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图释中国史

保罗·霍尔特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09-7-1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保罗·霍尔特  

页数:

327  

译者:

程干泽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大家,著作宏富。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门史领域都作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就说过,“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本书是先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应邀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书成之日一时洛阳纸贵,世人争先传阅。本书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叙述从远古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终篇则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依归,不仅条理清晰、记述准确,而且处处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以及或综合或具体的识见,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本优秀的中国通史普及读物。 然而本书毕竟产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囿于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个人资料搜集的不完善,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误。特别是历史事件的年代问题,一些跟现代通行的不符,我们根据现代通行的年代予以修正;对于历史分期上涉及的年代问题,我们则予以了保留,因为不同的分期代表的是对历史的不同看法,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多一种说法、看法对历史的发展来说也是有益的。

作者简介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武进人。我圜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遽贯备时代,周瞻备领域,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49年后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在现代史学史上,吕思勉是唯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其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是我国近现代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阑通史,开中困白话邋史之先河。其著作还有《吕著中国通史》、 《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等。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第二章 唐虞的政治 第三章 夏代的政教      第四章 商代的政教                第五章 周初的政治     第六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       第七章 春秋的霸业       第八章 战国的七雄       第九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第十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第二章 秦汉之际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第十一章 三国的鼎立 第十二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 第十三章 南北朝的对峙 第十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第十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第十六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第十七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第十八章 隋唐韵武功 第十九章 隋唐的制度 第二十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第二十一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第二十二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 第二十三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第二十四章 五代的混乱          第二十五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第二十六章 辽夏金的兴起    第二十七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 第二十八章 宋和金的关系    第二十九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三十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第三十一章 元的制度 第三十二章 元帝国的瓦解             第三十三章 明初的政局    第三十四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第三十五章 明末的政局   第三十六章 明的制度       第三十七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四编 近代史第五编 现代史第六编 结论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唯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其失亦与此同。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用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决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么教育?共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即不同于欧洲;欧洲人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凡此都决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须追溯到既往;现在是决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所以从前的人说:“史也者,记事者也。”这话自然不错。然而细想起来,却又有毛病。因为事情多着呢!一天的新闻纸,已经看不胜看了。然而所记的,不过是社会上所有的事的千万分之一。现在的历史,又不过是新闻纸的千万分之一。然则历史能记着什么事情呢?须知道:社会上的事情,固然记不胜记,却也不必尽记:我所以成其为我,自然和从前的事情,是有关系的;从前和我有关系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为我的。