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后传
2012-5
岳麓书社
滕绍箴,李治亭
308
263000
无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底,吴三桂在归顺清朝近三十年后,又扯起“复明”的旗号,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部下“蓄发,易衣冠”,起兵反清,一场大规模的叛乱就这样开始了。由这场叛乱带来的陈圆圆生死之谜和吴氏后人下落之谜到今天仍令后来研究者困惑不已。本著将拨开层层迷雾,逐一揭开这些谜团,将真实的历史还原。 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死后,有关其政权与家族的后续研究,很少有人问津。在清史研究中,由吴三桂建立的大周朝进人洪化(吴三桂之孙吴世瑶即位后改年号为洪化)时期,亦不占有什么显赫地位。由于吴三桂的大周政权寿命短暂,在中国历史上不过一闪即逝,一般人甚至很难知道“洪化”这个名字。因为它只有不满三年的历史,只是在某些专题史研究中,学者们才投入一定精办对其进行较为粗浅的描写。可以说,很少有人对它进行专题立项研究。然而,明清交替之际,吴三桂与陈圆圆在中国这个东方大国中却名噪一时,影响深远。在中国历史上,有时是因史而誉人,有时又是因人而誉史。吴三桂、陈圆圆作为著名的历史名人,洪化小朝廷灭亡后,吴三桂的尸骨与陈圆圆的下落究竟何在?这不仅是史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点,就是一般百姓也想知道其谜底究竟是什么。这大概是以人誉史和以史誉人兼而有之的缘故。这就要求我们史学工作者,不得不将往昔未被重视的洪化小朝廷与夜郎国联系起来,重视其研究价值,进行一番深入探索。我们将通过《陈圆圆后传》这本书,逐渐将相关的问题展开,讲讲这里发生的神秘故事。 此前有关吴三桂、陈圆圆的研究和探索,大半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参考个别地区的某些“文物”,便得出结论。今天看来,我们应当认真体会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教导。换句话说,往昔有关的研究成果多少都带有一些无法避免的偏颇。今天,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所发现的历史事实,能够填补这段历史研究的空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写洪化小朝廷的历史,恢复它的本来面貌。本著将在《寻访记》的基础上,从吴三桂死后清军大反攻、洪化小朝廷及陈圆圆谋划隐身避险、陈圆圆与吴三桂后裔鲜为人知的关系以及她晚年生活等诸多层面,进行更深人、更系统的研究,作为《陈圆圆后传》的主要内容。
该书作者通过对贵州岑巩马家寨的实地考察,结合文献与口碑、实物史料,认为陈圆圆与吴三桂之子吴应麒等在吴氏政权被清军消灭后,在吴三桂部下大将马宝的掩护下,在岑巩马家寨潜伏下来,吴氏得以在此繁衍生息,并未被清廷灭族。该书对陈圆圆及吴氏后人隐蔽马家寨的过程、陈圆圆的晚年生活、吴应麒身世之谜、陈圆圆与吴应麒的关系、马宝与马家寨的关系、陈圆圆之死及其墓碑、吴三桂墓碑等问题进行了论述。配有历史图片与当地照片,图文并茂。
滕绍箴,1937年生,辽宁铁岭人,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资深清史专家,著有《三藩史略》、《努尔哈赤评传》、《多尔衮之谜》等书。
李治亭,1942年生,山东莒南人,曾任吉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现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传记组副组长,资深清史专家,著有《吴三桂大传》、《清太宗全传》、《明清战争史略》等书,主编有《清史》、《清代历史故事》等书。
序
引言
第一章 清军战略进攻
第一节 吴周皇帝交替
第二节 三路大军推进
第二章 实施夜郎计划
第一节 夜郎计划由来
第二节 陈圆圆的行踪
第三节 吴应麒的隐身
第三章 吴周政权灭亡
第一节 清军合围昆明
第二节 吴周援军败没
第三节 昆明守将投降
第四节 查吴应麒下落
第四章 夜郎计划模式
第一节 物资储备
第二节 精神境界
第三节 武装自卫
第四节 隐身依托
第五章 陈圆圆晚年生活
第一节 创造佳境
第二节 融入社会
第六章 吴应麒身世之谜
第一节 吴启华墓碑释文
第二节 从史籍探讨其父
第三节 与陈圆圆的关系
第七章 陈圆圆之死
第一节 因病而终
第二节 陈圆圆墓碑
第八章 吴三桂墓碑
第一节 陈圆圆的梦幻
第二节 吴三桂移葬马家寨
第三节 惊现吴三桂墓碑
第九章 吴三桂后裔
第一节 族群及秘传人
第二节 家族史及标记
结束语
附录:
吴三桂后裔与陈圆圆归隐地寻访记
