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独步晨昏

柳士同 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01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作者:

柳士同 著  

页数:

227  

内容概要

  一部随笔杂文集,是从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数百篇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等诸方面。作者力求觅真相、写真实、说真话,以坚守一个公民应有的良知与责任。

书籍目录

活得明白一些抢救记忆千万别当真如何体会上层人的苦恼免于恐惧的自由滥用权力即是腐败“仇富”与“媚富”胡雪岩:权贵资本的鼻祖“陨落”说明的仅仅是这些?公民的名片谁是最可敬的人瑕疵及其他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真相如何大白于天下情人、二奶和妾满城汽车遍地狗对谁说“不”“大就是美”吗?高音喇叭后遗症无须证明才是自信在文化与教育的天平上官本位的“价值理论”从代课教师看制度缺失和身份歧视传统中的庙堂与江湖走出道德的误区重温“打倒孔家店”哈佛儒生的梦呓生活在彀中“东学西渐”质疑陛下原是伪君子谁有“孔子的解释权”究竟谁在曲解《论语》御术乃治人之术何必日“忠”日“孝”成败与是非说“计谋”也谈“亲亲相隐”认干亲与拜把子闲话“祭祖”不惑之后的杜甫思维混乱的“文学大统”推介《儒林外史》的三个理由也谈“汉字文化节庆、假日和“文化主权”何谓“性殖民”束星北与陈寅恪领袖品格、国民素质和制度建设民主,刻不容缓文人、士和知识分子是胡适也是鲁迅“国民性”辨无须讳言“改造”由一个传说展开的思考无法绕开的“沉重”俄罗斯的忧郁……

章节摘录

  至于因“信仰自由”而有性命之虞的,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由于国人多无真正的宗教信仰,所谓“儒、道、释”,不仅“三教合一”,还一直为朝廷所利用,因而也就没有像欧洲中世纪那样对异教徒的残酷迫害。但因“匮乏”而心存恐惧的现象,则自古以来就比比皆是了。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度,而且这个等级的金字塔的底座无比庞大--以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平民百姓,撑托和供养着不到百分之一的王室成员及其皇亲国戚,或者说以绝大多数民众的贫困,满足着极少部分人的穷奢极欲。在这种皇权专制的社会里,国家再怎么“地大物博”,老百姓也摆脱不了物质的匮乏呀!生活没有起码的保障,能不心存恐惧吗?不怕诸位笑话,笔者举个自身的小例子:自从经历了那场众所周知的三年大饥馑之后,我特别害怕再挨饿,于是平时十分注意节约粮食,并将节省的粮票积攒起来,以备万一之时全家人好用它来救急。待到改革开放之后,粮食不再计划供应了,十多年来我一斤一两所积攒起来的一扎一扎的粮票全都成了废纸。可见,匮乏给人造成的恐惧,有时真能积淀到心灵的深处。某些经济学家动辄责怪国人不懂得消费,并处心积虑地鼓励国人消费,可他们怎么不想想,有谁不喜欢消费呢?问题在于普通民众根本就不敢消费,他们那点可怜的收入,必须以备万一,即使是货币贬值了,他们那点存款也不敢轻易取出来。想想看,如今火化场都已成了暴利行业,穷人恐怕连死都死不起了呀!国人为什么那么在乎“多子多福”?因为小农经济的中国,历代都没有任何社会保险可言;没有社会的保障,人们也就不得不“养儿防老”。这大致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难以全面贯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年罗斯福总统提出“免于匮乏的自由”,就是为了使有劳动能力的人得以就业,而没有劳动机会的人得到救济;就是为了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失业救济、最低工资、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的权利。如果每一个公民都拥有了这样的权利,那么他们就不会再感到匮乏,就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自然也就不会为自己的生存而心存恐惧了。  当然,引发人们产生的恐惧的绝不仅仅在于这三个方面,而罗斯福总统特意提出“免于恐惧的自由”,其目的就在于提醒政府,或者说是要求公权力必须设法保障公民生命的安全,保障公民的私权利不受任何权力和暴力的侵害。人活在世上,必须拥有起码的安全感,无论肉体还是精神都不得遭受外界的骚扰和中伤。


编辑推荐

  如此说来,人还是活得明白一些为好。倘若人的一生是在欺骗与谎言中度过,并且对些毫不在意浑然不觉;那即使活得挺滋润,再[健康]再[快乐],恐怕也跟行尸走肉差不多。  忧郁,源自于人对自存在的反复拷问,源自于人对整个人类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然而我们却无知无情地将它给抛弃了。我们甚至不知道伤感也好哀愁也好,乃是人性中的一种极其美好的情愫。要知道,正是这些美好的情愫,才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同情,什么叫怜悯;才让我们懂得如何关心民间的疾苦,如何关注民族所曾经历过的苦难!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独步晨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