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诺贝尔之路

编者:伯烈特 史宾斯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2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编者:伯烈特 史宾斯  

页数:

316  

字数:

202000  

译者:

黄进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十三位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以“我成为经济学者的演化之路”为题,所做的系列演讲的汇编。透过这些桂冠得主的现身说法,可以概览当代重要经济思潮的产生及其演变,也可验证经济理论的形成与时代的脉动息息相关,并往往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想撑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读者,必读此书。

作者简介

本书包含十三位杰出人物的生平自述,他们之间有下列三项共同点:首先,都是经济学家;其次,都曾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三,都到过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的三一大学(Trinity University)亲自讲述个人的生平事迹。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由诺贝尔(Alfred Nobel)本人所设立。1901年,依据他的遗嘱所设立的奖项只有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等五种。诺贝尔希望奖励的是特殊的成就,而不是杰出的个人。因此,在自然科学方面,诺贝尔奖是对重大“发现”(discoverty)、“发明”(Invention)以及“改善”(improvement)给奖。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为庆祝成立三百周年,出资创设了一个新的奖项: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Central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In Memoryof Alfred Nobel),简称诺贝尔经济学奖。此一新设的奖项,甚至上是比照原先的诺贝尔奖给奖标准。按照瑞典中央银行的规定,“此一奖项每年颁发给一位在经济学上具有杰出贡献,且其重要性一如诺贝尔在遗嘱中所言的人士”。
至于这一系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生平自述演讲,是出自本书资深编辑伯烈特(William Breit)的构想,在他个人的学术研究生涯中,曾对美国当代主要经济学家的生平与思想,投注相当大的心力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学以及著述。由于他长期以来对人物的生平及其学术研究过程之间的关联深感兴趣,因此,很自然地会想到提供一个论坛,邀请这些杰出的经济家以“我成为经济学者的演化之路”(My Evolution as anEconomist)为题,用自己的语言以及自认为合宜的方式来发表生平自述。这样的论坛,至少可以保存一些重大经济研究成果的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与特点。但是更重要的目的,则是希望为有关科学发现的理论,提供重要的背景资料。

书籍目录

导读前言第一章 刘易斯第二章 克莱因第三章 阿罗第四章 萨缪尔森第五章 弗里德曼第六章 施蒂格勒第七章 托宾第八章 莫迪利亚尼第九章 布坎南第十章 索洛第十一章 夏普第十二章 科斯第十三章 诺思谢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诺贝尔之路 PDF格式下载



  这本算是我的经济学启蒙教材了吧。某年前的一天,被书名误导了的我翻开了本书的第一章,也翻开了我经济学的第一章。虽然书中内容是获奖者的生平和成长原因,但是你了解的远远不止这些。很多人都用半篇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贡献,又用半篇些了自己是怎么走上这条路得。这对于初尝经济学以及准备转向经济学或者立志以此为业的同学们都该颇有启发。就算文字本身,也可看出各人的性格特征,极是有趣。


  十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分别是
  第一章:刘易斯(W.Arthur Lewis)
  
  第二章:克莱因(Lawrence R.Klein)
  
  第三章:阿罗(Kenneth J.Arrow)
  
  第四章: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
  
  第五章: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第六章: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
  
  第七章:托宾(James Tobin)
  
  第八章: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
  
  第九章:布坎南(James M.Buchanan)
  
  第十章:索洛(Robert M.Solow)
  
  第十一章:夏普(William F.Sharpe)
  
  第十二章:科斯(Ronald H.Coase)
  
  第十三章:诺思(Douglass C.North)
  
  而举办这一系列演讲背后的重要理由,就是希望能有助于解答下述问题
  
    我们对于一些原创性的观念由酝酿到终于为同侪所接受的过程,可以说知之甚少。譬如,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内容,有多少是反映了理论创造者的实际生活?一些对他们有影响力的老师及同事,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些思想家所探讨的问题,有多少与个人的背景及当时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有关?引导他们发展出创见的最主要力量是什么?简而言之,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能发现一些引起科学界广泛注意的研究内容?
  
  
  而我对该书最感兴趣的是几位芝加哥大学出身的学人对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奈特的描述。(据说他教出了十几位经济学奖得主)
  比如:布坎南在演讲中提到:
  “在课堂上,他好像一直在寻找观念。不管单纯或深奥,他都竭力思索基本原理,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者的傲慢,他总是感到惊讶。对我们这些愿意诚心受教的学生,他一直都灌输以下观念:一切都需以智力获取,很多看似真理的事物,其实都大有问题,有勇气能冲破知识的迷雾,才不愧是真正的学者。愿意否定所有的神,认为没有什么是至高无上的——这正是最能形容奈特心智与个性的两句话。这里所谓的神,包括了本科的学术权威,还有那些宣称他们领域跨越至真理的其他面向者。我们这些经常被许多事物困惑的同学,无不受到奈持对神看法的鼓舞。直到很久之后,我们才终于慢慢了解,以这样的特质而论,能跻身天才之列的是奈特,而非他的同僚。
    
    奈特自己就第一个承认,他并不是聪明或机智的思想家。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困思者;但是他在思考过程中深入探索的程度,连他周围的学者也未必能想像到。对奈特来说,事情绝不会像外表所显露的那么简单,同时,他也对所有极端的事物保持基本的容忍,因为他在所有原则中,都能察觉到属于真理的成份。
    
    对那些不得其门而入的同学而言,奈特似乎是一位糊涂颠倒、制造混淆的老师,他的著作反映出思想的零乱,而他的主要特质似乎正是知识上的支离破碎。对我们这些理解他的学生来说,其他人认为杂乱无章的,我们却从中看到了深度,不管是真实或潜在的。我们虽然知道自己的思想还不如他,但奈特却清清楚楚地让我们理解到,假如连自己努力去找答案这种最起码的勇气都没有,那么我们将很容易沦为伪神的牺牲品。”
  
  可惜关于奈特的中文资料实在太少了!
  
  


“一位不折不扣的困思者”,好!“困思者”好,王国维句:“知识增时只益疑”。思而有困,思而益疑,是思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读兄台摘录布坎南演讲言,想找这书来翻翻:)


看到我的推荐对学友有所触动,很是开心!好书比坏书更需要更多的人知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