迷雾三百年,拨云现真相:清史专家考察马家寨纪实
秘传人吴永鹏等讲述和记录的部分家史
黄透松发现吴氏后裔经过的资料及其部分文章
晏晓明对陈圆圆墓的考察
《延陵堂世谱》摘录及马家寨概况简介
参考书目
吴三桂、陈圆圆及吴氏后裔年表。
后记
第一章 清军战略进攻 吴三桂在起兵反清五年后,终于称帝,但不久即病死。小皇帝吴世瑶即位,随着吴三桂的病死,吴周一方的形势急转直下,清军转入战略进攻。洪化小朝廷在节节败退之时,为了自身的生存,进行了殊死抵抗,为其实施应变计划争取了相当充足的时间。 第一节 吴周皇帝交替 吴世瑶代祖父吴三桂,继承大周皇位。由于历史资料有限,其即位地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根据已有资料,进行必要的考证。 一、吴三桂病逝 康熙十六年(1677)底,清朝平定吴三桂叛乱的战争仍在继续,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吴三桂先后失掉陕西王辅臣、广东尚之信和福建耿精忠的“三大援”,同时失掉江西地区,其“疆守日蹙,情竭势绌”①。吴三桂为了自保,于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初六日来到衡州居住,派大将马宝率部挺进宜章,转进广西,支援龙威将军、吴三桂之孙吴世琮对广西的进攻②。次年(1678)三月,清朝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率领湖广路大军,收复湖南的永兴、茶陵等12城。面对这种“疆守日蹙,情竭势绌”的严峻形势,吴三桂知道,他的事业已经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地步了。为鼓舞士气并自我安慰,他决定称帝。史家说他这是“窃帝号以自娱”。三月初一日(有的书称是初二日,吴氏秘传人说是初三日),吴三桂设坛于衡山,举行郊天即皇帝位之礼,命百官入贺。改元昭武,国号为周,改衡州为定天府,称居室为殿。册封其妻张氏为后,陈圆圆为妃,吴世瑶为皇太孙,号称端王。构建庐舍万间为朝房,置百官,命郭壮图、方光琛为尚书、大学士。设云南五军府兵马司,改留守六曹为六部。晋胡国柱、吴应麒、吴国贵、吴世琮、马宝等为大将军;封王公良、巴养元、陈君极、王绪、李继业等为将军;封吴应麒为楚王,封王屏藩为东宁侯,其余分别封为国公、郡公、侯、伯等爵位①。定新历,举行云、贵、川、湖乡试。 吴三桂称帝并没有改变周政权衰败的结局,更为糟糕的是,吴三桂的身体状况就如周政权所面临的局势一般,每况愈下。吴三桂死前,已经病了五个多月。据说是即皇帝位时,有一条狗“登其案而坐”。他见此情景,心里很不舒服,“心恶之”。接着又患上“隔噎症”,再增“下痢,口不能言”等病症。清朝方面知道消息后,断定他患了“中风”②。从实来说,作为近七旬的老人,在数年问,因为内外交困,形势逼迫,前途暗淡,必难承受,病重而亡乃自然之理。 吴三桂尽管染上重病,但仍不甘心失败。他将马宝、王绪、胡国柱等急忙调回攻打湘南的永兴。因为永兴如被清军占领后,将直接威胁吴周都城的安宁。在周军精锐部队对永兴城发起包围和猛攻中,致清军多名守城的高级将领战死,令清朝简亲王喇布、征南将军穆占等人望而却步,不敢增援。康熙帝急如星火,多次发出旨令批评简亲王和穆占相互推诿,畏战怯懦。然而,八月二十一日,周军忽然撤围而去。清军方面经过多方探询,方知是吴三桂于八月十七日(吴氏秘传人说是中秋节)病逝⑧。 二、吴世瑶即位 吴三桂死后,在吴国贵的主持下,衡州会议作出一项重要决定:迎接吴世瑶前来衡州即位,并决定派遣胡国柱前往迎接。这时,在吴三桂的诸位女婿中间,发生两对矛盾。一是女婿郭壮图想把女儿嫁给吴世瑶为后,另一位女婿卫朴也有同样的意思。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女儿坐上皇后宝座,而自己成为未来小王朝权柄的操持者。结果郭壮图的愿望实现了:他的女儿取代了吴世瑶原配夫人卢氏,稳坐正宫皇后位子。二是作为吴三桂女婿之一的胡国柱,想利用岳父死去之际,“假三桂孙收系其党”,形成自己大权在握的局面,但更有实权的连襟郭壮图,成为他实现自己愿望的最大障碍。当胡国柱“飞书”到达昆明城时,郭壮图根本不理。胡国柱只好“推吴国贵守衡州”,亲自前往云南昆明城,进行交涉。但请吴世瑶到衡州即位的问题“与郭议不合”①。郭壮图的意见很明确,他认为“滇为根本重地”,嗣君吴世瑶“勿轻出”。据载,胡国柱“大哭于(昆明)东郊数日”,而郭壮图态度坚决,“卒不许”。所以,按照衡州会议决定,先“匿丧不发,请世瑶奔丧”的意见,因郭壮图的“力阻不行”而被迫搁浅②。 但是吴世瑶到底在哪即位,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古今有三种说法,有衡州说、贵阳说和昆明说。到底是哪里,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以下进行必要的研究。 衡阳即位说在史籍中,是重要见解之一,但比较起来是少数意见。