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味水轩里的闲居者

万木春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3月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

万木春  

页数:

215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打造学院精英  当我们讲“打造中国学院的精英”之时,并不是要将学院的艺术青年培养成西方样式的翻版,培养成为少数人服务的文化贵族,培养成对中国的文化现实视而不见、与中国民众以及本土生活相脱节的一类。中国的美术学院的使命就是要重建中国学院的精英性。一个真正的中国学院必须牢牢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最深处。一个真正的学院精英必须对中国文化具有充分的自觉精神和主体意识。  当今时代,跨文化境域正深刻地叠合而成我们生存的文化背景,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如今的文化生态,城市化进程深刻地提出多种类型和多种关怀指

内容概要

《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3月一版一印,万木春著,48元。印数一千册。这本书215页,定价48元,现在的书真是贵啊。这书是中国美术学院80周年庆典“南山博文”丛书中的一种,是万木春先生的博士论文。这本书从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进去,旁观了明代万历年前后嘉兴书画、收藏、文人交际等内容的一角,作者穿梭于古书间,采访于文字里,还原出当时嘉禾以文人为中心的书画世界。本书参考的古代文献就有111种之多,以及一百多种近人的著述,这些资料,为研究李日华提供了全面的资料。友知我喜欢李日华,特送我此书。在此前,友渔民更是割爱,送我民国版的《竹懒画媵》,复印我《恬致堂诗话》。还有友在四处为我寻找《恬致堂集》。

作者简介

万木春,安徽人,1972年生。
  17岁考入巢湖师专学习英文,19岁毕业。1997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师从常宁生教授学习外国美术史。2000年以论文《早期美第奇家族收藏研究: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的绘画价值观念》获硕士学位。
  2002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师从范景中教授学习美

书籍目录

总序 打造学院精英绪论第一章 文人的闲居生活 一、始末 二、居所 三、出游 四、地方政治生活 五、家庭生活 六、收入第二章 鉴藏家与画家:书画世界中的文人 一、《兰亭诗卷》的收传者 二、上层文人与下层文人:鉴藏家的集团特征 三、嘉兴地区的画家第三章 书画的流通 一、来访味水轩的职业古董商 二、流通的绘画作品:格局、价格及作伪 三、鉴别与收购 四、书画流通中的古、今之别与书、绘之别第四章 嘉兴书画世界的核心:项氏家族 一、李日华与项元汴 二、李日华和项氏后人的交往 三、围绕权力家族的趣味传播 四、李日华与董其昌第五章 著书论画 一、《味水轩日记》的性质及它与嘉兴同时代书画著述 的关系 二、对前代画史的看法:画史分宗和宋元之争 三、对近代画家、画派的看法结论附录后记 一、文献 二、近人著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文人的闲居生活  一、始末  李日华自万历三十二年八月到天启五年二月在家赋闲,前后共二十一年。这表明李日华自40岁至61岁的人生整个壮年阶段,是在退隐状态中度过。在这期间他写了《味水轩日记》,而所记8年,不过是他漫长闲居生活中的一小段而已:  这种局面不可简单地以水边林下的文人理想来解释。丁忧制度迫使官员中断任职,回籍守制,这使多数官僚的仕宦生涯带上了时出时隐的味道。李日华的闲居即起因于万历三十二年母亲吴氏的亡故,而在李日华撰写日记期间,他在嘉兴的一帮好友,如同年进士岳和声(字之律,号石


编辑推荐

  《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将把讨论的时间范围限定在《味水轩日记》所记录的8年之内,地域范围限定在以嘉兴为中心的苏、松、杭、嘉、湖五地,也就是历史学家通常所说的江南地区。在这个时空范围内尽力梳理李日华的社会关系网,讨论嘉兴地区的书画鉴藏、文人在书画活动中的角色和身份、书画流通机制、项元汴家族在嘉兴书画世界中的影响以及晚明鉴赏家对绘画史的认识等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味水轩里的闲居者 PDF格式下载



因他事耽搁,读了个开头,就把《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木春著)扔在案头月余。前日才读毕,觉得后半部写得还要好些。掩卷后,某些人物仍栩栩如生,譬如那位朱肖海。

《味水轩日记》的主人李日华是位生活在万历年间的嘉兴文人,用现代的术语讲,可以被称为画家、鉴赏家和评论家。《味水轩日记》因此也并非记录着吃喝拉撒睡的流水帐,而是持续了几年对其过目的绘画作品的记录、分类、评述。其中,也提到了许多活跃在当时嘉兴地区的望族、达官、布衣、画贾。也包括造假者。

李日华在日记中提过自己的一次走眼。骗他的人是冯梦祯的儿子冯权奇,“余前所见冯权奇家白香山书楞言经本张即之笔。朱为补款。并作铁崖跋。跋语则出冯手构。余固疑其类即之。诸跋忽未察耳”(p.61)。这里所提到的“朱”,就是朱肖海。他帮着冯权奇伪造了白居易《楞言经》,骗过高手李日华,又为冯权奇作伪本王维的《江山霁雪图》。

这一时期的鬻古之风盛行——“又有苏人为之搬运。三百里内外。皆其神通所及”,这句话描述出朱肖海身边由苏州中间人经营的庞大造假售假网络;陌生人、熟人、新近涉入市场的买家、李日华这样的高手,一概“骗你没商量”,足见晚明江南的世风如何。李家和冯家除了师徒之谊,还有沈家在中间联姻。沈凤(曾受董其昌夸奖的年纪轻轻就丧命的另一位鬻古高手)娶的是冯梦祯的女儿;沈凤的哥哥娶得是李日华的女儿。冯权奇还是骗了李日华。

