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理论家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2007-4
安徽大学出版社
方章东
296
215000
方章东
无
我一直有个看法,第二国际可能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尚存的、为数不多的“富矿”之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第二国际的理论争论及最终分裂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向实践、从一元分化为多派的转折点;而从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看,第二国际主流理论家对盛行于西欧并对当代中国发生着重大影响的民主社会主义而言无疑是其重要的思想源头。但是,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阵营的许多论战不同,第二国际的一切争论都围绕着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理解而展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理论本身的争论,都站在马克思(以致恩格斯)阵地上且极富理论色彩,堪称马克思旗帜下的“青年黑格尔运动”。
第二国际理论家在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传播与诠释马克思主义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俄国革命、议会民主以及党的建设等实践课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第二国际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地位。
序言(侯惠勤)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当然传承者 第一节 过渡性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良好的家庭出身与高等教育背景 二、在革命实践中和马克思恩格斯教诲下接受马克思 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守护者 一、宣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 二、开拓广泛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传播的途径 三、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作艰苦斗争第二章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观的诠释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 一、阐发历史唯物主义是战胜“经济决定论”的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是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从经济事实出发但不归结为“经济决定论”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从经济事实出发 二、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最终从经济事实中得到说明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研究 一、新康德主义的泛滥 二、对哲学和辩证法的涉足 第三章 对资本主义新时代的解读 第一节 考茨基:走向“超帝国主义 一、帝国主义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矛盾 二、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 三、资本主义将进入“超帝国主义” 第二节 卢森堡:资本积累导致帝国主义 一、资本积累:卢森堡对马克思的诘难 二、“帝国主义是一个政治名词” 第三节 拉法格:托拉斯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 一、美国托拉斯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托拉斯创造着美国的历史 三、托拉斯必然走向帝国主义 第四节 希法亭:金融资本是资本在现代资本主义中的表现形态 一、金融资本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表现形态 二、金融资本的历史趋势第四章 关于俄国革命性质与意义的争论第五章 “米勒兰事件”与议会民主第六章 社会民主党建设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苹 马克思主义的当然传承者还不是十分明朗、坚定。他仍然不想反对伯恩施坦,主张党内要以友好的态度,他说:“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不想反对伯恩施坦,因为要是我说,我们大家还承认伯恩施坦是同志,他曾站在我们一边斗争了几十年之久,当他发表了可能把党引入歧途的观点时,人们必须反对他,但是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要使他痛苦。”①大会经过4天的讨论,以216票赞成、21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倍倍尔的决议案。 1901年2月,伯恩施坦从英国流亡回到德国。他于1901年5月17日在柏林社会科学大学生联合会上以《科学社会主义怎样才是可能的?》为题发表演讲,公然否认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主张用“批判的社会主义”这一名称来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这又一次引起反对伯恩施坦的愤怒浪潮。9月22-28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卢卑克召开代表大会。会上,柏林第四选区、柏林第六选区、图林根以及巴登的党员分别提出了谴责伯恩施坦的提案,要求大会明确拒绝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意图。大会在讨论这些提案时就伯恩施坦问题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大会最后以203票赞成、31票反对通过了倍倍尔提出的指名谴责伯恩施坦的决议案。 1902年9月14-20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慕尼黑举行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本来没有准备讨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问题,但是由于奥艾尔在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在营业上有所亏损,因此引起了一场关于《新时代》和《社会主义月刊》两杂志的对立的激烈争论。
本书是根据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我于2001年9月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侯惠勤教授。入校不久,导师就要求博士生们应尽快明确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向,并启发我:博士论文可考虑做有关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研究。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打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及发展史的基本功,才能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良好基础。于是,我高兴地以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然而,当我真正接触第二国际理论家的著作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后,一方面不得不敬佩导师在论文选题上表现出的智慧,第二国际理论家讨论的若干问题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议会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等问题,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全过程,它们仍然是当今讨论的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
无
内容还不错,个别地方值得一看。有些地方写得稍微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