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华夏旧乐新探

郑祖襄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

郑祖襄  

页数:

42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华夏旧乐新探》一书是郑祖襄先生极有分量的一部古代音乐论著,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介绍了我国古代的音乐成就、音乐史,结合现当代的音乐给予很好的诠释。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一、史料探原;二、宫调辨疑; 三、旧乐寻考;四、乐书钩沉;五、杂谈漫议;六、《古今乐录》辑佚本汇编。

作者简介

郑祖襄,中央音乐学院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曾任音乐学系副主任。已出版个人专著有《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文集《华夏旧乐新证》,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书籍目录

一、史料探原 《成相篇》析 关于《太古传宗》琵琶调乐谱的几个问题 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之疑和信  ——兼及西周音乐基础理论的重建 “弦鼗”研究的争议与讨论二、宫调辨疑 宋元杂剧伴奏乐器及其宫调问题研究 贾湖骨笛调高音阶再析 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王孙诰编钟乐律学分析 两套新郑出土编钟的乐律学分析 “南九宫”之疑   ——兼述与南曲谱相关的诸问题三、旧乐寻考 略述汉魏时期的乐谱 出土磬和编磬的考古类型学分析 试述中国音乐起源的多民族、多地域现象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阮藉《乐论》评析 唐宋“雅、清、燕”三乐辨析四、乐书钩沉 《汉书·艺文志》中的音乐书 《古今乐录》“相和歌”文字的标点及释义 《隋书·经藉志》音乐书述略 《荀氏录》考五、杂谈漫议 浅议“音乐学”三题 说“高祖乐楚声”六、《古今乐录》辑佚本汇编 《古今乐录》辑佚本汇编说明 关于智匠和《古今乐录》 《古今乐录》辑佚本汇编

章节摘录

  一、史料探原  《成相篇》析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的著作中有一篇名“成相”。自清代卢文弨提出它是“后世弹词之祖”后,一般音乐史著作都予以采纳,但《成相篇》是一种什么样的说唱?有没有其他疑义呢?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历史上以至于今天,是有许多不同看法的。这些问题涉及中国古代说唱的起源,在音乐史研究中是值得分析探讨的。 清·王先谦《苟子集解》是一本搜罗诸家观点较广、考证详细的著作,其中对于“成相”有四种不同的解释:(1)“成相”是赋之流唐·杨惊注日:“以初发语名篇,杂论君臣治乱之事,以自见其意,故下云托于成相以喻意。《汉书·艺文志》谓之‘成相杂辞’,盖也赋之流也。”  (2)“成相”是说唱清·卢文诏说,“相乃乐器,所谓舂牍。又古者瞽必有相。审此篇音节,即后世弹词之祖。篇首即称如瞽无相、何伥伥,义已明矣。首句请成相,言请奏此曲也。《汉书·艺文志》成相杂辞十一篇,惜不传。大约托于瞽矇讽诵之词,也古诗之流也。”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引古书对“相”字的解释:《札记·曲礼》曰:邻有丧,舂不相。郑玄注:相谓送杵声。杨荫浏、廖辅叔都采纳这一观点,并分析说:“古代劳动人民在舂米或筑地时,常常唱着歌曲以为助力,叫做相。这种称为相的乐器,是由这类劳动中间所用的杵发展而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华夏旧乐新探 PDF格式下载



参考类,不是很专业,但也可以看看,如果能从图书馆借,就不需要买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