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医学真菌检验手册

吴绍熙 编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1  

出版社: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联合出版社  

作者:

吴绍熙 编  

内容概要

《现代医学真菌检验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医学真菌实验室工作守则、真菌学简介、真菌病临床标本的检验、浅部真菌、酵母菌的鉴定、深部真菌、条件致病污染真菌、放线菌类、医学真菌菌种保藏、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真菌培养基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医学真菌实验室工作守则1.1 真菌实验室的工作条件1.2 真菌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1.3 真菌实验室工作中注意事项第二章 真菌学简介2.1 概论2.2 真菌的生物学2.2.1 真菌的概念2.2.2 真菌的形态2.3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2.3.1 真菌的分子结构与功能2.3.2 双相型真菌形成的分子基础2.3.3 真菌分类的分子学基础2.4 医学真菌的研究展望2.4.1 分类研究方面2.4.2 鉴定研究方面2.4.3 在基因研究方面2.4.4 真菌超微结构研究方面2.4.5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面2.4.6 菌学研究方面第三章 真菌病临床标本的检验3.1 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3.1.1 皮肤标本3.1.2 眼部标本3.1.3 腹腔、胸腔及关节腔液标本3.1.4 脓液或溃疡、窦道、瘘管部位的标本3.1.5 脑脊液标本3.1.6 血液标本3.1.7 骨髓标本3.1.8 尿液标本3.1.9 阴道分泌物或男性尿道标本3.1.1 0呼吸道分泌物(痰、支气管洗液支气管抽吸液、气管吸出液、洗胃液)标本3.1.1 1组织标本3.2 临床标本的检测3.2.1 真菌直接检查法3.3 真菌的培养鉴定法3.3.1 培养方法3.3.2 培养基种类选择3.3.3 培养条件选择3.3.4 培养标本检查3.4 真菌病病理检查法3.4.1 标本切片制作3.4.2 真菌病病理组织标本染色法3.5 真菌的动物接种3.5.1 动物接种的目的3.5.2 动物的选择3.5.3 动物的接种3.5.4 接种方法3.5.5 动物解剖第四章 浅部真菌4.1 角层癣菌4.1.1 花斑癣菌4.1.2 红癣菌4.1.3 掌黑癣菌4.1.4 腋毛癣菌4.1.5 毛结节菌4.2 皮肤癣菌4.2.1 概论4.3 皮癣菌各论4.3.1 毛癣菌属4.3.2 小孢子菌属4.3.3 表皮癣菌属第五章 酵母菌的鉴定5.1 酵母菌的定义5.2 酵母菌的分类5.2.1 酵母菌的分属5.2.2 酵母菌的分种5.3 医学上重要的酵母菌5.4 病原性酵母菌的鉴定程序及方法5.4.1 鉴定目的5.4.2 鉴定路线5.4.3 鉴定试验5.5 酵母菌各论5.5.1 念珠菌属5.5.2 隐球菌属5.5.3 马拉色菌属5.5.4 毛孢子菌属5.5.5 红酵母属5.5.6 酵母属5.5.7 地霉属第六章 深部真菌6.1 双相型真菌6.1.1 概论6.1.2 双相真菌鉴定试验6.1.3 各论6.2 毛霉目真菌6.2.1 概论6.2.2 各论6.3 根霉属6.3.1 匍枝根霉6.3.2 少根根霉6.3.3 同亲根霉6.3.4 须状根霉6.3.5 小孢根霉6.3.6 寡孢根霉6.4 犁头霉属6.4.1 蓝色犁头霉6.4.2 伞枝犁头霉6.4.3 透孢犁头霉6.5 根毛霉属6.5.1 米里根毛霉6.5.2 微小根毛霉6.5.3 多变根毛霉原变种6.5.4 多变根毛霉规则变种6.6 囊托霉属6.6.1 雅致囊托霉6.7 厚壁孢犁头霉属6.7.1 帕登厚壁孢犁头霉6.8 小克银汉霉属6.8.1 巴西果小克银汉霉6.9 瓶霉属6.9.1 脉管状瓶霉6.10 被孢霉属6.10.1 拉曼被孢霉6.10.2 沃尔夫被孢霉6.11 共头霉属6.11.1 总状共头霉6.12 虫霉目真菌6.12.1 耳霉属6.12.2 蛙粪霉属6.13 散囊菌目6.13.1 曲霉属6.14 丝孢目6.14.1 青霉属6.15 暗色孢科真菌6.15.1 着色真菌属6.15.2 瓶霉属6.15.3 枝孢霉属6.15.4 外瓶霉属6.15.5 链格孢属6.15.6 短梗霉属6.15.7 德氏霉属6.15.8 弯孢霉属6.15.9 佛隆那霉属6.15.10 茎点霉属6.16 足菌肿病原菌6.16.1 赛多孢霉属6.16.2 马杜拉菌属6.16.3 小球腔菌属6.16.4 头孢霉属6.16.5 弯孢霉属6.17 其它菌6.17.1 希伯鼻孢子菌6.17.2 链状芽生菌6.17.3 新月伊蒙菌6.17.4 无绿藻6.17.5 镰刀霉属第七章 条件致病污染真菌7.1 酵母菌属7.2 匍柄霉属7.3 金孢子菌属7.4 粘束梗霉属7.5 拟青霉属7.6 丝孢酵母属7.7 葱花霉属7.8 枝孢霉属7.9 