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澄明美学

刘士林 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0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士林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者十年来从事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它对于人类精神的理论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从批判的向度上讲,它从逻辑上先验地区分开“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学理”纠葛,认真地检讨了西方主流美学对于人类审美精神的“理性”侵蚀;其次则针对中国美学中习以为常的“伦理学”与“美学”的逻辑混淆发出严厉批判,并由此认真检讨了中国主流美学的伦理形式对于审美形式的“历史”遮蔽。从建设性的向度上讲,一方面通过逻辑劳动为正确描述美的存在建构了一种本体论语境,即“本体分析”与“结构关系”相结合的理论方法。没有本体分析就不可能澄明任何本体性语境,而没有结构关系则不可能进行任何本质性描术。另一方面则从人类原妆的“诗性智慧”结构出发,在此基础上区别了中西文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诗境。西方文明的“林中路”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由于在轴心时代就已丧失诗性知识,因而这种矛盾在西方文化背景中是无法解决的。中国文明的“还乡路”则根源于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只要能够成功地逃避文明中心与拒绝个体化形式,也就可以赎取生命最初的自由。本书不权从知识批判角度为美学研究进入“本体明了”层面扫清了逻辑障碍,也由此为人类自由的生命活动指出了真正的澄明之道。

作者简介

刘士林,1966年生于河北曲阳,文学博士,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中国诗学、当代文化研究。著有《语言与它的梦》,《文明精神结构论》,《变徵之音---大众审美中的道德趣味》,《中国诗性文化》,《阐释与批判---当代文化消费中的异化与危机》,《千年挥麈》,《先验批判---20世纪中国学术批评导论》,《澄明美学---非主流之观察》,《新道德主义》,《苦难美学》等。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新轴心时代的精神觉醒 第一章 引论:林中路与还乡路 第二章 本体明了;论美的本源第二篇 历史解读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 丢失的脚印:论审美活动的历史沉沦 第四章 月印万川:论美感的方法与结构第三篇 澄明美学的本体论阐释 第五章 我能够知道什么?审美意识的本体论决断 第六章 我能够期待什么?审美价值的本体论承诺 第七章 我能够享受什么?审美自由的本体论辩护第四篇 中国美学的主流与非主流 第八章 走向澄明之境;论中国主流美学的精神觉醒 第九章 乾坤清气:论中国非主流美学的学术史意义 第十章 结语:辨乎天人之际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澄明美学 PDF格式下载



美学问题是个哲学问题,要想写美学的书面临两个艰难的选择:如果想把它写通俗,那么懂美学的人去看,它就显得浅,甚至于漏洞百出,难登大雅之常;如果写的深,那么它就很学术,对作者本人的创新能力、思想水平、智力水平是一个挑战。这本书,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拿中国哲学里的澄明(张世英有深刻的阐述)来做料,在美学的明目下搅和一下就成了。书显得很叛逆,如果你是内行,看后让你不骂娘都不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