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民道德导论

秦树理 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

秦树理  

页数:

232  

内容概要

当前,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道德失范现象,出现了失真、缺信、伪善现象,诸如:数据失真,价格失真,语言失真,人们诚信度降低,待人冷漠,相互欺骗。究其原因是人们在追求道德、追求理想、追求美好的过程中,没能很好地修养自身,锻炼自己,仅仅将道德作为一种面具。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虽然公民本身在人格、权利和责任方面是平等的,但在公民道德意识、公民实现权利和履行责任的能力方面则具有差异性,公民道德教育是有普遍性:差异性、阶段性、层次性的,是以全体公民为教育对象的终身性教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道德角色 第一节 公民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公民概念 二、中世纪以及近代西欧的公民概念 三、现代公民概念 第二节 公民的社会定位 一、公民的特征 二、公民的社会角色 第三节 公民的伦理定位 一、自然主义 二、整体主义 三、个人主义 四、功利主义 五、自由主义 第四节 公民的道德角色 一、《理想国》界定的公民道德角色 二、神学界定的公民道德角色 三、契约论界定的公民道德角色 四、《人权宣言》界定的道德角色 五、人权公约界定的公民道德角色第二章 道德意识 第一节 公民道德及公民道德意识 一、道德的内涵 二、公民道德的内涵 三、公民道德意识 第二节 公民道德意识的结构 一、道德认知 二、道德情感 三、道德意志 四、道德规范 五、道德信念 第三节 公民道德意识的来源 一、公民道德意识来源的几种观点 二、公民道德意识的来源 第四节 公民道德意识的特征及功能 一、公民道德意识的特征 二、公民道德意识的功能第三章 道德理性 第一节 道德理性 一、理性 二、道德理性 三、与道德理性有关的一些矛盾范畴 第二节 道德理性的功能 ……第四章 道德追求第五章 道德实践第六章 良心第七章 平等第八章 自由第九章 民主第十章 正义第十一章 权利第十二章 责任第十三章 道德素质第十四章 道德教育第十五章 道德评价第十六章 道德修养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三)民族间的差异  对善的理解来自于各个民族的生活传统,植根于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个民族认为符合道德准则的事情,却很可能被另一个民族视为不道德。强调善的民族差异,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这种差异,避免用一个民族的道德标准来强求另一个民族,造成不必要的民族隔阂和民族冲突。这一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  (四)历史差异  道德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这就决定了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然随这些制度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道德主体不同,其立场、视角、观点、道德规范也不同,善的内容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一定历史时期符合人们道德要求的事情,到另一时期就不再符合了,这就是善的历史差异。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个历史时期的道德规范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善的观念也是有差异的。  在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都在倡导和平与发展,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追求的善。但是也应当看到,世界上还是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是有不少地区战乱纷纷,有不少国家贫穷落后。我们应当意识到这些恶事物的存在,并加以重视,从而抑制它们的滋长。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虽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发展中求和平,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对我们国家来说,我们追求的善就是和平发展。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增强我国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展不但关乎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始终不渝地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本地区所有国家寻求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公民道德导论 PDF格式下载



是以全体公民为教育对象的终身性教育。


系统研究的还不多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