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府志(全三册)
2008-11
岳麓书社
【清】吕肃高,王文清
1406
无
长沙,地處湘中偏东,湘水下游。據史籍记载,黄帝曾“南至於江,登熊、湘”(《史记·五帝本纪》),病並封其地予其子少吴氏一宋羅泌《露史》:少昊氏“始於雲陽,胙土畏沙”)。其地夏属三苗,商、周时屬“揚越”(又稱“荆蠻”),春秋晚期屬楚。據《逸周耆·王會》,周初雒邑告成,各方贡物中有“长沙鱉”這是“长沙”一名见於史籍的最早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二二一年)“分黔中郡以南之沙鄉地區置长沙郡”(《湘川记》,治地在湘縣,即今长沙市。长沙的得名,據《通典》说是因为“有萬里沙祠,故名”,而《明一统志》则说是“以长沙星得名”。西漢改郡为国,东漢仍改为郡。晉於郡置湘州。齊以後为长沙郡。隋初廢郡,改州为潭州,置總管府,至隋大業初府廢,又改州为长沙郡。唐为潭州长沙郡,後又名潭州。五代马殷建立楚圆,改潭州为长沙府。宋仍为潭州长沙郡。元立潭州路,後升为天臨路。明初改潭州府,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又改为长沙府,隸屬湖廣布政使司。清沿明建制,仍为长沙府,辖一州、十一縣,即:长沙縣、善化縣(今长沙市區、长沙縣、望城縣);湘潭縣(今湘潭市區、湘潭縣、韶山市);湘陰縣(今湘陰縣、汨羅市);寧鄉縣(今寧鄉縣);浏陽縣(今浏陽市);醴陵縣(今醴陵市);益陽縣(今益陽市、桃江縣);湘鄉縣)今湘鄉市及涟源市的部分地域);攸縣(今攸縣);安仁縣(今安仁縣);茶陵州(今茶陵縣)。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墨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使湖湘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为弘扬湖湘文化、砥砺湖湘后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出版《湖湘文库》大型丛书。 《湖湘文库》编辑出版以〔整理、传承、研究、创新〕为基本方针,分甲、乙两编,其内容涵盖古今,编纂工作繁难复杂,兹将有关事宜略述如次: 一、甲编为湖湘文献,系前人著述。主要为湘籍人士著作和湖南地区的出土文献,同时酌收历代寓湘人物在湘作品,以及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部分报刊。 二、乙编为湖湘研究,系今人撰编。包括研究、介绍湖湘人物、历史、风物的学术著作和资料汇编等。
第一册长沙府志序序府志旧序又序又序又序又序又序又序长沙府修志姓氏凡例长沙府志目录卷之首皇言卷之一 舆图志星图全域图府城图万寺宫图贡院图府学图书院图府署图橘洲图岳麓图八景图茶陵全图茶陵城图长沙全图长沙城图善化全图善化城图湘阴全图湘阴城图浏阳全图浏阳城图醴陵全图醴陵城图湘潭全图湘潭城图宁乡全图宁乡城图益阳全图益阳城图湘乡全图……卷之二卷之三卷之四卷之五卷之六卷之七卷之八卷之九卷之十卷之十一卷之十二卷之十三卷之十四卷之十五卷之十六第二册卷之二十一 名宦志明国朝卷之二十二 政迹志疏牒论檄卷之二十三 政迹志示……卷之二十三卷之二十四卷之二十五卷之二十六卷之二十七卷之二十八卷之二十九卷之三十卷之三十一卷之三十二卷之三十三卷之三十四卷之三十五卷之三十六卷之三十七卷之三十八卷之三十九卷之四十卷之四十一第三册卷之三十五方外寺观卷之三十六榖之属 蔬之属 瓜之属果子属 木之属 竹之属花之属 草之属 药之属羽之属 毛之属 鳞之属介之属 贷之属卷之三十七卷之三十八卷之三十九卷之四十卷之四十一卷之四十二卷之四十三卷之四十四卷之四十五卷之四十六卷之四十七卷之四十八卷之四十九卷之五十
插图:
《长沙府志(套装全3册)》:湖湘文库。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