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武术与艺术

黎华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黎华  

页数:

198  

前言

认识黎华教授,完全出于一次生活中的偶然。他是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的一名形体教授。初见黎华教授时,我十分惊讶,讶异于一个已经知天命的男子,为何拥有一张年轻的容颜和一副朝气的眼神?于是,很感动,感动于艺术的修砺,忽略了岁月的沧桑与印记,只把真纯与美好留存心间和眉宇!第一次见面,黎华就将他即将出版的《武术与艺术》书稿送给我阅读与指点,我们之间没有丝毫的生疏和隔膜,艺术以及蕴涵其中的所有美妙,让我们的心灵没有任何设防。在浮躁的人际和滚滚的红尘偶然相遇,我们仿佛两个纯真无邪的孩童!那本厚重的、裹带着浓浓艺术气息的书稿,在我的手掌里散发出温和而润泽的质感和暖意。我花了一整个不眠的静夜,“下马观花”,细致地阅读了整部书稿,仿如自始至终陪伴着黎华的艺术旅程,在旷原中悠然地行进……

内容概要

《武术与艺术》书稿包括体育篇、武术篇、东巴篇、音乐篇、舞蹈篇、戏曲篇、影视篇和国际篇八章,妙趣横生地探讨了关于“击与艺交融的——行剑、象形武术与仿生学的探索、纳西族“东巴跳”武舞探析……,内容丰富。

作者简介

黎华,1957年3月生于云南省个旧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77级武术系,现为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形体教授,系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东方人体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民盟云南省委联络委主任和省侨联委员、云南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云南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师从我国许多著名武术家,17岁任教至今,桃李满天下。科研上,辛勤耕耘,涉及面广,深受国内外专家好评,多次荣获国际、国内、省级和院校科研成果奖;创作上,参加过10余部影视武打片拍摄,并担任过8部电视剧的武打设计,在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专著《影视武打动作技能》。其业绩分别被载入《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当代高校教授大典》和《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等大型典籍。内容提要:本书为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形体教授黎华“二十年磨一剑”的论文(包括发表于国内外的)、论著和影视作品集。本书分为体育篇、武术篇、东巴篇、音乐篇、舞蹈篇、戏曲篇、影视篇和国际篇八个篇章,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文图并茂,武艺交融,新颖别致;不仅具有综合性、可读性和观赏性,而且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和国际性既适合文体爱好者阅读,又备受专家和学者青睐;在全国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中尚不多见,实属难得。“武艺”的精髓,正如亚细亚水彩画联盟主席陈甲上先生为本书的题词:“止戈为武,艺无止境。”

书籍目录

杏坛拈花(总序)男人行剑“武艺”(序)一、体育篇 漫谈古代导引 漫谈体育仿生 聂耳与体育二、武术篇 击与艺交融的——行剑 漫话武侠文学 古兵器赏析 腾空飞脚能产生“第二次腾空”吗? 武术、文化、人类学 象形武术与仿生学的探索 论中国武术的象形魅力 About the Enchantments 0f Animal:ImitMion in Chinese Martial arts三、东巴篇 东巴文化与东巴武术 纳西族“东巴跳”武舞探折四、音乐篇 五音、五脏、五行初探五、舞蹈篇 前双飞燕技术分析 论原生态舞蹈与民族民间舞的定位回归 六、戏曲篇 戏曲武功与影视武打初探七、影视篇 影视武打蒙太奇 ——一个武打设计的阐述 论影视武术的生存与发展八、国际篇 Metaphors in the Terminology of Martial Arts Imitation Exercises in Wushu附件 飘逸的武与舞 ——从医学和文学的角度评论《八卦掌与孔雀舞》 Durable Martial Arts Master is a Huge Hit at the Movies (永远的武术大师,影片中的杰出表演) Studying Chinese Martial Arts in Kunming (在昆明学习中国武术) 智慧在于寻找(后记)附录 附录1 获奖记录 附录2 图片

章节摘录

插图:1.前言万物之灵的人类,自古经历了从猿到人的生物进化,战胜了各种猛兽的袭击,适应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发展中自我意识到:企图控制世界的一种生命,并且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必须向生物界学习。象形武术是集模拟动物或人的千姿百态之大成。它的诞生与未来,不仅使中华武术的百花园更加争奇斗艳,而且为武术与仿生学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因此,进一步开发和探索二者的科学关系,意义深远。2.象形武术简史象形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根源完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早已懂得了利用自然的各种有利条件,并从动物那里学会了“适应性行为”的伪装,借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传说在黄帝时期,以野牛为图腾的蚩尤部落,男子喜欢用野牛、虎、灰熊等猛兽的皮、爪和牙齿来装饰自己,并把动物身上的这些东西看做是力量和灵巧的象征。据《述异记》记载:“蚩尤兄弟七十二人,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以角抵人,人不能向,其民两两三三,戴牛角相抵。”这种原始的角抵戏,就是象形武术的根。另据《尚书·皋陶漠》记载:“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说的是人们在休闲时,以击石的音响和节奏,手舞足蹈的模仿百兽的形态、动作,再现人们在狩猎中的优美动作和喜悦心情。百兽舞取百兽之形,练人之体,渲情尽意。所以,它既是娱乐性的象形舞,又是象形武术的源。春秋时期,我国中原地区人民所创造的“二禽戏”,不仅成为医疗保健“导引术”的始祖,而且象征着炎黄子孙象形模仿生物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后记

完成了书稿的最后一个字符,我感觉到无限的轻松,一股幸福感觉弥漫心间。逆境拼搏,顽强向前;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关于“武”和“艺”的足迹,就是关于世界、生命和艺术的顽强探讨,就是对于幸福的执著追寻……《武术与艺术》一书即将出版,心沉甸甸的,仿佛竹篮里灿灿的柿果。“二十年磨一剑”,一个多月的收集整理,就是一个多月的昼夜升华和不懈锻打,我终于铸成了一柄坚固的宝剑,它闪亮的剑锋里包含着我二十多年来在“武”和“艺”道路上的执著探求!回忆参阅资料、查找线索、收集素材、拟制思路的人生过程,就是缅怀一段消逝的生命与时光。而生命和时光又仿佛并没有消逝,它正像书籍一样摊放在我的面前,所有的脉络清晰可辨……如今,我可以极其从容地默背关于“武”与“艺”的微小细节和详细章节!对于朋友们的称赞,只有我和编辑们才知道——其中的所有获得完全根植于曾经的艰辛和一切的付出。其实,艺术和写作都没有什么秘诀,只因为我一直在驿道上不停地摸、爬、滚、打,跌、扑、翻、腾,才能够拥有足够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思……世界上没有第二个爱因斯坦,也没有第二个雨果或贝多芬,但是,却始终能够拥有一个奋斗和成就的“你”。你的存在,提醒着一种生命的真实;你的努力,证明着一种奋斗的价值;你的丰富,诠释着一份公正的意义。


编辑推荐

《武术与艺术》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武术与艺术 PDF格式下载



书名不错,和哲学沾边,内容以个人论文为主


相关图书