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

赵志辉 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志辉  

页数:

2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对罗斯福外交思想的研究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罗斯福外交思想的来源;(2)罗斯福的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3)罗斯福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重点探讨第三个方面的内容。《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1933年,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之际,美国社会正面临空前的危机。国内的经济大萧条不仅严重削弱了美国经济的基础,甚至危及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国际上,法西斯主义日益崛起,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和平。在这个历史的转折关头,罗斯福实行了大规模的新政改革措施,成功领导美国人民度过了经济危机,完善了美国工业社会,推进了美国现代化进程。在对外关系上,罗斯福领导美国不但摆脱了孤立主义的纠缠,而且站在反法西斯国家一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罗斯福在领导美国人民赢得战争的同时,又把国内新政改革的目标和措施推广到世界,力图按照美国的价值观重建国际秩序,塑造美国主宰下的战后世界。但像众多的政治家一样,罗斯福历史功绩虽然不断受到人们的颂扬,但其外交政策的一些方面也备受批评与指责,从而使他成为最受争议的美国总统之一。

作者简介

赵志辉,安徽省淮南市人,1965年生,历史学教授,博士。2001年获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其间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系、科研处和人文社会科学处从事教学及科研管理工作,被评选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8年调入浙江师范大学工作,为人文学院历史学系系主任。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美国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时美国的中国大国地位政策思想研究”(07BSS017)和安徽省精品课程《世界现当代史》,曾两次获得安徽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罗斯福外交史学述评 一 早期研究:一致论时期(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二 新现实主义和新左派的崛起(60年代初~70年代中期) 三 新一致论的出现(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 四 “新保守史学”的兴起及其论战(80年代) 五 冷战后时期 六 国内研究现状第二章 罗斯福外交思想的来源 一 罗斯福早年对外交的兴趣 二 马汉和西奥多·罗斯福的信徒 三 威尔逊与罗斯福的理想主义 四 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对罗斯福的影响第三章 罗斯福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一 罗斯福:目标论者 二 罗斯福:务实的理想主义政治家 三 罗斯福:改革家 四 罗斯福:人道主义者 五 罗斯福:乐观主义者第四章 国际睦邻思想 一 睦邻思想的渊源和背景 二 睦邻思想的形成与它的全球性 三 罗斯福睦邻思想的内容 四 实现国际睦邻的措施 五 结论第五章 反法西斯主义思想 一 反法西斯主义既是罗斯福的军事目标,也是其政治目标 二 罗斯福对法西斯的看法 三 不妥协和平与无条件投降 四 清算军国主义和摩根索计划第六章 世界裁军思想 一 早期的军国主义思想 二 裁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 战时裁军思想的变化 四 罗斯福主张裁军的原因 五 结论第七章 反殖民主义思想 一 罗斯福反殖民主义的外交史学 二 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 三 罗斯福反殖民主义的原因和制约因素 四 结论第八章 国际新政思想 一 国际新政的思想基础和目标 二 国际新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 国际新政改革的指导原则 四 结论第九章 集体安全思想 一 二战前罗斯福的集体安全思想——罗斯福对国际联盟看法的演变 二 战时罗斯福的集体安全思想——大国警察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三 罗斯福将四大国列为警察的原因 四 结论第十章 罗斯福的对华思想 一 罗斯福的中国情结 二 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思想 三 罗斯福眼中的蒋介石 四 罗斯福对中共的看法 五 结论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成立某种形式的国际托管机构,来管理这些岛屿和属地。莫洛托夫回答说“他并不怀疑,总统关于托管的原则也会受到莫斯科的欢迎”。①罗斯福认为,托管制思想大大优于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因为托管制主要由国家共管,托管国要受到国际社会的监督,而委任统治制让管理国几乎完全控制了托管地,国联的监督作用甚微。总统最初提出的托管地范围只包括对盟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殖民地如日本委任统治的岛屿和其他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包括英国和法国殖民地马来亚、新加坡和印度支那等。而可以担任托管国责任的只有美、英、苏、中几个大国,并由它们共同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监督托管事务。1943年以后,罗斯福把他的托管制思想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大大增加了,几乎包括在轴心国附近对盟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所有地区,即使像新喀里多尼亚(NewCaledornia)和达喀尔(Dakar)这样的地区也不例外。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他说服斯大林接受了他的思想,但他并没有同丘吉尔讨论此事,因为丘吉尔怀疑他的托管制把大英帝国的部分领土也包括在内。此后,罗斯福开始把他的托管制原则推广到世界各地所有的殖民地。例如,托管制应该适用于那些因宗主国没有能力实行管理的岛屿和殖民地;也适用于国联原有的委任统治地。罗斯福认为,在委任统治制度下,有一种强烈的趋向是,委任统治国家认为它们也被同时赋予了主权,因此,更好的办法就是几个国家共同托管而不只是一个国家。托管制也同样适用于强大的欧洲国家占有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由于欧洲国家不可能长期占领,而且那里的人民暂时还没有自治的准备,因此托管是最好的办法。罗斯福认为,像法属摩洛哥这样的保护国就应该被纳入托管范围。摩尔人正在闹事,因为他们认为,法国把摩洛哥看作是殖民地,“他们不想再忍受剥削”。因此,由法国、英国、美国三个国家共同托管将是更好的办法。无论如何,他不认为,“一个摩尔人占90%的地区要永远受法国人的控制”。

后记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对美国外交思想史的研究源于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的导师李庆余教授为我们开设了美国外交思想史课程,李先生对美国外交思想史的把握相当到位,其讲授也十分精辟,从此我对美国外交思想史的兴趣日渐浓厚。在我撰写博士论文《从开罗设想到雅尔塔体系——美国的中国大国地位政策的演变》过程中,我便从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对华外交思想和蒋介石的对美外交思想入手,研究美国在抗战时期对中国大国地位政策的演变以及中国的反应。博士论文完成后,我对罗斯福外交思想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并不全面。正因为此,我产生了继续研究下去的念头,开始申请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以便进一步深造。非常幸运的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徐蓝教授爽快地接纳了我的申请,使我得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专门研究罗斯福的外交思想。经过两年的研读,我完成了《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出站研究报告。惭愧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的这份出站报告至今才得以出版。本书付梓之际,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在博士后流动站的合作导师徐蓝教授。在两年的研究期间,徐老师对我的研究课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加以悉心的指导。徐老师工作十分繁忙而又辛苦,但在我研究过程中,每当遇到难题,我还是不得不一次次地打扰她,而她总是在耐心地听取我的意见后,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指出我写作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尤其是徐老师乐观开朗的性情时时感染着我,让我感受到学术研究的甘甜。


编辑推荐

《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对罗斯福外交思想的研究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罗斯福外交思想的来源;(2)罗斯福的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3)罗斯福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重点探讨第三个方面的内容。《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的内容很充实,囊括了罗斯福时期主要外交政策和他的外交思想,值得拥有。


书被搞得很不成样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