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吴楚克 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吴楚克  

页数:

355  

内容概要

从199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文明论”课程以来,我一直坚持研究文明和中国民族文化的关系。我后来发现,实际上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才能真切理解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把哲学的思维方法应用到跨文化研究中的确是一种新的探索。在2007年申请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研究”的时候,我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势在于“跨哲学与跨民族”的文明理论建构,把关于文明的哲学思考与中国跨民族的文化政治研究结合起来,形成对跨界民族和中国地缘安全的独特认识角度。承担了这一课题后,我把文明与跨文化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加以提升和系统化,完成了本课题中期研究计划,同时,我也把具体的跨界民族和周边国家关系的研究作为理论的应用和深入,完成了本课题的前期成果《东蒙史述与周边关系》。 事实上,文明和跨文化的实质和最终结果就是“认同”,不管是文化认同,还是民族认同,还是国家认同,其基础就是对文明类型和跨文化差别的理解与确认。从人类发展史看,不同的文明类型之间事实上存在高低之分,这是导致跨文化交流的客观因素,因为,人类不自觉地会向往更高的文明类型。然而,当几大文明类型的界线明确以后,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就趋于激烈,跨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就在激烈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冲突中不断演进和变化,导致跨界民族认同的危机。这应该就是“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 但是,关于跨界民族的认同意识研究,属于文明和跨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成果,也就是说,在完成理论研究和具体应用研究之后,才接近跨界民族和中国地缘安全的核心问题。不过,作为学术研究的探索,也是作为与最终研究成果的一个衔接,我更愿意在这里谈谈关于“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的心理适应度”,这完全是从《文明与跨文化新论》的研究中获得的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作者简介

吴楚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美国俄勒冈大学访问学者,曾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边疆政治学》、《东蒙史述与周边关系》、《阿巴嘎旗50年》、《额济纳与额尔古纳民族和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与边防管理》,其中《中国边疆政治学≯获北京市优秀教材奖。发表论文《建设中国边疆政治学应有的理论思考》、《试论中国边疆政治学与边疆学、民族学的关系》、《边政与台湾(中国边政)述评;等40余篇。先后承担
并完成中央民族大学“211”和“985”课题,2007年开始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文明与自然 一、人——从自然进化到劳动进化 二、神——从自然之子到万物之主 三、意——从驾驭自然到超越自然第二章 文明与历史 一、界线——文明的历史与历史的文明 二、道德——历史的旁观者与文明的产儿 三、选择——文明对历史的挑剔第三章 文明与文化 一、先后——文明是文化的基础 二、成熟——文化是文明的典型 三、误区——文化包容了人类历史第四章 文明与民族 一、差异——自然的必然与社会的必然 二、多元——文明进步的民族基础 三、统一——文明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第五章 文明与宗教 一、宗教——人内心的渴望与叹息 二、诸神——矗立于不同文明圈内 三、信仰——既是宗教的更是科学的动力第六章 文明与时代 一、无极——文明的共生发展 二、多极——主导文明与区域文明 三、一极——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第七章 文明与伦理 一、情理——自然人与文明人的统一 二、知欲——人的探索与探索人 三、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八章 文明与科学 一、科学——文明的自豪 二、文明——科学的园地 三、疑惑——科学驶向文明的动力第九章 文明与艺术 一、标志——从不同的人到共同的文明 二、价值——不同文明的共同标准 三、永恒——艺术通向文明的顶峰第十章 当代文明与冲突 一、亨廷顿——新文明冲突的定义者 二、民族主义——狭隘文明观的对应物 三、社会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国情 四、文明“生态”——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第十一章 跨文化与东亚文明 一、交流融通——跨文化研究的理解 二、典型案例——北美印第安人与东北亚蒙古人的关系 三、理性联想——一远古跨文化猜想与东北亚原始民族第十二章 神器的积淀 一、游牧文明——岩画、青铜:一种流动文化的固定 ……第十三章 通天巨神——萨满第十四间 结束语后记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一是不仅把生产大量的物质产品作为终极目标,而以最科学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财富,以降低成本来赢得市场,获取利润。这就促使新的科学理论、科学发明不断被创造出来,并迅速应用于劳动生产当中,更高地、更可靠地利用自然资源。  二是新的再生资源和再生物质被开发出来,替代了一些自然资源,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特别是一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未来前景,使人类与自然的最紧张关系得到缓和。  三是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中,科学的地位上升到创造财富的高度,也就是说,当今世界,科学知识成为生产的核心,占有、利用、消费知识也在创造财富,而且成为创造财富最有效、最直接、最广泛的领域,这使通常物质财富的生产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没有“物质”的生产,同样在创造财富,而且是不消耗自然资源的生产。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已占到国家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可以想象在未来它的巨大发展前景。知识经济改变了人们生存发展的途径,使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依赖无形的知识,进行创造、利用、开发、普及工作,直接作用于自然对象的生产领域降低了,这间接地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利用。  四是科学地、全面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文明世界的共识。文明的标志已经从对物质财富的占有,转变到对纯粹自然环境的占有、对知识的占有、对资源利用率的高低。  总之,人们开始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保护作为一个问题来看待,当今的人类终于认识到,一个拥有巨大物质财富但生存在一个极端恶劣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的民族是贫穷的、不文明的。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巨大进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