魏源在《圣武记》中肯定地说:“十月,逆孙吴世瑶自滇至衡,始发丧,僭号改元洪化,迎丧还滇。”③《清鉴》说的更明确:“马宝等即与诸将,迎吴三桂之孙世瑶于云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发丧,拥柩归云南。”吴氏秘传人也持此说④。笔者认为衡州即位说,是个误解。理由有三:其一,前文已经说过,吴氏秘传人设立的年代是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陈圆圆、吴应麒已先后故去,这时吴仕杰是总传人。他没有亲自参与过这个事件。所以,后世秘传人在这一点上,当是误传。其二,当时人刘健所著的《庭闻录》认为,衡州十月发丧时,吴世瑶并没有即位,即位的时间是十一月。刘健的话在这段时期史料中,比较可靠。 P8-11
《陈圆圆后传》这部书产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当初没有人专门讨论过这个题目,亦不曾在任何研究单位挂名立项,作为课题申请,组成课题组进行研究。它是在20lO年7月,李治亭先生应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宣传部部长助理廖永伦先生的邀请,在京城组成的五人专家组,前往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调查后,酝酿而成。这次的专家组由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徐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政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世愉研究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传记组副组长李治亭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滕绍箴研究员组成。五位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并达成广泛共识,是酝酿《陈圆圆后传》这部书的前奏曲。 《陈圆圆后传》写作缘起,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我与李治亭先生分别是《三藩史略》和《吴三桂大传》的作者,在对于马家寨吴三桂后裔的考察过程中,各自重新审视了我们往昔著述中所遇到的最难破解的问题,觉得有必要在诸多疑难问题上进行认真探讨,特别是洪化小朝廷的历史,有待进行深入与微观的研究。二是吴氏家史秘传人提供许多新鲜史料和在马家寨所看到的文化遗迹,十分丰富,在诸多清史研究的疑难问题上,填补了这段历史的研究空白。但如何将此次考察资料与历史文献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仍然是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同时,许多从事地方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以及地方民众,包括吴氏家族成员也很想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为其祖先的真实历史,讨个说法。这就促使我们决定写出一部有参考价值的著作。因为徐凯教授、王政尧教授和李世愉研究员都身担重要工作,无暇顾及此事,只好由我与李治亭先生,把这项任务承担下来。我们根据第一次调查后,在马家寨出现的新情况,于当年十月份,第二次前往马家寨考察与研究,著作的题目,在这次行程中,已经基本考虑成熟。 我们回到北京后,经过多次磋商,觉得所考察的问题,多是吴三桂死后的洪化小朝廷之事,特别是以陈圆圆活动为主线,所以最后敲定著作的名称就叫《吴三桂后传》。其后,在出版过程中,湖南岳麓书社编辑胡宝亮先生建议,将书名改为《陈圆圆后传》,我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欣然接受。为更好地完成这部著作,我们作了具体分工,因为李治亭先生正在参加《清史》的编写工作,不可能抽出更多的精力顾及此事。但他还是尽了最大努力,亲自为此书写了《吴三桂后裔与陈圆圆归隐地寻访记》,讲述了去马家寨考察的来龙去脉作为全书的重要参考资料,放在附录之首。本书主要规划、研究和撰写工作由我来完成。其中凡是遇到重大疑难问题和主要观点,我们及时协商、讨论和沟通,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书稿完成后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过认真地讨论。《陈圆圆后传》主要行文分为九章,文后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附录部分。