格。国民者个人之集合体也。人人有高尚之德操,合之即国民完粹之品格。有四万万之伟大民族,又乌见今日之轻侮我者,不反而尊敬我畏慑我耶?  西哲有言,外侮之时,最易陶成健强之品格。我国民倘亦利用此外侮,以不负其玉成耶?不然,读罗马末路之史,念其衰亡之原因,不能不为我国民僳然惧也。


编辑推荐

  《左手中国人 右手日本人:洞察中国日本国民性的经典范本(典藏插图》介绍了中国人为什么向来有点儿“合群的爱国的自大”?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习惯性撒谎?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重“人情”?为什么说“中国人会整人,却整不到别人;日本人会赚钱,却赚不到好感”?为什么说“日本人的真实想法,其他人是不得而知的”?日本人为什么“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 丑陋的中国人or丑陋的日本人? 余秋雨、柏杨、林语堂、鲁迅、史密斯、周作人、戴季陶、本尼迪克特、高桥敷、松本一男、渡边淳一…… 75位中外学人为你解读中国人和日本人——60多亿的虚拟面孔,窥瞰让人匪夷所思的两种“人”的世界……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酋”,“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把“面子”作为全体中国人的一种“素质”,看起来实在是荒谬透顶。但是在中国,“面子”这个词不单指人的脸部,它在字面上是一个群体复合名词,意思比我们所能描述的要多,或许可能比我们所能理解的还要多。中国人,是一个迷失在浓厚酱缸里的族群,需要警醒。外国人很少能在日本交上朋友并得到日本家庭的招待。对于中国人和韩国人来说,这可能是件很可笑的事,但确有很多在日旅居了十年的留学生却一次也没到日本人家里做过客,而且连想都不想。必须公允地承认,我们国民性格中的缺点和短处,武士道也难辞其咎。我们缺少深刻的哲学,应追究到武士道教育制度下对形而上学的忽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左手中国人右手日本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