帚霉属7.10 卵形孢霉属7.11 木霉属7.12 双孢霉属7.13 轮枝孢霉属7.14 长蠕孢霉7.15 附球菌属7.16 单端孢属7.17 顶孢霉属7.18 顶毛单孢霉属7.19 黑孢子菌属7.20 柱顶孢霉属7.21 粘帚霉属7.22 黑粉菌属7.23 脉孢菌属7.24 节孢霉属7.25 长喙壳属7.26 圆酵母属7.27 卷霉属7.28 白僵霉属7.29 葡萄孢霉属7.30 葡萄状糖霉属7.31 腐殖霉属7.32 瘤孢霉属7.33 单头孢子菌属7.34 半孢子菌属7.35 多孢子菌属7.36 毛壳菌属第八章 放线菌类8.1 放线菌鉴定方法8.1.1 直接镜检8.1.2 培养8.2 各种致病厌氧放线菌鉴定8.2.1 牛型放线菌8.2.2 人型放线菌8.2.3 粘性放线菌8.2.4 内氏放线菌8.2.5 龋齿放线菌8.3 各种致病需氧放线菌鉴定8.3.1 诺卡氏菌8.3.2 巴西诺卡氏菌8.3.3 豚鼠诺卡氏菌第九章 医学真菌菌种保藏9.1 目的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9.2 医学真菌保藏技术要点9.3 医学真菌菌种保藏技术9.3.1 基本原理9.3.2 菌种保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步骤9.3.3 常用菌种保藏技术第十章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10.1 定义10.2 目的10.3 方法10.3.1 酵母样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10.3.2 丝状真菌(双相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第十一章 真菌培养基11.1 分类11.1.1 用途分类11.1.2 成分分类11.1.3 性状分类11.2 真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11.2.1 量器校正11.2.2 试剂质量11.2.3 防止污染11.2.4 严格操作11.2.5 无菌检验11.2.6 作预试验11.3 成分11.3.1 分离培养基11.3.2 富集培养基11.3.3 选择性培养基11.3.4 培养特性研究用培养基第十二章 医学真菌实验室的组建和运行12.1 医学真菌实验室的常用基本设备12.2 消毒与灭菌12.3 玻璃器皿的洗涤及各种洗液的配制法12.3.1 初用玻璃器皿的清洗12.3.2 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清洗15.2.2 方法15.3 医学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15.3.1 医学真菌基因组DNA的快速制备15.3.2 医学真菌小亚基(SSU)rDNA序列测定15.3.3 医学真菌线粒体DNA(mtDNA)RFLP的分析15.3.4 医学真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分析15.3.5 核酸杂交技术用于医学真菌的分类与鉴定15.3.6 可溶性全细胞蛋白单向SDS-PAGE图谱薄层扫描分析用于病原真菌的分类和鉴定15.3.7 医学真菌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第十六章 常用医学真菌及真菌病拉中、英中名称对照16.1 常用医学真菌名称拉中对照16.2 常用真菌病名英中对照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5.3.4.2 扩增产物的检测 将扩增管中的水相部分移于一洁净Eppendorf管,加入1/5体积的6×凝胶加样缓冲液,混匀后取20μl,以含EB0.5μg/ml的1.2%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电泳缓冲液为1×TAE。在波长302nm的紫外线下观察、照相。 15.3.4.3 医学真菌基因DNA RAPD图谱 Uijthof等对21株甄氏外瓶霉基因组DNA RAPD图谱进行分析,可见种特异性电泳带,这一带型可作为鉴定该菌的参考标准。李冬梅等对6种24株外瓶霉属的菌进行比较,依RAPD图谱可清晰鉴别菌种,尤其是皮炎万氏菌与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作者等对6种30株重要致病性暗丝孢科真菌基因组DNA的RAPD图谱特征进行研究,各株真菌可扩增出数目不等(7~12条)、大小不同(180~1100bp)的DNA产物,呈显著株间多态性。各菌株有一共同扩增带,约280bp大小。不同菌种有一些种特异性扩增片段。虽然同一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扩增带型多有些差异,但种间差异明显大于种内。在不同菌株间,较小片段(


编辑推荐

《现代医学真菌检验手册》是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医学真菌检验手册 PDF格式下载



看来是正版,方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