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王崧诗文选注

王崧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崧  

页数:

219  

译者:

赵建军 注解  

前言

  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具文化底蕴、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民族之一,这一方面得益于它在自己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与中原汉族文化、南亚东南亚异域文化之间持久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它对汉族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持之以恒但又没有泯灭自我的学习与借鉴,以及作为其文化代表的知识分子与汉族文化之间的有机融合。这种学习与交流,既使它与主流文化保持着联系,从而始终能获得来自这根文化脐带的营养,同时又通过自己的文化生成与传承的渠道和体式,保持了民族文化自身的鲜活和特色,并通过生产生活习俗、宗教文化、建筑艺术、服饰文化、文学艺术等诸多的方面得以呈现。  明清时期是白族文化的一个转型期和发展期。随着明王朝对云南全境的有效控制和治理,政治统一同时也带来了文化整合,儒学以及科举仕进之路,在包括白族知识分子在内的云南各民族、各阶层知识分子中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和兴趣。儒学成为精英版的“圣经”,“我注六经”成为众多知识分子毕生的追求……在这股热潮中,王崧显然是突出的代表之一。作为明清时期所出现的儒学导向下的白族知识分子集群中的一个精英分子,王崧称得上是白族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仕宦经历基本能概括明清时期大多数白族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进而力图“兼济天下”的一般人生道路;其儒学修养与经学造诣,也基本能代表那个时代云南知识分子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对王崧的研究,就有了明显的个案研究价值与普适性意义。

内容概要

  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具文化底蕴、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民族之一,这一方面得益于它在自己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与中原汉族文化、南亚东南亚异域文化之间持久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它对汉族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持之以恒但又没有泯灭自我的学习与借鉴,以及作为其文化代表的知识分子与汉族文化之间的有机融合。这种学习与交流,既使它与主流文化保持着联系,从而始终能获得来自这根文化脐带的营养,同时又通过自己的文化生成与传承的渠道和体式,保持了民族文化自身的鲜活和特色,并通过生产生活习俗、宗教文化、建筑艺术、服饰文化、文学艺术等诸多的方面得以呈现。

作者简介

  赵建军,男,白族,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为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副院长,并担任大理学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民族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旅游管理学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带头人,云南省美学学会会员、云南楹联学会会员、大理州南诏文化研究会会员等专业及学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在《旅游学刊》《中国旅游报》等国家级专业报刊上发表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旅游发展研究方面的论文20余篇,选注出版《白族历代作家丛书·王崧卷》。有多项成果获云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及大理州哲学社会生活优秀成果奖,被授予“大理州优秀社科专家”称号。  王崧(1752年10月-1837年12月),字伯高,号乐山,白族,今云南省洱源县人。清代白族著名学者,尤其精于经学和史学。《清史稿·儒林传》为其列传,评之以“学问淹通”,成为正史列传的白族学子第一人,被后世学人尊为“经学巨擘”。

书籍目录

序前言诗选于役还宿故城镇还山自嘲陶唐古井行喇嘛僧倒栽槐歌读《查氏一门九烈传》过郭有道祠未得展谒新正诸州途中作并门治装归里晚泊玉屏青家驿次张二如题壁韵都门杂兴(六首)其一空带南中五色云其二青箱世业寄遗编其三萱草端宜树北堂其四凛烈霜风妒鹤钨其五双栖海燕忽分飞其六百年应作刹那观自笑响水关梦朱雪君同年读书待旦图自题长句挽李茂轩继母徐孺人尹氏两节妇赞文选辨物(上)辨物(下)览古读《春秋》性释“春王正月”解无为论治乱论(上)治乱论(下)后治乱论(上)后治乱论(下)论世儒三蔽《三代考信录》序重刻《洙泗考信录》序《全史贯略》序《摘刻明职编》序《豹斑集》序《小崧山人诗集》序师说原学辫山书院记斡山书院后记诗说(上)诗说(中)诗说(下)答邓方辅书与陈海楼书报董竹溪书《退思斋学吟集》序程昆仑别传杜文学传杨虹孙先生行状杨烈女传尹氏两节妇传吴翁八十双寿序张博士八十寿序武乡嫁娶示文《封建志》序《土司志》序教子私积之喻前利后害之喻孔子删《诗》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启之没也,太康、仲康、帝相仅亦守府,继以羿、浞之难,而三圣人之政教日就陵迟。诸侯之欲治其国者,无所取法。少康中兴,不特抚有故国,且能修明三圣人之道以布于天下。《传》日:“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禹之绩即尧、舜之所以治民者也。  天下以戴禹、启者戴少康,天子之统,复相承不绝。诸侯亦乐得常有天子,相与服习三圣人之所留贻,以各治其国。历二百余年,至于孔甲,德虽衰而不自以为治,故延三世以至于桀。桀治天下,帅民以暴,从之者十一国。苟无商汤,天下几以桀之所治为善,而世道将灭矣。幸汤能修明尧、舜之仁以割正夏政教,所被既广,夏民知汤仁而桀暴,因有“及女偕亡”之言。惟桀怙终不悛,若不放之远方,其才力犹足以惑民。一夫被惑,即一夫失所;十夫被惑,即十夫失所。及南巢既放,天下乃有仁而无暴,尧、舜、禹之政教复行,天下戴汤为天子。  自唐虞以来,天子之相承不绝,异姓则君禅臣,一姓则父传子。至汤变为革命,而周人因之。太甲颠覆典刑,三年复其位,事易于少康之中兴。父子、兄弟历传二十七王以至于纣,中经无道之武乙,亦如夏孔甲之不自以为治,故未大乱。纣治天下,帅民以暴,有甚于桀,从之者五十国,正之倍难。合文、武之二圣十人之乱臣而后尧、舜、禹之政教复行,天下戴武为天子,而天子相承不绝之统于是大定。《易传》日:“包羲氏没,神农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吾读之而知上古神圣此没而后彼作。常有旷无天子之时,而《春秋元命苞》所记十纪之君皆相承不绝者,不足信也。孔子日:“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吾读之而知尧舜以上无禅,无继。而司马贞《三皇本纪》所谓某帝传世若干者,不足信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王崧诗文选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