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梁启超  

页数:

29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历史可读耶?二十四史、两通鉴、九通、五纪事本末,乃至其他别史、杂史等,都计不下数万卷,幼童习焉,白首而不能殚,在昔犹苦之,况于百学待治之今日,学子精力能有几者?中国历史可不读耶?然则此数万卷者,以之覆瓿,以之当薪,举凡数千年来我祖宗活动之迹足征于文献者,认为一无价值,而永屏诸人类文化产物之圈外,非惟吾侪为人子孙者所不忍,抑亦全人类所不许也。既不可不读而又不可读,其必有若而人焉竭其心力以求善读之,然后出其所读者以供人之读。是故新史之作,可谓我学界今日最迫切之要求也已。近今史学之进步有两特征。其一,为客观的资料之整理——畴昔不认为史迹者,今则认之;畴昔认为史迹者,今或不认。举从前弃置散佚之迹,钩稽而比观之;其夙所因袭者,则重加鉴别,以估定其价值。如此则史学立于“真”的基础之上,而推论之功乃不至枉施也。其二,为主观的观念之革新——以史为人类活态之再现,而非其僵迹之展览;为全社会之业影,而非一人一家之谱录。

内容概要

  《中国历史研究法》原是梁启超于1921年秋在天津南开大学的讲演稿,是他二十多年史学研究的积累。这部中国近代史学名著的许多治史经验,至今仍具有指引历史研究门径、启迪后学的价值。《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一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主要论述史学的对象、范围、任务和目的。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追溯了中国史学的起源,论述了史书的主要体裁(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政书)的源流优劣。第三章 《史之改造》,提出今日史学当分为专门史与普通史。“分途以赴,而合力以成。”第四章 《说史料》,提出史料分文字以外的史料和文字记录的史料等。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详细而具体地论述了史料搜集和鉴别的途径及方法。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论述自然科学与历史的区别,时势与英雄的关系,治史者研究因果之态度及其程序等。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完备。有关其生平的资料则以丁文江、赵丰编订的《梁启超年谱长编》最为丰富。 梁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而他本人的创作虽然成就并不很高,但却是自己理论的实践者,为新文学的真正发展开拓了道路。

书籍目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第一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第三章 史之改造第四章 说史料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对于旧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及修正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绪论总论第一章 史的目的第二章 史家的四长第三章 五种专史概论分论一 人的专史第一章 人的专史总说第二章 人的专史的对相第三章 做传的方法第四章 合传及其做法第五章 年谱及其做法第六章 专传的做法第七章 人表及其做法(略)分论二 事的专史(略)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第二章 政治专史及其做法第三章 经济专史及其做法第四章 文化专史及其做法第五章 文物专史做法总说分论四 地方的专史(略)分论五 断代的专史(略)跋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吾最喜为大量的比较观察,求得其总括的概象,而推寻其所以然。试举其例:吾尝从事于石画的研究,见汉石有画无数,魏晋以后则渐少,以至于绝。此何故者?石画惟山东最多,次则四川,他省殆无有。此又何故者?吾尝从事于佛教石刻的研究,见造像惟六朝时最多,前乎此者无有,后乎此者则渐少。此何故者?同是六朝也,惟北朝之魏齐独多,南朝及北周则绝少。此又何故者?河南之龙门造像千余龛,魏齐物什而七八,隋刻仅三耳。而山东之千佛、云门、玉函诸山,殆皆隋刻,直隶之宣雾山、南响堂山,又殆皆唐刻。此又何故者?自隋而经幢代造象以兴,迄唐而极盛。此又何故者?宋以后而此类关于佛教之小石刻,殆皆灭绝。此又何故者?历代佛教徒所刻佛经,或磨崖,或藏洞,或建幢,所至皆是,而儒经、道经则甚希。此又何故者?吾尝从事于墓文的研究,见北魏以后,墓志如鲫,两汉则有碑而无志。此何故者?南朝之东晋、宋、齐、梁、陈,墓文绝稀,不逮并时北朝百分之二三。此又何故者?此不过随举数例,若采用吾法,则其可以综析研究之事项更甚多,固无待言。吾之此法,先求得其概象,然后寻其原因,前文所谓“何故何故”,吾有略能解答者,有全未能解答者。然无论何项,其原因皆甚复杂而与社会他部分之事实有种种联带关系,则可断言也。此种搜集史料方法,或疑其琐碎无用,实乃不然。即如佛教石刻一项,吾统观而概想之,则当时四五百年间社会迷信之状况能活现吾前。其迷信之地方的分野与时代的蜕变,亦大略可睹。舍此以外,欲从旧史中得如此明确之印象,盖甚难也。吾前所言抽象的史料,即属此种。凡百皆然,而石刻之研究,亦其一例耳。金文之研究以商周彝器为主。吾前已曾言其美术方面之价值矣,今更从文字款识上有所论列。金文证史之功,过于石刻。盖以年代愈远,史料愈湮,片鳞残甲,罔不可宝也。

后记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其学术涉猎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中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作颇丰,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中国历史研究法》及《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梁启超关于史学研究的专著。其中的许多治史经验,至今仍具有指引历史研究门径、启迪后学的价值。《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根据梁启超于1921年秋在天津南开大学的讲演稿整理而成,作为“中国文化史稿”第一编由商务印书馆于1922年初版。《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对于旧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及修正》是根据梁启超1922年在南京金陵大学第一中学的演讲稿整理而成,后被收入1941年中华书局版《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中。《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根据梁启超于1926年10月至1927年5月在清华大学所作的演讲整理而成,作为“万有文库”分册之一由商务印书馆于1930年初版。

媒体关注与评论

粱启超在现代史学上的先驱地位,不仅不能漠视而且难以取代。他最早打出“新史学”的旗帜,刷新历史学的概念,在史学方法、思想史、历史统计学等方面的研究,扮演了拓荒者的角色。  ——汪荣祖在西方史学理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中国史学家撰写的史学理论著作也开始问世,影响较大的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年)、《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926年)……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介绍和讨论了欧美史学理论与方法,从某种意义上可被认为是对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史学理论的回响,对当时的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于沛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研究法》: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其专述中国先民之活动,供现代中国国民之资鉴者,则日中国史。……人类为生存而活动,亦为活动而生存。活动休止,则人道或几乎息矣。凡活动,以能活动者为体,以所活动者为相。史也者,综合彼参与活动之种种体与其活动所表现之种种相,而成一有结构的叙述者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历史研究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