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2008-3
河南大学出版社
李中华,邹福清 注说
284
235000
李振宏 注解
无
《楚辞》在诗歌意境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它不仅是中国南北传统文化复合的产物,而且又有其诗歌自身主客观多元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是在南国文化土壤和江湘风雨的滋润灌溉下,《楚辞》茁壮成长为鲜艳夺目、震烁今古的瑰现奇葩。故此,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是对其赞颂说:“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艳艳,难与并能”。《楚辞》影响深远,屈原的伟大人格更是鼓舞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千百年来,他爱国爱民的思想,久而弥彰;他斗争不懈的精神,更加坚强;他优美动人的诗篇,穿越沧桑,光耀千古,这不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光,也是世界历史文化之光。
序《楚辞》通说离骚九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天问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 初放 沉江 怨世 怨思 自悲 哀命 谬谏哀时命九怀 匡机 通路 危俊 昭世 尊嘉 蓄英 思忠 陶壅 株昭九叹 逢纷 离世 怨思 远逝 惜贤 忧苦 愍命 思古 远游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悼乱 伤时 哀岁 守志参考文献
《楚辞》通说 无论从自身的价值还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来看,《楚辞》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座高峰。从这座巍峨的文学高峰中所流出的涓涓溪水,两千多年来一直滋润着神州大地的古老文明,像乳汁一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中国古代各体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不竭的营养。《楚辞》以其特有的文化气质、瑰异的文学风貌、飘逸的艺术想象与动人的语言魅力,成为古老神州最重要的文学经典。《楚辞》中所蕴涵的社会理想,所表现的艺术情调,所拓展的思维空间,所体现的人生价值,不仅对于后世中国文学,而且在更广大的层面上对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对于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乃至对于民间的风俗节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四库全书》中,《楚辞》被列为“集部之首”,它在“国学”中的地位由此可知。 《楚辞》的作者 屈原是“楚辞”的奠基人与代表作家。“楚辞”璀璨的艺术之光,是屈原用其不息的生命之火点燃的。如果说屈原“自铸伟辞”,开创了一种文学体式与传统,那么稍后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则是这一文学体式与传统不可或缺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进入汉代,又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等人缅怀前贤的文采风流,继续用“楚辞”的体式抒怀言志,模仿屈原作品的情采与辞藻,并对屈原的悲剧命运表达了由衷的同情。经过屈、宋以及后继者的不懈努力,“楚辞”发展成为先秦两汉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形态。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