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色民间工艺
2008-2
云南大学出版社
陈劲松,张勇,彭瑶 著
161
无
这些年来,在不断加强与同僚、艺术家管理者、艺术家教师们沟通理解、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云南艺术学院“继承传统,学习民间,兼容中外,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日益成为学院办学的常态管理与组织的实践内容。各个办学单位在设置课程、编织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方面,坚持“基点、热点、特点”的知识系统,在“基点”上夯实人文基础、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来体现“教学定力”;在“热点”上引入新学科、新知识以满足社会生活对艺术的新要求、新挑战去突出“教学活力”在“特点”上用好用足区域历史文化传统与民间艺术资源以彰显一所地方艺术院校的“教学魅力”。从而,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教育格局中构建自己具有独特价值的教学体系,构筑自己不可替代的学术高地。 但是,教学体系与学术高地如何保持,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的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总要有一种物化的形式被保留下来。这种物化的形式,我想是教师们心血凝成的科研创作成果、特色教材和保障这些成果在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的过程当中得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完善制度。我一向认为,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取决于这所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实践办学思路的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而学科建没的科研成果、专业建设的教材成果和课程建设的精品课程的示范课件的建设成果,将积累成为一所学校经久而弥新的办学传统见证与历久而弥坚的专业发展基石。 特色教材的建设,便是这种见证,是那些基石当中格外抢眼的色彩和十分重要的匙石。与特色课程的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相联,特色教学活动成为一所地方艺术院校在整个艺术教育格局当中的生存必要性和发展立足点的依据,成为艺术教育交流的本钱与艺术人才培养的优势,成为艺术文化格局中以保存个别价值的独特性来彰显价值系统的多样性理念,成为保证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延绵不绝、传统更迭常新的人才工程。
《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即为云南艺术学院优秀课程建设《旅游商品设计》项目建设中的一项成果。7名项目成员利用教学课余时间,在4年时间里,行程万里,走村串寨,遗迹遍及云南所有州市,搜集整理了云南当前较有特色的15种民间工艺。希望能给有志于探索利用云南特色民族民间工艺进行云南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的设计人员、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种资源收集、利用、开发的途径。同时,希望利用民族民间特色工艺培养社会需要的特色人才,并在此过程中使云南特色民族民间工艺得到保护、增强地方艺术教育的特色,用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现代创意设计理念去嫁接民间艺术,把传统激活,使传统能完好地存活于,适应于现代人的生活。
前言第一章 木雕(剑川木雕)第二章 石雕(白族石雕)第三章 陶器(西双版纳土陶、建水紫陶)第四章 玉器(腾冲玉器)第五章 银器(新华村白族银器)第六章 铜器(斑铜工艺、乌铜走银工艺)第七章 锡器(个旧锡工艺品)第八章 刀具(户撒刀)第九章 扎染(大理白族扎染)第十章 蜡染(苗族蜡染)第十一章 织锦(傣族织锦)第十二章 地毯(版纳地毯)第十三章 刺绣(彝族刺绣)第十四章 竹编(傣族竹编)第十五章 造纸(少数民族手工造纸)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章 木雕(剑川木雕) 概述 木雕是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以锋利的工具刻凿装饰木质物件的技艺,亦指以此法制成或装饰过的木器,是传统工艺的重要门类。木雕艺术按用途划分有建筑木雕、家具木雕、宗教木雕、观赏陈设木雕等。木雕工艺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木雕实物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距今约7000年的历史)。以木材作为材料进行雕镂加工的最早记载是《易系辞传》中所指的“刳木为舟”及“剡木为楫”。殷商时期,青铜工艺改善了木材加工工艺,木雕业得到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木雕工艺更为精湛,出现了木雕工艺的祖师——鲁班。至西汉时期,木雕已发展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形式,并在民居中得到广泛运用。明清时期,木雕在建筑装饰、日用器物等方面使用更趋成熟,产生了如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合称“四大名雕”)及山东曲阜、云南剑川、江苏、湖北、上海、四川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雕流派。 作为有着“植物王国”之美誉的云南盛产优质木材,依靠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云南民问的木雕技艺独树一帜。木雕工艺在云南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普遍存续着,民俗文化、区域文化、地区经济的差异,也使木雕工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其中尤以“木雕之乡”剑川的木雕为最。从出土的战国至西汉滇人青铜器中均可窥探云南木雕艺术的初端。出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显示,至唐宋时期木雕应用广泛,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形成了云南木雕工艺的独特风格。 剑川木雕与刻于唐代贞观年间的剑川石钟山石窟齐名,被誉为“滇西双绝”,由此可知其历史之悠久、技艺之精湛。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