我何尝都记得?然而我亦并未自忘其为我。然则社会已往的事情,亦用不着尽记;只须记得“使社会成为现在的社会的事情”,就够了。然则从前的历史,所记的事,能否尽合这个标准呢?怕不能吧?因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了。一事如此,而况社会的全体?然则从前历史的毛病,又是出在哪里呢?我可一言以蔽之,说:其病,是由于不知社会的重要。唯不知社会的重要,所以专注重于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专描写英雄、记述政治和战役之类。殊不知特殊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普通社会上的。有怎样的社会,才发生怎样的事情;而这事情既发生之后,又要影响到社会,而使之政变。特殊的人物和社会的关系,亦是如此。所以不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得求其原因于社会,察其对于社会的结果。否则一切都成空中楼阁了。从前的人不知道注意于社会,这也无怪其然。因为社会的变迁,是无迹象可见的。正和太阳影子的移动,无一息之停,人却永远不会觉得一样。于是寻常的人就发生一种误解。以为古今许多大人物,所做的事业不同,而其所根据的社会则一。像演剧一般,剧情屡变,演员屡换,而舞台则总是相同。于是以为现在艰难的时局,只要有古代的某某出来,一定能措置裕如,甚而以为只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执陈方以药新病。殊不知道舞台是死的,社会是活物。所以现在的研究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现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为社会正是在这里头变迁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当然不会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风化,则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历史的定义既明,历史的价值,亦即在此。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一望可知,然历时稍久,就可以渐趋混合:民族则论语言,论信仰,论风俗,虽然无形可见,然而其为力甚大。同者虽分而必求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所以一个伟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难;而民族的大小和民族性的坚强与否,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一国的民族,不宜过于单纯,亦不宜过于复杂。过于复杂,则统治为难。过于单纯,则停滞不进。我们中国,过去之中,曾吸合许多异族。因为时时和异族接触,所以能互相淬砺,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开化虽早,而光景常新。又因固有的文化极其优越,所以其同化力甚大。虽屡经改变,而仍不失其本来。经过极长久的时间,养成极坚强的民族性,而形成极伟大的民族。各民族的起源、发达,以及互相接触、渐次同化,自然要待后文才能详论。现在且先作一个鸟瞰。中华最初建国的主人翁,自然是汉族。汉族是从什么地方迁徙到中国来的呢?现在还不甚明白。既入中国以后,则是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粤江流域渐次发展的。古代的三苗国,所君临的是九黎之族,而其国君则是姜姓。这大约是汉族开拓长江流域最早的。到春秋时代的楚,而益渐进化。同时,沿海一带,有一种断发文身的人,古人称之为越。吴、越的先世,都和此族人杂居。后来秦开广东、广西、福建为郡县,所取的亦是此族人之地。西南一带有濮族。西北一带有氐、羌。西南的开拓,从战国时的楚起,至汉开西南夷而告成。西北一带的开拓,是秦国的功劳。战国时,秦西并羌戎,南取巴、蜀,而现今的甘肃和四川,都大略开辟。在黄河流域,仍有山戎和狁,和汉族杂居。狁,亦称为胡,就是后世的匈奴。山戎,大约是东胡之祖。战国时代,黄河流域,和热、察、绥之地,都已开辟。此两族在塞外的,西为匈奴,东为东胡。东胡为匈奴所破,又分为乌桓和鲜卑。胡、羯、鲜卑、氐、羌,汉时有一部分入居中国。短时问不能同化,遂酿成五胡之乱。经过两晋南北朝,才泯然无迹。隋唐以后,北方新兴的民族为突厥。回纥,现在通称为回族。西南方新兴的民族为吐蕃,现在通称为藏族。东北则满族肇兴,金、元、清三代,都是满族的分支。于是现在的蒙古高原,本为回族所据者,变为蒙古人的根据地,回族则转入新疆。西南一带,苗、越、濮诸族的地方,亦曰益开辟。总而言之:中华的立国,是以汉族为中心。或以政治的力量,统治他族;或以文化的力量,感化他族。即或有时,汉族的政治势力不竞,暂为他族所征服,而以其文化程度之高,异族亦必遵从其治法。经过若干时间,即仍与汉族相同化。现在满、蒙、回、藏和西南诸族,虽未能和汉族完全同化,而亦不相冲突。虽然各族都有其语文,而在政治上、社交上通用最广的,自然是汉语和汉文。宗教则佛教盛行于蒙、藏,回教盛行于回族。满族和西南诸族,亦各有其固有的信仰。汉族则最尊崇孔子。孔子之教,注重于人伦日用之间,以至于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不具迷信的色彩。所以数千年来,各种宗教在中国杂然并行,而从没有争教之祸。我国民族的能团结,确不是偶然的。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普通人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历史上所谓东洋,系指亚洲而言;西洋系指欧洲而言。其实河川、湖泊,本不足为地理上的界线。乌拉尔山虽长而甚低,高加索山虽峻而甚短,亦不能限制人类的交通。所以历史上东西洋的界线,是亚洲中央的葱岭,而不是欧、亚两洲的界线。葱岭以东的国家和葱岭以西的国家,在历史上俨然成为两个集团;而中国则是历史上东洋的主人翁。葱岭以东之地,在地势上可分为四区:(一)中国本部包有黄河、长江、粤江三犬流域。(二)蒙古新疆高原以阿尔泰山系和昆仑山系的北干和海藏高原、中国本部及西伯利亚分界。中间包一大沙漠。(三)青海西藏高原是亚洲中央山岭盘结之地。包括前后藏、青海、西康。(四)关东三省以昆仑北干延长的大兴安岭和蒙古高原分界。在地理上,实当包括清朝咸丰年间割给俄国之地,而以阿尔泰延长的雅布诺威、斯塔诺威和西伯利亚分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学历史不是为了可以作前车之鉴。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实略加思考,任何事物,所以如此,莫不有很深远的原因在内;深求其故,无不可以追溯至极远之世的。  ——历史学家吕思勉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历史学家严耕望中国通史的写作,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最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及吕思勉先生出,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历史学家顾颉刚


编辑推荐

《图释中国史:一口气轻松读懂我们的过去和现在》在当时来说是一本很白话的书了,然后到了现代却又变得有点文言了,然而为了保留作者的语言风格,我们仅只是对一些容易让人误解、难懂的词语予以了修改。在内容上,《图释中国史:一口气轻松读懂我们的过去和现在》含蕴万有,不免有些博杂,因而在尽量尊重原著、保留历史发展的脉络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删节,以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图释中国史 PDF格式下载



很好!全5分!


朋友推荐的,还没有细看,到货很快,包装精美,喜欢。谢谢


里面有很多文言文 才疏学浅 看起来有点吃力


值得买,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