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音加键唢呐演奏技法

单振岳 中央音乐学院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  

作者:

单振岳  

页数:

159  

前言

  唢呐在我国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在民间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曲目,但就乐器本身的演变来说,是比较缓慢的。现在我国广大农村演奏的唢呐,基本上保留了金、元时期的模式,我们称之为传统唢呐。建国以后,我国民族音乐出现了专业化、大型化的趋势,对各声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分丁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传统唢呐高亢、明亮、个性突出,却无法表现出中、低声部柔和、恬静的声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音乐T作者借鉴双簧管、单簧管的指法和传统唢呐演奏技法,研制出了中音加键唢呐( 细分中音、次中音和低音三种)。中音加键唢呐不仅解决了传统唢呐无法表现中、低声部的问题,而且还能演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以及乐曲中的转调、离调、临时变化音,解决了传统唢呐的音准问题,弥补了民族管弦乐队合奏时低音部单薄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量的新作品中,中音加键唢呐在乐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各个专业乐团必不可少的一个声部。新作品对中音加键唢呐演奏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吹好中音加键唢呐已成为高素质唢呐演奏员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  目前,全国各大艺术院校也都认识到中音加键唢呐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规范的演奏方法,各艺术院校的学生基本上处于自学状态。他们毕业后自然也无法迅速适应各大乐团的演奏要求,造成了教学单位和用人单位的脱节问题,许多专业艺术院团抱怨现在的唢呐毕业生的综合演奏能力较低,不能完全胜任工作。

内容概要

本书将对中音加键唢呐演奏的发展起到三大推动作用: 1.规范化、系统化、正规化。 现在中音加键唢呐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无人整理和挖掘。每人的演奏方法、方式都不一样,对音色、气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使中音加键唢呐进入到一个科学、有序的轨道上来。 2.挖掘中音加键唢呐的表现力、张力和演奏技巧。 中音加键唢呐既能表现粗犷、挺拔的阳刚之气,通过哨片、芯子的调动,加上气息的控制,又能吹奏出细腻、委婉的音色。在演奏上借鉴传统唢呐的三吐、双吐、气滑音、花舌等技巧,丰富了中音加键唢呐的表现力。 3.演奏使用上范围扩大化。 以前中音加键唢呐基本上只在乐队的合奏中运用,很少用于独奏。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不仅使中音加键唢呐在合奏中的表现力有所提高,而且也具备了重奏、独奏的能力。 本书为中国戏曲学院适用教材。

作者简介

单振岳,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讲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民族管弦乐协会唢呐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戏曲职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席教授,多次担任国家级比赛评委。
1974年出生在河南省的一个唢呐世家,自幼随祖父、父亲、兄长学习唢呐。199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师从左继承教授主攻唢呐,师从靳世义教授选修管子,自学笙。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戏曲学院。2001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于朱维英教授。在此之间改编了河南民间乐曲《豫东乡韵》,为北京舞蹈学院五十周年校庆创作开幕曲《大地之舞》等许多作品。

书籍目录

基础篇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章 中音加键唢呐基本构造和护养   第一节 中音加键唢呐的产生   第二节 中音加键唢呐的基本构造   第三节 中音加键唢呐的选购和护养. 第二章 中音加键唢呐的演奏方法   第一节 中音加键唢呐的演奏指法   第二节 中音加键唢呐的演奏口型   第三节 中音加键唢呐的演奏姿势   第四节 中音加键唢呐的演奏呼吸方法 第三章 哨片的制作与修理   第一节 选苇   第二节 制作 基础练习部分  C大调、a小调  c大调、a小调音阶与琶音   练习曲一   练习曲二   练习曲三   练习曲四   练习曲五   练习曲六   练习曲七   练习曲八   练习曲九   练习曲十   练习曲十一新疆风格 乐曲部分   雪绒花   梦见家和母亲  传奇曲  爱的赞美  快乐调  勇敢的骑士  喀秋莎  我是一个兵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白毛女》选曲  间奏曲 选自《仲夏夜之梦》  谁不说俺家乡好  小步舞曲  进行曲 G大调、e小调、F大调、d小调  G大调、e小调、F大调、d小调音阶与琶音  练习曲一小步舞曲  练习曲二  练习曲三  练习曲四 伦敦德里小调  练习曲五 八度大跳练习  练习曲六  练习曲七  练习曲八  练习曲九  练习曲十 歌剧《奥尔菲斯》选曲  练习曲十一 蒙古风格 乐曲部分 D大调、b小调、B大调、g小调 乐曲部分 A大调、f小调、E大调、c小调 乐曲部分实用篇提高篇

章节摘录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章 中音加键唢呐基本构造和护养  第一节 中音加键唢呐的产生  50年代一60年代中期,我国广大音乐工作者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指引下,通过辛勤的耕耘,在音乐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54年和1959年先后在北京召开了两次大规模的乐器改革座谈会,并推出了一批改革成果,包括低音革胡、中音加键管子、中音加键唢呐、低音加键笙和排笙等中低音乐器。它使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中、低声部薄弱的状况得以缓解。中音加键唢呐就是这一时期改良较为成功的一件乐器。  第二节 中音加键唢呐的基本构造  中音加键唢呐和中国的传统唢呐一样,分为五个部分:哨片、气盘、芯子、木杆、唢呐碗。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音加键唢呐。它们各个部件的功能也是不尽相同,对唢呐的音色、音准、音量等有着不同的作用。  哨片:是唢呐的发音部件。演奏者用气流吹动口中的哨片,使之振动发音,再通过其它部件传递哨片发出声音。哨片的形状一般有扇面形和口袋形之分。扇形的哨片没有“肚”,发音时是整个哨面振动,因此发音粗犷、有力;但这种哨片不易控制,尤其是对弱音的控制有些困难,在乐队中也不易与其它乐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口袋形哨片发音相对稳定,音色柔润、甜美,易控制唢呐的强弱,发挥唢呐的各种技巧,在乐队中也能较好的与其它乐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哨片形状的大小是根据个人的演奏习惯及芦苇的质地而定的,中音加键唢呐的哨片一般和A调传统唢呐哨片的大小相同,但我们判断哨片的好坏还是以音准、音色的松弛、高低音的反应自如为基准。  气盘:气盘有木制和有机玻璃两种。外部呈圆形,直径约为4厘米,正中间有一个小圆孔用来安装芯子。它的作用是减轻嘴唇肌肉的紧张性,以便吹奏时唇肌松弛,使吹奏出的音色甜美、柔润,也有利于对哨片的控制和技巧的发挥。  芯子:起着连接哨片与木管的作用。哨片发出的声音由它传给木管,再由木管上的音孔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形成高低不同的旋律。芯子是由不锈钢或铜片卷制成的圆锥形的小管。细头部分安装气盘与哨片;粗头部分一般裹有软木(也可用棉线缠绕代替软木),以防止插人木管时留有缝隙、漏气,影响音准。芯子插入木管中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唢呐的音准与音色,插入木管过深,上孔发音易高,音质松散,与低音区的音色不统一;反之,则上孔发音易低,音色僵硬。我们只有反复调试,才能找出一个音色优美、音质纯正、音准稳定的合适位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音加键唢呐演奏技法 PDF格式下载



蛮好的书,适合初学者


就是没有键盘指法具体音符标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