对于冯权奇,李日华的评述是,“权奇性耽幽寂。不习世故。启堂前湫地种竹。竹死。辄易之。又凿墙多作圆光。至是引火入内。不可救药。权奇又以佛藏经十馀箱置楼上。而楼下即其妾所居。家人婢子溷亵狼藉。竟招烈焰”。上文里的“圆光”该就是“圆光术”,类似风水、画像施法的看形术。冯梦祯信风水,冯权奇谙圆光术。在不该凿洞的防火墙上乱凿洞。且一家人住得“危险”。楼上大把的佛经,楼下就住着妻妾。“溷亵狼藉”说得是家里肮脏凌乱,一把大火烧了这个宅子也就不算奇怪了。

朱肖海也有来历。李日华被骗之后,对朱肖海的描述是:“里中有朱肖海者。名殿。少从王羽士雅宾游。因得盘桓书画间。盖雅宾出文衡山先生门。于鉴古颇具眼。每得断缣坏楮应移易补款者。辄令朱生为之。朱必闭室寂坐。揣摩成而后下笔。真令人有优孟之眩。顷遂自作赝物售人。歙贾之浮慕者。尤受其欺。又有苏人为之搬运。三百里内外。皆其神通所及。所歉者。每临文义。辄有龃龉。易于纳败”(p.139)。

这段话引出了另外的一些线索。文衡山就是文徵明。朱肖海的师父是王复元,号雅宾(野宾),当年在文徵明门下做事。“鉴古颇具眼”。“每得断缣坏楮应移易补款者。辄令朱生为之”。显然,这个朱肖海是在给师父修复古画甚至造假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李日华对朱肖海造假给予了精彩的描述:“朱必闭室寂坐。揣摩成而后下笔”。一付高手做派。

李日华日后在另外一位嘉兴文人徐润卿家认识了朱肖海。这位徐润卿是王复元的生前好友,也和文氏家族交好,后投入了嘉兴项元汴的门下。《味水轩日记》中记录下徐与王的关系:“徐润卿来。出其亡友王野宾诗稿草一卷相示。笔法苍劲。诗句闲淡。亦隐人之杰。野宾名复元。少为黄冠。往来文衡山先生之门。后客项墨林。所以鉴古。游张翼庵、沈继山诸公祠”(p.139)。

这是一个围绕着文徵明、项元汴等大家望族,编织和辐射出来的各类人际网络。彼此的关系错综复杂。等李日华认识朱肖海时,项元汴已经过世,他们“集徐节之竹浪馆。节之尊人润卿出所藏文衡山、文水、陈道复、莫云卿诸家轴悬壁间。相与谈笑评骘。以代丝竹。朱山人肖海以手制萚斝匏樽行酒。余与儿子俱大醉”(p.140)。

对于这些鬻古高手们,到底能留下怎样的声名,要靠写历史的人的那支笔。冯梦祯给女婿写悼词时,省去了沈凤的那一段;李日华父子日后负责修《嘉兴县志》时,也说了朱肖海的许多好话:“朱实。别号肖海。摹古有绝技。凡古人法书名画。临摹逼肖。云间董宗伯其昌。号法眼。亦时为所惑。但言朱仙人以神之而已。实与弘泽同为万历时人。雅相善。各制扁舟。共泛花月。超然有尘外之致。时人目之水仙云”(p.79)。

这里,李日华父子把被骗的人,弄成了董其昌;把朱肖海描绘成为朱仙人,让他与徐润卿(弘泽)扁舟泛月,超然尘世。

概言之,历史很少直白,又不似想象的那么隐晦;正着读、反着读,层层网索。比之冯梦祯,比之文徵明,冯权奇、沈凤、朱肖海并非身处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就在中心的旁边,只是一些总要被遮掩过之后才能讲述的一群群小人物。中国的绘画史并不只属于吴门画派和董其昌,也属于朱肖海们。这些人的生命,告诉了我们倪瓒的画作是怎样在坊间流传出来的,怎样被接纳的,怎样被银子所


作者的博士论文,读来像故事一样,把当时嘉兴的书画世界详尽的写来。


难得一见的博士论文,文笔流畅。可以一口气读完的。没有辜负范老师呀!!!!!以李日华的一本日记来窥见明代画界的一些人和事。


这本书中,一种新的学术方法似乎浮出水面。
波普尔情景逻辑的完美运用。
还原当时的情境,巨细无遗的文人生活一隅。在冰山一角凿洞,洞穿了整座冰山。
让人对明末“文人”的意义乃至“文人”画这些讨论已久的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和新的解决方法。

而且生趣盎然。

非常了不起的一本书。


不错的选题,角度新颖。算是上乘的博士论文。


我所读过最优美的一篇博士论文


一个朋友介绍买的,论文写作角度的确是不所不同,有可借鉴处,总体还是满意吧


已经开始看了

果然有学问
还有不少外文


对美术史文化史收藏史有点兴趣的人,可以一看。虽然是史论博士论文,里面涉及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语言还生动,没有惯常的博士论文的枯燥乏味。以休闲的心态去看,你会会心一笑。


论文写的像散文,读起来比较轻松,很值得学美术史的研究生一读~


书还不错,只是有点污垢...有点小失望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