内中编人李治亭先生写的《吴三桂后裔与陈圆圆归隐地寻访记》;廖永伦先生撰写的《迷雾三百年拨云现真相:清史专家考察马家寨纪实》。吸收吴永鹏先生等人的口述记录整理稿共文章七篇、黄透松先生的文章五篇、晏晓明先生的文章两篇和《延陵堂世谱》摘录等文章两篇,此外还有参考书目、年表。本书图文并茂,其中图片部分,除编辑胡宝亮先生找到的外,其他均由原岑巩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透松先生、县历史文化资料收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龙文海先生和副主任张维军先生分别提供。 本著除积淀我们多年研究“三藩”的成果之外,主要吸收了吴氏长房第10世秘传人吴永鹏、二房10世秘传人吴永松和地方史著名专家黄透松等诸多专家、学者们的共同研究成果。学术考察活动得到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州人大和州政协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益于现任黔东南州委常委秘书长、原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耿生茂先生的大力支持,才使得关于吴三桂后人和陈圆圆隐居马家寨的学术考察成行。原州委宣传部部长助理廖永伦先生代表州委、州政府等领导开展联络与筹备工作,历尽艰辛,付出了极大努力,劳苦多多。原岑巩县委书记周培芝女士、县长吴世胜先生、县政协黄俊主席、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龙世勇同志、原岑巩县副县长王文云女士等领导对专家组的考察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县委宣传部龙道祥副部长、张维军副部长,文体广旅局许昆堂局长,旅游局王军局长,县历史文化资料收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龙文海主任等诸多领导同志在百忙当中,亲自陪同专家组考察。足见,州、县等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同时,吴氏家史秘传人吴永鹏先生、文史学者黄透松先生在百忙当中,抽出宝贵时间给与积极配合、热情帮助,都令我们很受感动。可以说,此著能够顺利完成,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的成果。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本书责任编辑胡宝亮先生,在接到书稿后,积极配合,细致审稿。他的史学素养不错,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对本著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贡献良多。另有湖南师范大学的孙文霞、郭晓灵两位女士,协助审稿,一并感谢。在此书即将出版的时候,我感到大家合作得很愉快。作为本书的执笔者,我谨代表北京专家组全体成员,向以上诸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此外,在本书即将出版前夕,从岑巩县传来好消息。新任县委书记吴明同志对于马家寨的历史考察、研究工作,极为重视。曾多次指示县委宣传部部长陈永祥同志,积极做好对接和筹备工作,准备于2012年5月下旬,召开“全国清史学者吴三桂陈圆圆史迹研讨会”。我对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表示敬意。并真诚希望通过此次高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马家寨的历史及其文化考察、研究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滕绍箴 2012年3月22日
资深清史学家依据文献、口碑与实物史料,深入研究陈圆圆及吴三桂后裔的下落问题,对一段历史谜案进行精彩的梳理与解读。 《陈圆圆后传》作者滕绍箴、李治亭均系研究清代“三藩”问题的权威专家,对陈圆圆在吴三桂起兵反清失败后的结局作出了详尽的论证,复原了陈圆圆的后半生,填补了历史空白。其内容极富创新性,兼具可读性,系统完整地讲述了一个复杂的潜伏故事。 该书是首部由清史学家撰写、揭示陈圆圆后半生与吴三桂后裔情况的著作,有充分的史料为依托,推理严密,论证精辟。
无
下单后第3天书就到了。
像历史教课书耶,那里是人物传纪啊,看的很累,还没了解陈圆圆,后面才开始写她了,这种写法不适合读者看,给人研究差不多,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