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极地考察海洋气象论文集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编 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作者: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编  

页数:

610  

字数:

11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了南极考察,并于1985年2月在南极半岛建成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一长城站,1989年2月在东南极大陆上建立了第二个科学考察站一中山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1999年7月又进行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从此揭开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序幕。 多年来从事极地科学考察的科技工作者们,在南北两极顶风冒雪,勇于探索,在科学考察领域不断创新,并在极地航海学、地理学、气象学、冰川学、地质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一直承担着南极站区、极地航线气象预报和极地海洋、气象的科学考察工作。20多年来,中心共派出科技人员近一百人次。他们经过艰苦的创业和不懈的努力,获得了极地地区大量的海洋气象资料。极地海洋气象研究不断地深入和拓宽,站区、航区气象预报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目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经形成了一支思想稳定、具有较高学术研究能力和预报水平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预报队伍。这支队伍在极地海洋气象和航线预报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国家“八五”、“九五”期间,获得多项国家重点科研攻关课题(85—905—05—06、85—903—07—03C、98—927一O1—02、98—927一O1—04)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8970625、49376252、49776280),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并多次获得国家级、部委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为极地海洋、气象和航线气象预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极地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纪念国际极地年,本书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组织收集了中心科技人员20多年来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论文89篇,以展示他们在极地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文献涵盖的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极地科学考察前所未有的一部综合性的海洋、气象、卫星遥感文集。该文集对从事极地海洋气象研究和海洋气象预报的科技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南极南大洋夏季气旋爆发性发展的观测实例及分析南北两极海冰的相互关系南方海洋涛动两极冷源和热带海洋热源的相互作用近南极洲海域夏季潜热及感热通量计算南极海冰异常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南极普里兹湾海冰数值模拟试验新型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西南极海区的海雾西南极沿海雪暴研究北冰洋夏季的海雾南极普里兹湾气旋的生消发展南极海冰和陆架冰的变化特征南极海冰和陆架冰的时空变化动态南极海冰增加对全球7月气候的影响北极夏季冰面上近地层特征及热量收支问题南极地区近地面太阳气压潮汐初探“极地”号船第一次赴东南极建中山站的气象保障工作南极长城站一中山站航线优选初探南极第6次考察“极地”号船航线天气分析德雷克海峡夏季海雾的分析研究“国际冰厚监测计划”简介第3次南极考察队“极地”号船航线考察报告第3次南极考察环球航行和气象资料收集第4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越冬队极地海洋气象考察报告第5次南极考察去程及第六次返程航线气象考察报告第5次南极考察首次中山站越冬队海洋气象考察报告第6次南极考察航线海洋气象考察报告第6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越冬气象考察报告第7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越冬海洋气象考察报告第8次南极考察随船海洋气象考察报告中国第9次南极考察航线海洋气象保障考察报告中国南极长城站一中山站航线分析总结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东南极海冰异常与中国夏季洪涝第7次南极考察“极地”号船穿越西风带航线天气分析极轨气象卫星轨道预报与跟踪1991年4月9~11日南极中山站强风暴分析南北两极海冰的涛动关系海冰地球物理学性质南极海冰历史资料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南极海冰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可预报性南极海冰与西北太平洋台风南极天气预报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南极中山站大风天气形势类型分析南极长城站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分析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南极海冰的研究和进展卫星微波辐射资料的再处理过程和产品南极中山站1995年异常天气特点的分析好望角航道的气候背景和灾害性天气系统好望角航道的海况和海冰的季节变化 中国南极考察的新进展(之一)“雪龙”号船的千里眼——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南极长城站气压场和风场分析西南极长城站地区晴好天气研究船载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在南北极科学考察中的应用南极中山站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变化南极冰山海冰在海气交换中的作用及其与海雾的关系第16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极地海洋气象考察报告南极长城站温度场和湿度场分析南极中山站吹雪雪暴天气分析第19次南极考察期间的航线天气及预报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水团特征南极海冰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和全球海平面的影响2002--2003年南极中山站地区风要素变化特征长城站极地气旋与暴风雪天气北极海冰减少的气候效应研究极地科学考察中海冰监测和预报的研究应用极地考察航线气象保障工作20年回顾南极长城站20年来天气温度及降水变化特征南极中山站地区冬季低温及增暖天气的变化特点对北极极涡的认识北极大气边界层初步模拟试验……

章节摘录

插图:南极南大洋夏季气旋爆发性发展的观测实例及分析利用1984——1985年中国首次南极南大洋考察的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及1986——1987年第3次南极考察的观测资料,研究发现南极夏季气旋存在一种独特的爆发性加深(1 hPa/h)特征。伴随这一过程,将会出现强烈的天气要素突变现象。在气旋影响的区域内,其风力可达8级以上,有时可超过12级,能与台风的强度相比。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两个典型过程,并指出,在极区缺少观测资料,无法进行某些物理量诊断分析的条件下,可以利用加密的观测资料(每30分钟观测一次)和卫星云图作为分析预报该过程的依据。 此外,对比分析了日本南极考察站(Mizuho,70。42'S,44°20’E)1980年的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气旋发展特征,在东南极也有发生。这一特征在极区天气预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计算该站30 m高处夏季逐时气温功率谱密度分布。结果表明,极区气温除了日变化外,还存在3-4小时及3-5天的准周期振荡。后者反映了极区气旋准周期性的活动特征。


编辑推荐

《极地考察海洋气象论文集》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极地考察海洋气象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